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2-05-30 10:48梁臣凤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积极心理学中学生

【摘要】本文针对南宁市中学生生涯教育现状,论述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创设中学生生涯教育指导课程、生涯教育与学科融合课程、生涯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生涯教育家长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学校学习与未来发展的内在联系,为中学生生涯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提高了中学生生涯教育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生涯教育 课程体系 中学生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7-0007-03

生涯教育是指通过生涯唤醒、生涯认知、生涯抉择、生涯适应等步骤,使学生深入了解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力,进一步明确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形成自我引导和决策能力的一种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出台,生涯教育日益受到中学及相关人员的重视。生涯规划以个人生命历程中的事业生涯发展为核心,关注个体一生当中的教育、职业,并涉及与教育、职业有关的生存角色的选择与发展。无论是从个体发展层面,还是从国家教育改革层面来看,大力推进中学生生涯教育势在必行。我国生涯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中學生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亟待完善。针对中学生生涯教育发展现状、立足当前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构建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应结合中学生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内容和实施保障。

一、中学生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分析当前中学生生涯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通过文献分析,结合自编中学生生涯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对教育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学校生涯教育工作者和中学生进行现场访谈、综合考察以及统计分析,深入了解南宁市部分中学学生生涯教育现状,具体结果分析如下:一是中学生生涯教育整体水平较低。学校领导及教师普遍对生涯教育不够重视,超过三分之二的初中学校从未组织开展过生涯教育,超过半数的高中学校生涯教育意识不强、资源不足,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生涯教育。二是中学生生涯教育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有效推进中学生生涯教育工作,必须做好总体规划,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自上而下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但由于相关部门未出台生涯教育指导意见,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生涯教育工作体系仍是零散的、单向的。三是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超过四分之三的中学仅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零碎、无序的几节生涯教育课,一部分学校尝试开展生涯游园活动、生涯教育主题班会、生涯教育与学科融合探索。四是中学生生涯教育专业师资缺乏。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没有配备生涯教育专业教师,生涯教育教师一般由心理教师、班主任或其他人员兼职担任,生涯教育的专业水平整体较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足,学校无法系统地开展生涯教育。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理论,致力于提升个体对自身优势、潜力的发现和发展,帮助个体获得更幸福美好的生活。生涯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预防意识,建立积极的生涯认知、价值取向,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构建积极的生涯教育体系。笔者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约翰·霍兰德(John Lewis Holland)的职业兴趣、唐纳德·E·舒伯(Donald E.Super)的生涯发展等生涯教育理论,确定中学生生涯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构建了初中、高中有机衔接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渐进式地推进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中学生生涯教育的课程目标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需要,教育就是要帮助个体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力量和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提升自身素质和生活品质。因此,初中阶段的生涯教育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知自我的兴趣、性格、人际关系与能力,获得积极的自我理解和价值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态度,理解学习的意义;积极探索外部世界,形成与兴趣相切合的职业观、发展观,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处在生涯发展的探索和建立阶段,生涯教育的目标是深化学生的自我认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提升学业选择的信心和能力;增强学生参与实践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涯决策和管理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学生生涯教育的课程内容

1.生涯教育指导课程

生涯教育指导课程是必修课,是人人都应参与学习的课程。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生涯教育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应具有正向积极的引导性,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笔者根据预设的生涯教育目标,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生涯发展规律,将生涯教育指导课分成生涯唤醒、生涯认知、生涯抉择和生涯适应等四个专题内容。生涯唤醒专题主要帮助中学生了解生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接纳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唤醒个体生涯意识、建立深度思考人生的感知觉。这一专题的课程内容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例如“我的青春我做主——畅想初中生活”“藏在青春的未来——高中生涯幻游”等。生涯认知专题包括认知自我和认知外界,主要涵盖自我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以及对外部环境的了解等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约翰·霍兰德(John Lewis Holland)的多元智能理论,循序渐进地设计课程,如“认知自我——我的兴趣”(初中)、“我的未来——探索职业兴趣生涯指导课”(高中)。生涯抉择专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科未来放大镜——学科选择”“职业目标探索——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选择”等,帮助学生梳理家庭职业树、了解生活中的职业与变化、了解行业与职业、技术发展与职业变化等。生涯适应专题涵盖学习生活、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包括“我的朋友圈”(关于人际交往的适应)、“越挫越勇——考后归因”等主题内容。四个专题内容层层递进,在学习某一个专题时并不意味着上一个专题学习的结束,而是不断整合推进的过程。

2.生涯教育与学科融合课程

学科融合课程知识是学生未来职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生涯发展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涯教育学科融合课程,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职业认知两大部分。学科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结合本学科的知识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一是专业认知部分,主要帮助学生了解高中课程和大学专业的知识,为填报专业和选考选科提供直观参考。例如,在音乐课教学中,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他们喜欢的音乐元素如何合成和使用、合唱队里的领唱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二是职业认知部分,包括促进某一学科发展的历史人物故事、某学科领域的名人事迹、与职业发展有关的普通职场人物故事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与生涯素养。例如,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在工程建设、金融服务等各行各业工作中发挥数学知识技能作用,了解从事相关职业所需的技能、要求,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预见能力和应变能力。

3.生涯教育综合实践课程

生涯教育综合实践课程是生涯教育指导课程、学科融合课程的丰富和补充。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生生涯教育综合实践课程,主要以体验式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开发校内资源,利用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值周管理、校园义卖、生涯游园、模拟招聘会、生涯嘉年华、职业规划赛等校本特色活动增强学生的生涯意识;通过文学社、摄影协会、舞蹈协会、机器人协会、动漫协会等学生社团,调动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取向。例如,在高中生生涯游园项目“寻梦三三,奔向未来”中,教师组织开展“生涯飞行棋”“我歌我心”“生命清单”“勇闯天涯路”等10多个心理活动原创项目,这些活动项目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从唤醒自我逐步过渡到职业探索,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生涯规划,寻找到自己的生涯方向。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模拟招聘会、生涯专题讲座、生涯人物访谈、高校面对面、职业见习和职业访谈等形式增进学生的生涯体验,锻炼学生的生涯适应能力。例如,在“职业深度体验一日游”活动中,笔者将全班学生按照职业兴趣进行分组,以游学的形式带领学生分别走进博物馆、科技馆、高校、医院、企业等跟岗学习,直观地感受一线工作人员真实的工作状态,了解社会对行业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体验各行业现状、职业环境,直观了解职业信息,帮助学生多角度、深入地开展生涯探索。

4.生涯教育家长指导课程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生生涯教育家长指导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帮助孩子认知自我优缺点及其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中高考志愿填报、升学路径探索、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等,为家长提供了专业化的指导。学校要采用形式多样的网络平台工具为家长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家长自主学习生涯教育知识。例如,制订《生涯教育家长指导手册》《家长如何指导孩子进行生涯规划》《考前学生常见状态与应对策略》《志愿填报工作流程与运用》《志愿填报案例分享》《志愿填报经验分享》等,帮助家长掌握生涯教育的理念、方法,了解中考、高考政策等相关信息,重视培养孩子生涯发展个性、能力,全面提升家长生涯教育和指导能力。学校还可以开发《老爸老妈真人图书馆》《与孩子共成长》《一起向未来》等系列生涯教育家庭指导课程,邀请有条件的家长走进生涯教育课堂,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时间安排、职场资源、社会关系等,与学生面对面分享自己的职业发展经历和心得体会,激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综合能力确立生涯发展目标,增强学生实现目标的原动力,协助他们做好人生发展规划。可见,将生涯教育融入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成长联盟、家长生涯导师培训等形式,对学生生涯认知、生涯准备及生涯熟练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目标指向的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家长的生涯规划指导能力。此外,家长还可以借助校外生涯教育机构,如生涯规划教育平台上的生涯兴趣测评、人格测评、多元智能测评、工作价值观测评等,为孩子提供科学高效的自我认知、自我探索的途径。

(三)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的保障

要确保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生涯教育中,将生涯教育融入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全过程,以便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联动、协同推进、整体实施。

1.构建常態化生涯教育工作机制,全面联动开展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建立常态化生涯教育工作机制。生涯教育的全面实施需要学校联合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各方力量,从课程建设、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建设、家庭教育等多方面整体、持续地推进。相关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生涯教育,一方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协同开展生涯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将生涯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生涯教育的具体课时,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开设专门的生涯教育主题课,同时在各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班会和研究性学习中渗透生涯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充分保障生涯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

2.培养一支专兼职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系统开展生涯教育

师资队伍是学校实施生涯教育工作的主体,生涯教育的专业性、复杂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知识与能力。各学校应以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基础,认真做好生涯教育教师遴选、培训工作,配齐配强专、兼职生涯教育指导教师,着力打造一支由学校校级领导、德育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分工协作的生涯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聘请校外各行各业的职场精英人士、优秀学生家长、优秀校友等担任校外生涯导师,有计划地开展生涯教育综合实践、生涯教育家长指导课程实践活动。

3.建立生涯发展指导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涯教育

学校要逐步建立生涯发展指导中心,按要求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专职生涯指导教师、班主任和生涯教育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工作小组。生涯发展指导中心主要承担两个方面工作,一是为学生提供生涯发展辅导,对有共同生涯需求的学生开展团体生涯辅导,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提供个体生涯咨询,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二是结合学生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学生建立生涯发展档案,科学、规范地开展生涯测评工作,跟踪记录学生生涯发展路径,为学生进行生涯发展和生涯规划提供参考。

总之,本文探讨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初步探索了中学阶段生涯教育课程设计、实施的有效策略,为中学生生涯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有助于学生了解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学校学习与未来发展的联系,促进学生形成对人生发展的明确认知,实现自我设计与完善,从而有效提高中学生生涯教育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樊丽芳,乔志宏.新高考改革倒逼高中强化生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7(3).

[2]姚昊,蒋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支持系统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1).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质量提升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生涯教育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桂教基教〔2019〕69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臣凤,广西南宁人,管理学硕士,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积极心理学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生涯中的选择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