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燕
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以及综合水平的提升。老师要利用读写融合,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将读与写融合为整体,做到读写不分家,将其融合于单元要素中,对学生进行更为立体化的训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基于单元语文要素背景下读写融合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中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在读写融合的设计中,老师要紧紧地围绕着四个要素出发。
首先,教学目标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教学过程指明方向,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教学内容设置三维立体目标,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其次,老师要依据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找准能够进行读写融合的具体内容,以完成读写融合的设计,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
再次,在读写融合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尽可能地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老师可以通过设计由简到难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借由活动的设计,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最后,教学评价要贯穿于整个读写融合的教学过程当中,既在教学前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也在教学后对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学生评价和老师评价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发挥出评价的导向作用。
二、基于单元语文要素背景下的读写融合设计策略
1.从不同学段出发,梳理能力框架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在其编排上,体现出更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不同年级的教材里,设置了不同的活动主题,比如,四年级活动的主题为轻叩诗歌的大门,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资料的收集方式,结合所收集到的资料,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编写诗集,并且举办诗歌朗诵。五年级活动的主题为邀游汉字王国,要求学生能够借由对文字的学习,更好地体会到我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学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六年级活动的主题为难忘的小学生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的资料整理方式,并且将其运用于活动中,能够撰写比较简单的策划书,以完成对校园活动的策划。基于不同年级下的主题活动能够看出,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目标上,都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不断提高要求,比如,在四年级开始要求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在随后的五年级和六年级活动中,也在不断地巩固学生对这一能力的把握,并且加深对学生资料收集能力的培养,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资料收集的能力。老师只有清楚地掌握不同年级下的教学需求,才能够聚焦学生基本学情,了解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和水平,明确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将能够为老师的教学设计指明方向。
2.结合单元内容,把握教学要求
基于单元语文要素背景下所开展的读写融合教学,老师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对完整的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分析。这里的整体角度要从横向和纵向出发,横向上包括对单元中阅读与写作教学内容的分析,能够掌握文章教学的内容,文章的主题、大意、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写作的目的、写作的方法以及写作的主题等等,借由对阅读写作内容的分析,明确整个单元的主题,理清文章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站在客观的角度判断是否能够开展读写融合,为教学做好准备,在纵向上,首先在了解单篇课文的前提下,分析部编版教材中,单元里课文安排顺序的意义,理清各个单元之间以及各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其在单元当中的不同位置以及其相应的作用,从而为读写融合的开展明确层次性。再次,对单元中的内容进行分析,整体把握整个单元的主题,将前后单元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查看各单元之间是否有重叠,了解该单元在整本书中的位置,将其放在整个教学年中进行考虑。只有多维度地对单元的内容进行分析,才能够把握教学要求,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的重点,为读写融合明确设计方向。
3.把握基本学情,突出学习特点
学生学情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态度、语文水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把握学生的学情,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不同方面进行仔细地分析。老师要树立起全新的教學理念,将学生放在课堂的核心,以学生为教学活动设计的主体。因此在读写融合的设计过程里,老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基于学生的学情完成读写融合的设计,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在读写融合的设计中,老师可以从整体和个人出发,完成对基本学情的分析。所谓整体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常情况下,班级里的学生都处于相同的年龄段,所以其在身心发展特点上也有着共同点。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从整体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标准要求,也是老师在进行读写融合设计任务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此外在进行整体分析时,老师也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既要保证大多数的学生学习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同时也要兼顾学生个人的发展特点。老师可以借由聊天、观察、调查问卷等方式,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实质性提升。
4.选择融合课文,设计教学方案
完成了单元内容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控之后,要依据文章以及写作主题、文章内容和写作要求,探寻出读写融合的点,为接下来的读写融合教学设计做好准备。融合点选择的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良好的融合点将能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其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融合点的选择既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甚至是一句话,所选择的内容必须要有着共同之处,这样才能够开展读写融合的设计。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并不是所有的文章和写作都有同样的主题,这也就要求依据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读写融合课文。在明确了选定的文章之后,对其内容进行仔细探讨,探寻出文章里能够进行读写融合的具体点,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所以在读写融合的最终确定中,首先要剖析单元的主题,依据相应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课文,在课文当中找出具体的融合点。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可以开展路线融合的方案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以及评价,在读写融合设计中,老师要紧紧地围绕这四个方面来完成设计,要着重展现出读写融合的特点,将融合作为核心,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5.评价教学结果,反思经验教训
完成了读写融合的设计方案之后,老师还要将评价也融入教学环节里,利用评价,更好地体现出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帮助老师反思教学中的问题,结合经验和反馈,为接下来的读写融合提供依据,从而以螺旋上升的方式,不断地促进读写融合教学的完善。评价的方式有两种:第一,一课一评价。基于单元语文要素背景下的读写融合,要将阅读写作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融合于单元文章当中,在保证原本文章结构前提下,将写作融入阅读教学里,基于单元整体意识下,对单元中的教学进行互相融合,从而确保读写融合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每一堂课教学完成之后,要及时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梳理整个教学流程,查看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教学逻辑是否清晰,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查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做好完善和优化工作。第二,将学生评价与老师评价结合起来。对于读写融合的反思,既要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完成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也要让学生参与到反思的过程里,站在被施教者的角度,评价老师的整个教学流程,反映出真实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全面地体现出教学当中的优点,指出其中的问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并且其自身作为教学的直接接受者,对于课堂有着更加直观的体会,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能够更好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凸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单元语文要素背景下所开展的读写融合,要求老师要打开自身的教学视野,创造性地完成教学设计,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下,对学生进行读写的整体训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