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要厘清治理逻辑,切实围绕“建什么、谁来建、怎么建”三个问题,明确治理目标、治理主体与治理路径,具体治理实践包括:构建自适应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打造校企双元融通、共建共享的专业群数字化资源平台;打造“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型高水平专业群实训基地;组建契合产业变革、自适应力强的教学创新团队,深化教法与教材改革;完善专业群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搭建专业群人才创新服务平台。
[关键词]高水平专业群;治理逻辑;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路径
[作者简介]刘丽(1983- ),女,山西原平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邹宏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JDSZK03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3-0048-05
一、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治理逻辑
综观专业群理念,聚焦专业群建设实际,高水平专业群的组建逻辑可以概括为产业逻辑、岗位逻辑、知识逻辑三种。产业逻辑,即基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条组建专业群,群内专业与产业间建立明确的对应关系,专业群内动态调整取决于产业转型升级。岗位逻辑,即以岗位(群)为纲,充分遵循职业分工的逻辑架构,针对岗位(群)人才需求组建专业群,实现行业岗位群覆盖的最大化。知识逻辑,即确立专业的知识承载属性,将知识关系作为专业关系的核心,以知识的相关性和内在逻辑组建专业群。
产业逻辑、岗位逻辑是专业群组建的外核逻辑,源自产业集群理论,高度契合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的办学定位。知识逻辑是专业群组建的内核逻辑,基本上由3~5个专业组成,其本质是知识相关性。专业是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知识体系是组建专业群的内在依据。从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逻辑要遵循,即立德树人逻辑。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要建构起一条清晰的专业群治理逻辑主线,厘定立德树人逻辑、知识逻辑、产业逻辑、岗位逻辑的功能坐标,建立“以立德树人逻辑为根本,以知识逻辑为联结体,动态有机融入产业逻辑与岗位逻辑”四位一体的高水平专业群治理逻辑。即以立德树人逻辑为根本遵循,贯穿统领专业群建设全过程;以知识逻辑为联结体,建构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基本教学体系;以产业逻辑为遵循,建立专业群的课程、实践、师资、实训室体系与标准,搭建产教融合载体;以岗位逻辑为依据,重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开发职业课程标准,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范式(见图1)。
二、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治理目标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明确了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旨归。
1.适应产业的改革目标。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呈现出技能操作高端化、生产方式研究化、服务与生产一体化等变化,高水平专业群需要积极回应。第一,高水平专业群要了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明确人才培养改革方向,即培养更高层次、适应智能制造与生产的规划者、应用者、决策者,更加注重人才能力的复合性。第二,高水平专业群要主动适应产业变化,聚焦产业链动态调整,持续做好岗位群分析,明晰专业群与岗位群的映射关系,分析具体的新型职业能力,提升“技术+人才”打包供给能力。第三,高水平专业群要积极服务产业发展,紧密契合产业需求,以育训结合、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配合为框架,建构高质量育训体系与应急培训体系。
2.支撑发展的时代目标。产业发展要求高职教育积极参与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技术技能积累与转化,助推民族中小企业的科技研发与转型升级。从服务国家战略的角度,高水平专业群要深入了解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结合专业群建设优势,科学研判,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融入专业群发展,建立品牌项目;从融入区域发展的角度,高水平专业群要精准开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调研,建立紧密型、友好型政校关系,结合区域发展需求与规划,动态设置专业,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从促进产业升级与企业发展的角度,高水平专业群要引入真实的企业生产线、岗位任务清单与项目书,聚焦核心技术、核心岗位、核心业务、核心能力,开展全真式的教育与培训,实施跨界与融合培养,实现学生技能有側重、知识可延展,既熟悉整条产业链、工作全流程,又精通若干岗位。
3.中国特色的政治目标。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任务,需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围绕新时代,契合产业之需、人民之需,落实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将人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融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强化德技并修,落实劳动教育、塑造工匠精神,构建“大思政”融合型育人体系,强化“又红又专”的全人教育。要细化专业课程的思政体系,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红色元素,形成融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于一体的思政育人格局,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
4.世界水平的品牌目标。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内承国家使命,外需放眼世界。从专业内涵建设的角度,高水平专业群需在世界教育平台输出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技术标准,夯实中国职教的国际品牌;从专业群品牌建设的角度,高水平专业群需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走出去”企业深入协同,培养具备世界眼光和沟通能力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承接企业涉外业务,积极争取承办世界技能大赛的赛项;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高水平专业群需实现从参与事务、制定标准到输出资源全领域建设,助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和发展。
三、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治理主体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具有天然的跨系统性。职业教育绝非教育一个单体系统就可以完成,需要产教融合。高水平专业群的治理主体表现出多层次、多元的特点,可以分为法人主体与自然人主体两类。法人主体与自然人主体以及两者的合作关系,在高水平专业群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法人主体。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有三类法人主体,分别是高水平专业群所在的学校、面向的企业以及产业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取决于这三类法人主体的投入程度与协作程度。第一,学校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第一类主体,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平台与保障,先导作用至关重要。第二,企业作为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的微观载体,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第二类主体。企业与专业群内专业的互动程度决定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产出效度。第三,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发展、紧密衔接行业变化,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生态,可视作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第三类主体。产业学院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分配制度为保障,以共同项目为纽带,以创造效益为动力,与学校专业开展实质性融合,将从根本上提升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适应性。
2.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自然人主体。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设者,以及建设者的能力、水平与群体结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自然人主体包括专业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三类。专业群负责人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总设计者,一般是教授、国家级名师。他们决定专业群的发展定位与目标,统筹专业群发展事务,管理专业负责人协同执行专业群总体建设目标。专业负责人通常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8年以上教学经验,是专业群建设的具体建设者,在专业群建设中起上承下达的作用。他们要统领好专业发展,遵循产业逻辑与岗位逻辑,组织教师找准岗位群中的岗位与岗位特点,明确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能力,研制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要求。专业骨干教师通常是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和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他们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最微观的建设主体,需要钻研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树立创新思维,具体研发课程标准,做好技术应用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四、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治理路径
1.“书证融通”改革驱动下的学院式发展路径。各专业群对接智能时代产业发展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实施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工程。以学科、技能竞赛项目为载体,构建贴合产业实际、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劳动教育,创新专业劳动教育载体,养成高标准职业素养,传承“零差错”匠心。积极开展专业群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建立1+X证书对接专业谱系图,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抓好证书的“三高”:高覆盖率、高报考率、高通过率。对接岗位职业技能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学分制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建立“校—国家”两级学分银行体系,落实落细学分认定与积累制度,全方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工匠学院”,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学生中心”理念牵引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衍生出新业态,“人才复合化、技能高端化、工作研究化、服务与生产一体化”是最直观表象;同时,职业类型快速更迭,人才需求持续迭代。因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在升级,“从有书可读到读好书、从会手艺到技艺精湛、从可就业到晋升畅通”。社会与人民的需求强化了专业群发展的新核心,“以人为本”理念转化到教学中生成“学生中心”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专业群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专业群课程设置要融合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建立统一的发展标准,形成高素质人才核心素养体系;专业群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需围绕学生个体的复合型成长,大力实施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3.现代治理结构引领下的产业化发展路径。专业群建设的底层逻辑是突破传统行政建制的边界,结合新经济、新业态、新岗位,开启复合型、适应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基于产业链、岗位群的建设模式以院校为主导,以职教集团或联盟为平台。在国家产教融合政策影响下,校企合作模式开始由松散的契约式向紧密的产权式转变。通过产业学院等模式探索,企业参与职教办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以激发、话语权与合作成效得以提升,但受制于体制和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根本性的变化尚未出现,亟待体制革新。因此,要探索以混合所有制为代表的合作办学模式,让企业真正参与办学治理,企业骨干人员担任专业负责人,企业能工巧匠、技能大师真正走进教学,走出专业群的去学院式的产业化发展路径。
4.技术创新平台支撑下的学科化发展路径。职业教育典型的发展逻辑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行业调研,强调教师在企业挂职实践,建立以行业骨干为成员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议事制度。近年来产业发展迅速,在这种单向的适应模式下,职业人才培养规格已经无法满足产业需求,职业教育对区域和产业的服务支撑力显著不足,然而我国产业发展的技能偏好性明显。由此,职业院校应加强学科研究,创建技术创新平台,促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平台的聚合效应,整合校内外科技资源,聚焦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开展前瞻性的研究,并及时将技术创新成果在教材、课堂内同步,反哺教学,引领专业和产业协同发展,走学科化发展路径。
五、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治理实践
1.构建自适应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与引领作用。依托国家骨干专业、省优势特色类专业,以“标准化、智能化、国际化”为发展目标,对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产业建设规划,瞄准产业高端,推进“人工智能+”专业转型升级;建立专业与产业衔接正反馈效应影响下的自我完善机制,生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群集聚模式与集中化、综合化、专门化的专业群服务模式。以专业群文化为引领,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个对接为抓手,实现两大突破:專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学校整体专业群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双向赋能。基于“一体双引擎四翼”航空型专业群架构,建成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校内其他专业群协同发展的“2带X”高水平专业群生态格局,筑牢“共同体”文化。
2.瞄准产业发展趋势与要素需求,打造校企双元融通、共建共享的专业群数字化资源平台。面向产业发展,对接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建立专业、教学、课程对接产业的数字资源标准体系。第一,依托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专业群数字(标准)资源平台,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联动的在线精品课程发展体系。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引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第二,建设专业群的教学、课程、实践、课堂教学质量建设与评价标准,以立体新形态教材为载体,依托数字化资源平台,研制发布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践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第三,联合业内领先企业,建立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评估一体的初、中、高三级认证平台,培养与输送同时持有一本毕业证书和多本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打造“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型高水平专业群实训基地,助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施产业先进元素与教学动态融合,以“育训融合、开放共享、服务区域”为目标,以共享经济理念引进行业领先企业进驻学校,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业务经营、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形成“校+省+国家”三级示范实训基地发展体系,提升学校专业群建设水平、校企合作育人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探索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制定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标准,以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与管理规范标准。依托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模式变革,促进人才技能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毕业与就业的零过渡;开展企业内训、再就业培训、中西部地区培训援助等。
4.组建契合产业变革、自适应力强的教学创新团队,深化教法与教材改革。第一,围绕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依托“大国工匠+业务能手+教学名师”的“双师”队伍,从专业跨界、职业跨界两个维度,面向产业高端,打造十个“专业跨界化、角色多样化、履历多元化”的自适应力强的教学创新团队;将产品、技术攻关、业务流程转化为作业、实践及考评项目,基于工作实际创设教学环境、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第二,开发高水平专业群系列化的国家规划教材;结合新的业务与岗位元素,开发一批对接行业急需、企业急用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任务清单式的新形态数字化教材。第三,实施高水平专业群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围绕“课堂教学质量与产业需求侧”两项要素,科学架构课程的教学模块与专题。以教学模式与专题组建教学团队,以“致敬课堂”为中心,融入启发式、情境式、行动学习等教学法,打造一批“示范课堂”。开发课堂教学建设与质量评价标准,形成“人人参与好课堂、天天建设好课堂、门门都是好课程”的教学文化。
5.完善专业群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依托集“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服务保障、质量监控”于一体的专业群诊断与改进平台,引入基于“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适应度、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达成度、教师队伍与教学资源保障度、教学与实训有效度、社会与学生满意度”的第三方专业动态认证体系,持续优化高水平专业群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政府政策制度引领、行业发展引导、协会服务支撑、企业协同融合、学校诊断改进,建立“专业设置、转型升级、文化集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标准对接产业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同步更新”的三级联动机制,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6.聚焦前沿科技发展,搭建专业群人才创新服务平台。紧密对接“大智移云物区”等前沿科技发展趋势,以“政校行企”协同创新为纽带,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园区、科研机构等优势资源,建好地方区域型发展研究院、专业学科特色研究所,重点服务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创业型精英培养,推动技术和技能成果落地转化。
[参考文献]
[1]吴升刚,郭庆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6):101-105.
[2]周建松.专业群是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基石[N].光明日报,2018-07-26(14).
[3]温贻芳.把准高水平专業群建设方向[N].中国教育报,2019-07-09(8).
[4]张宇,徐国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思路和实施路径的分析与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20(2):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