多元文化视域下语文思政教育的途径

2022-05-30 07:29保世海汪卫群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技校思政

保世海 汪卫群

内容摘要:多元文化视域下,学生受到中外、新旧文化的影响,思想素质的形成会出现一些问题,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而且对技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毕业后的工作都有非常积极地影响,同时还能推动语文课程的高质量教学,规范学生行为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但在语文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设置。因此,文章阐述了多元文化视域下技校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分析多元文化下学生思想观念存在的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找出了一些可以改善语文课堂的教学措施,为促进技校语文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提供更多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多元文化 技校 思政 语文

不同于高校课堂,技校课堂的培养时间和教学方式与高校课堂存在差别,技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担。当前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迫使技校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方面进行大力开展,并且思政的培养需要思政课堂与其他课堂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学校承载着对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语文是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明的关键课程,语文课堂进行思政教育改革相比于其他课程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古人的智慧,需要理解、学习大量的资料,课堂的延伸和学习方向都脱离不了思政相关的内容,但是多元文化的影响之下,当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需要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技校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一)语文课堂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程,所承担的教育功能自然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教材的设置是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和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使用上面都是适应当下青年的学习和发展的,尤其是语文中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对学生来说,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是学生毕业发展具备的必要因素,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历史文化的学习价值,还能从古人的一些发明中感受到我们祖先艰苦朴素、勤劳创新的思想[1]。过去的时代,社会消费水平和生产力低下,为了提升种植技术来提高产量,人们开始寻求一些机械来辅助生产,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到来,无不展示着我们的祖先不断进步的思想和不怕困难的精神,通过观看和学习古人这种艰苦卓绝的精神,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价值和现实意义,还能让学生了解到古今变化背后多少文人的努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从丰富多样的世界中窥探到人生百态,从而在毕业的时候能够以一种成熟稳重的姿态走入社会。

(二)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具有文化共通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划分为实质性教育课程,可以通过马克思主力理论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而技校语文课程属于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培养人的综合素养中不断巩固学生学习、探索的信念,属于隐性教育的范畴,虽说涉猎的范畴存在差异,但是对人的教育理念和方向存在一致,同根同源,思政教育和语文教育都属于人文课程,文化就是两者的共性,所以两者之间拥有密切的关联和统一的教学基础,这也使得大学的语文教学中可以融入思政教育,两者可以进行协同教育,同时这也对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需要老师善于发现语文教材与思政教育内容之间的连接点,比如说找一些在语文教学内容上面存在的思政元素。为了学生能将两种内容学好,可以以这种连接点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开展辩论、课堂小组、趣味游戏等,这都可以让语文课堂关于思政的内容进行多样化的拓展。另外,语文课堂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涉及到的内容有社会哲学、历史变迁等,这些都是开展人文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学作品包含了对历史的反映和当时作者的真情实感,能够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身临其境,这对课堂具有极高的思想感染力,这也说明了语文和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二.当前技校语文课堂思政教育功能存在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落地困难,部分师生重视不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并且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致力于用教育强国来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因此,党和国家针对当前的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顶层设计,在社会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之下,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构建三全育人的教育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不少师生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课程思政改革顶层设计落地困难的原因,比如说在一些西部地区,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公共课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课堂少也很少有学生愿意认真听讲,并且在老师的认知当中也把自己的学生与高校的学生进行对比,这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技校的学生很多在初中义务教学中学习不好,不管是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拓展能力都有很多欠缺,所以才选择技校来放大个人技能的作用,这类型的学生学习自主性本来就差,如果老师还不加以管制和约束,那么语文课堂本身的文字属性就会限制学生的发展[2]。很多学生认为技校的学习本来就是重视技能的学习,其他理论知识课程不重要,毕业之后找工作主要靠的就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忽略了语文教学是基础。语文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向,毕业之后学生的个人素养、行为习惯等都是决定一个人工作状态的重要因素,显然,目前技校的很多语文老师对此的认识并不深刻。

(二)政策体系不够健全,课程建设不足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纲要,但在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技校并没有及时的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也没有具体的落实要求,社会的多元文化的影响,让学生热衷于一些热门行业的,学校为了招生人数能够稳定,也逐渐增加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比如说工科、理科、医学科等,不管是投入的时间还是课程的安排都是较多的,造成这种形式的原因一部分是社会需求的变化,另一部分是学生对教学的认知,而技校在设置学科的时候会将人才的就业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大力发展专业性学科,对于一些周期长、见效缓慢的人文学科的发展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建设,课程的设置也是比较传统,且少有改革,整个课程的设置也是比较固定,这类课程学生认真听讲的情况比较少。究其原因,源头上主要是教育发展政策的不完善,技校相对重视程度就不够,不如一些高校的教育设施、政策完整,国家的出臺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后续的监管主要都是针对高校进行,脱离监管的技校在学习效果上就会明显减少。另外,技校老师很多都是兼职老师,学校自身的语文老师并不多,学校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任务量大、经费支持严重不足等问题,这也导致了课程建设停滞不前,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语文教育课程出现的问题也会影响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利于技校的人才培养策略。

(三)教学改革难度较大,预期效果不够明显

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难度较大,并且教学效果也比较低。语文课程的内容涉及面积广,学校老师的教学任务安排也比较多,加上语文课堂需要阅读、理解、写作文章,耗费的时间较多,并且语文课堂教学取得的效果是缓慢的,师资的限制,让很多技校的语文课堂都是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课堂的人数较多,这给教学效果提升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大班的形式让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较少,为了让课堂内容能够讲完,老师基本都以讲授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并且思政的相关内容教学也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在技校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另外,语文教材中涵盖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很多还含有写作内容,对老师产生了极大的挑战,技校的语文老师相比于高校的语文老师,在招聘的时候要求会低一些,所以技校的老师对某个专题,或某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可能会有比较深的研究,但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遗留下的历史文学作品是数不尽数,很难会有老师对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非常精通的。况且技校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存在问题,语文的学习基础也是参差不齐,加上一些地方技校的招生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某些生源不高的学校难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班教学,这种方式带来的教学成本是巨大的,教师资源紧缺的情况之下只能将学生进行统一教学,这给语文思政教育带来了诸多困难,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内容也是巨大的挑战。

(四)思政教学脱离学生实践

课堂教学的环境相对封闭,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其与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在进行语文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很少将思政内容与生活建立联系,这也使得教学内容展示较为空洞,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由于课堂形式的固定,让课程中一些对道德行为的思考难以运用到生活,让学生的代入感差,从而对生活中涉及的一些道德事件不能辨别是非,学生没有形成自己对事物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难以下决定、受他人影响较为明显的情况,加上语文课程教学都会有一定的参考答案,老师在知识讲解的时候通常也是按照参考答案的标准给学生讲解,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3]。因此,语文思政教学脱离实际,会严重阻碍思政教学的展开,丧失思政教学的目的。

三.多元文化视域下技校语文课堂融合思政教育的实施措施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要将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在教学的首要阶段教师方向,要转变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尊老爱幼、无私奉献、集体主义等精神。老师要深度挖掘教材的内容,从中找到培养学生思政的内容,并且将这部分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就业要求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要打破传统灌输陌生词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作者在写作时的思路,比如说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要明白文章是以描写人物为出发点,进而系统的对刘和珍君这个人物进行描写,起初老师可以减少主观思想的灌输,引导学生接受鲁迅思想情感的熏陶,站在作者的角度把刘和珍君当作是自己的挚友,得到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熟读文章的内容,并且用自己的理解阐述作者的想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人物厚度的感受,从中感受鲁迅刚正不阿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时代赋予人物鲜明的特征,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当时社会形势下,人们对旧社会势力压迫而不屈服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当时年代学生具备的责任感和敢于反抗的决心,让学生意识到艰苦环境下的人们都会不屈服于现实,身在新时代和平社会的学我们更应该英勇果敢、不怕困难[4]。

(二)从写作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

写作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对学习知识的阐述能力.出入社会,写作能力是一个人工作能力的体现,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能够在写作中突出自己的感情色彩。所以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优秀案例的宣传,并且结合学生专业的情况,从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作为切入点,强调写作能力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多元文化的视角下,教学思考的角度自然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说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摔倒的老人应不应该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抒发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最后随机抽取几个小组进行观点的阐述,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个人、集体和社会责任的方向进行思考,对答案不要过分强调唯一性,让学生保留更多的意见,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更要保护好自己的权益,这种集体讨论的方式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之后再進行写作就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主线进行发散思考,在这种方式的不断训练之下,学生写出的文章逻辑性更强,还能把一些错误的观念通过讨论的形式摈弃掉。将思政融入到语文写作中,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加深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且写作还能成为老师和学生沟通的媒介,方便彼此将不好当面说出的内容通过文字的方式传递,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感恩的思想,这也是语文思政教育很好的表现方式。

(三)从语文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

技校学生有很多需要进行实操的机会,老师在语文思政的教育中可以结合学生课后的时间进行思政内容的渗透,激发学生对于思政的兴趣,比如说,平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朗诵赛等语文教学活动,针对某个社会现象,提高和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在比如说老师可以以最美公交司机吴斌作为教学的话题,通过播放吴斌的相关影视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个平凡人物的伟大,吴斌在紧急时刻强忍疼痛将车停稳,保证了全车人的生命安全,这种精神不是几天就能培养出来的,以此作为论题阐述一个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应该考虑自己还是他人,这能够引导学生从自我的价值、社会责任、社会意识等方面进行思考,让自己的思想更加的丰富,懂得用辩证的方式看待一个事件,从而能够对社会事件形成一种正确的观念,不同双方沟通的角度、方向,能够让双方不断的接受和更新对方输出的观点,让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升华。

(四)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语文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支撑,需要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转为以课程学习能力素养为主导的多元评价,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考核内容包含学习态度、考勤、课堂互动和综合能力的考核,期末成绩占到40%,考核内容包含基础知识、阅读感悟、应用写作等,以这种方式强制性让学生重视平时课堂。另外在考核形式上,要打破常规,采用灵活多元的原则,用任务策划、作品汇报、情景模拟、ppt汇报、笔试等方式全年考核。另外,加入学生的互评,提升考核的全面性,老师要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总结,并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学方案优化的依据[5]。

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技校学生接收来源网络的价值观念较多,所以对语文思政教育的融合是迫切需要的,目前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利用好语文课堂,发掘整理与语文课堂相关的思政教育素材,将思政与语文教学有效的融合。当然这个融合的过程是需要长期针对教学评价进行调整的,充分挖掘语文的思政教育价值,能够为社会培养道德、知识全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创新发展背景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与探索[J].陈静梅.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06).

[2]尤小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缺失问题探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27(6):85-88.

[3]陈小华.试论中职语文课程的合理定位职业教育研究[J].2014(11): 101-104.

[4]阙建华.大学语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马小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及路径[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0,(2):93-96+107.

(作者单位:云南技师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技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