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内涵、价值及路径

2022-05-30 05:11黄洁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高校

[摘要]文章在阐述精准化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认为高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学生充分就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对此,文章提出精准化思想认识、精准化就业指导、精准化就业服务、精准化就业帮扶四条实施路径,以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精准化

[作者简介]黄洁(1979- ),女,江苏海门人,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南京邮电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NYS217007)和南京邮电大学2021年研究生网络思政教育改革研究课题“新时代研究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课题编号:YWSZ2021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3-0108-04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日显重要。以“精准化”为工作理念,开展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今后不断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水平,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一、精准化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基本内涵

何为精准化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201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16〕14号)指出“精准就业服务是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必然要求”,这是“精准”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中,也是国家对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作出的方向性指示。学术界曾有学者提出过“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可以引入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理念,对“精细化职业指导”“就业精细化指导”“精细化就业服务”的概念做出了相关解释,相对于以上理解而言,“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所蕴含的内容更为丰富。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包含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两个主要方面,就工作的内容来讲,它们各有侧重,又相互重合,就业指导是一种就业服务,就业服务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延伸。“精准”字面上大致可以理解为精确、准确。所谓“精”是指精细的、细致的,和“粗”正好相反,包含了“精细”的意思;所谓“准”是指准确的、到位的,不但可以用来表示数量上、空间上的精确准确,也可以表示做事情精细到位、有的放矢、准确无误。相对于“精细化”所强调的“精细”,“精准化”同时蕴含了“精细入微”和“准确到位”两层含义。

所谓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精准化,是高校在原来常规的、普遍的、大众化、粗犷式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基础上,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向更为精细入微、准确到位、富有成效的方向上进行转变的一个过程。高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就是坚持以“精准化”为工作理念,以充分促进学生就业和全面发展为工作目标,通过精准掌握大学生就业政策形势,提高就业服务思想认识,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精准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精准化的就业服务和就业帮扶工作,实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精准化管理,最终实现更高质量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高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既是一种工作模式,也是一种管理理念。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精准化发展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人员同时具备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和系统意识,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增強专业技能、转换工作方式、拓展工作内容、更新工作手段,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做精、做准。

二、高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实践价值

(一)高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变革转型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则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中之重,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选择能力和求职能力等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进入社会时更具竞争力。而精准化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能够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对就业指导方面的不同诉求,通过对课程设置、人员配置和资金投入进行精准规划、设计和投入,真正做到就业指导工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相对于传统千篇一律、大众化式的就业指导教育,精准化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无疑更能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实现学生充分就业的必然选择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发展阶段,为更多适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的现实问题。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较2021年增加167万人,这是中国年度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同时,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机构调整的宏观环境下,大学生自身素质与企业要求不匹配、求职定位不准确、企业用人标准过高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老问题依旧存在。新时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要在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所作为,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在完成基础性指导工作的同时,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和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精细化则是对这一问题的最新回答,摆脱以往粗放的就业指导服务方式,走向以“精细化”为理念的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关注不同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就业指导服务诉求并为他们开展“对症下药”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对于帮助每一个学生个体充分发展、解答就业困惑、克服就业困难,促进他们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起步稍晚,基本上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尽管目前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已经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开展,但是在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方面尚存不足,影响了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质量。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落后、师资力量不足、资金项目投入不多、管理不到位等。仅以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方式为例,目前大多数高校还是以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为主要形式,不同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多样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要实现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必须要走精准化发展的道路,从对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地位的精准认识,到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资金投入、方式方法、程序过程都要实现精准规划、设计和投入,最终才能对不同学生开展精准指导和精准帮扶,促进他们精准定位和精准就业,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质量。

三、高校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精准化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实现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精准化,必须解决思想认识上的“精准”。只有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领导者和工作者们“精准”认识了这项工作的重要地位和最新形势,才能明确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位置,明晰工作责任担当,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首先,要精准认识国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方面政策文件,为精准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服务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动力。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多项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政策措施,如每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相关通知,这些政策文件从不同角度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指明了总体方向,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研读吃透,更好地把握工作方向和重点,精准发力。其次,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领导者和工作者必须精准认识每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重点是所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所在地区的人才市场需求,从实际出发,精准设计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路径。

(二)精准化就业指导

首先,高校要建立完善“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四级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并配备专业就业指导人员,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为精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提供人员保障。其次,高校要树立就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的工作意识,把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就业指导工作重心总体前移、分阶段开展。一年级开展专业感知和职业生涯规划唤醒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二年级开展职业道路抉择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三年级进行就业指导教育,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掌握基本的求职技巧,做好就业准备;四年级侧重就业服务指导,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心理、解决就业困难,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最后,高校要强化分类指导,通过就业动态摸底调查了解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需求并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提升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细致地向毕业生做好国家“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以及大学生征兵等方面的政策宣传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新兴领域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和创业。

(三)精准化就业服务

精准就业服务是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将“互联网+就业”的理念引入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就业信息系统专业化、智能化、个性化性能,搭建以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基础、移动平台和社交网络为拓展的信息化平台,探索新常态和新需求下的精准化就业服务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渠道,针对学生、单位、就业指导教师等不同群体对信息的需求差异,搭建个性化功能和各项功能数据可以交互利用的信息网络平台,为精细化的就业服务提供有力支持。面向学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将毕业生求职意愿数据库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数据库进行比对,为学生精准推送招聘信息,根据毕业生求职需求分时段、分类别推送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困难帮扶等政策措施,提供就业指导与咨询、在线职业测评、简历修改与投递、岗位搜索与智能匹配等多种精准服务。面向企业,开放毕业生求职信息获取通道和招聘信息发布通道,组织开设网络招聘会,使企业及时动态了解毕业生资源,利用信息匹配功能筛选求职人员,随时与应聘人员进行沟通,提高企业招聘效率和质量。面向就业指导教师,高校应当形成基于大数据技术就业工作系统,包括用人单位基本信息系统、毕业生基本信息系统、就业市场分析系统、毕业生求职行为分析系统、毕业生帮扶系统、离校毕业生跟踪服务系统、就业预警系统等。通过各类工作系统使教师掌握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利用数据识别、收集、存储、分析、挖掘等相关技术解读大数据信息,深入了解学生求职动态与需求,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发现问题、解释问题、预测问题,为精准化就业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开展有效、精准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让工作事半功倍。

(四)精准化就业帮扶

首先,做到“一生一档案”。通过定期调研就業工作进度,摸底毕业生个体情况,筛查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对就业困难原因和类型进行分类,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做到“一生一方案”,按照“重点关注、及时服务、优先推荐”的原则,根据就业困难学生的具体类型制订精准的就业帮扶方案。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和服务、发放求职补贴、加强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向用人单位沟通推荐等措施,帮助困难学生缓解经济压力,树立就业信心,端正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制订切实可行的求职计划,顺利实现就业。最后,做到“一生一落实”。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在具体落实上既可以“授人以鱼”给予相应的经济和政策帮扶,也可以“授人以渔”,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遵循因人而异、因就业困难类型而异的原则切实解决择业就业问题。对就业困难学生帮扶的落实情况要进行实时跟踪记录反馈,对就业成功的学生要持续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在新的工作环境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就业促进计划,持续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参考文献]

[1]李涛.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9(12):54-57.

[2]明承瀚,党瑞红.大数据理念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0):27-31.

[3]张小燕,尹杰.“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6):89-91.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高校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职业技能大赛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