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玉雕手艺人的坚守与追求

2022-05-30 10:48任立峰
理财·收藏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玉雕玉石艺术创作

任立峰

中国玉文化,是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所处的新时代,世界迎来了信息大爆炸,各种思想和理念左右着人们的价值观。作为一名玉雕工作者,愿以我之技能和认识抛砖引玉,浅析新时代玉雕手艺人的坚守与追求。

玉雕艺术创作不能脱离原有属性

放眼全球,中国信息社会指数排名靠前。数字化和信息化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和技术的便利,给玉文化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已经深刻地影响着原有玉石的生产关系。

中国玉文化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主要原因归结为权贵阶层的需求和玉雕匠人的技艺支撑。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北起红山文化,南起良渚文化,历代玉雕匠人支撑起了中国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玉雕工艺师在制作玉器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自然状况,经过精心设计、雕刻和琢磨,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玉石雕刻艺术是一种脱胎于生活的艺术,是一种手工劳作的艺术,它是一种审美取向。作为一项手工艺,玉石雕刻属于传统工艺美术的范畴,不但具有工艺美术的属性,而且制作的玉器具有实实在在的使用功能,同时也满足了人民对审美和生活追求的美好情怀。玉雕艺术家通过玉石雕刻去完善璞玉本身不完美的细节,避免出现不完美的情况,创作者以主观的态度和修饰手段,用艺术语言增加了人物画像的客观性和严谨性,装饰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但当代玉雕艺术的现状却是由于浮躁的社会消费心理,催生了大量对玉文化消费的需求,相应地便产生了大量虚无主义的玉雕作品,混淆了人们对玉文化的理解和感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玉雕艺术创作者关注玉雕艺术,应该从美学、审美、工艺流程完整性等角度去做理论方面的探讨。唯有将玉雕艺术放置在民间,并还原民间艺术的发展本源,才能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继承它,进而再谈论传承和发展。

璞玉在艺术家眼里,尤其是玉雕大师眼里,是鲜活的。他们从中看出了生命,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于尺山寸水之间感受宇宙天地的广阔,体会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究其原因,玉为石之美者,而美如何体现,需要意境,便引出玉雕作品意境内蕴之谈。

新时代,玉雕艺术创作者的坚守

了解玉雕艺术的本有属性,才能理解、继承和发展玉雕艺术。玉雕艺术创作不是简单地设计制作,不单依赖于玉雕技艺的精湛,更体现了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严谨。谈新时代玉雕艺术创作者的坚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说起:

第一,玉雕艺术创作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其他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而在玉雕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只起到辅助作用。玉雕艺术家首先要把玉的材质美感千方百计地体现出来,这就要求玉雕创作者要对玉石材质的美有充分理解,对多种玉石材质合理、准确地把握。玉雕艺术家要先对玉石创作的底层落实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再去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和创作题材、工具和路径。翻阅历史,我们发现过去制作玉雕的人员创作理念传统单一,而现在的玉雕从业者很多理念都是比较新穎、比较现代的,这从各个方面促进了玉雕的发展,在数量、质量、材料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我们都要确保让玉雕作品与当下的文化发生关联,并在中国玉文化的表达和玉文化脉络谱系中建立关系。

第二,对于玉雕艺术家而言,保留玉石材质“美的物性”及其通过玉雕创作的形式感远比艺术家不尊重玉料的自我表达重要。当然,尊重玉石就是要承认玉石存在的客观现实,要对玉雕作品艺术形式的表达进行有效的转换,即立足于玉石材料自身的自然存在,在表现玉石之美的前提下,进而再通过玉石物理轮廓与视觉特点来寻找玉雕艺术合理的形式呈现。

第三,玉雕艺术美学所追求的“玉石材质之美”和“有意境的形式之美”本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假如脱离了中国玉文化,仅以玉石为材质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那艺术的价值逐渐会发生转换,近年来出现的用雕塑语言来表达艺术思想的做法并不为学术界和业内所认可。玉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背景构成的文化概念,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有了对玉文化尊重的前提和对玉文化概念的强调,表达玉雕艺术便在于玉雕艺术家在艺术形式上的表达、物性的流露、观看方式的塑造以及如何找到合适的材料在与时下文化语境的结合中找到契合点,进而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艺术表达。

新时代,玉雕艺术创作者的追求

谈新时代玉雕艺术创作者的追求,便不能忽略玉雕艺术创作本身具有的属性和玉雕艺术创作的概念,所以必须回归到学术层面以及现实环境中来评判和审视。

我作为一个以人物玉雕为主的玉雕创作者,师从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张红哲。求学期间学习雕塑,为玉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美学审美和技艺水平基础。后又转战上海继续学习,在玉文化发达地区接触到最前沿的玉雕创作理念,对玉雕艺术创作有了更好的理解。种种经历和见识,成了自己玉雕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玉雕艺术就是用玉石直接表达对于艺术的理解,这种表达方式是很直观的方式,玉雕创作者用细腻娴熟的技巧,去塑造玉雕人物所要表现的艺术美感。艺术有很多表现形式和内容,有的想要传递单一的一种信息,有的想要传递模糊的多种信息,有的想要不传递任何信息,这属于美术发展的流派和反思过程。玉雕艺术创作者并不苛求所有人都能理解自己的作品,哪怕有一小部分人能理解就心满意足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如今泱泱中华14亿多人口,很多人都曾受儒、道文化的综合滋养,在我看来,在相同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应该有很多人能和自己的作品产生共鸣。

老一辈的玉雕艺术家谆谆教导我们:要想做好玉雕艺术,首先要夯实自我的玉雕技能,让自己先成为一个娴熟的玉雕工匠,一个没有足够技能的玉雕匠人终究无法用作品完美表达自己的想法。譬如,我和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郭文安合作的一件作品《龙凤观音》。该件作品以俏色巧雕为主,合理利用了红色皮色。作品中的观音形神兼备,布局合理,设计匠心独具,使得作品呈现出和谐之美,最后引起观者内心的共鸣。这件作品,我完成了玉石雕刻部分,郭文安完成了文字书写部分。作品既体现了一种生命不止、自强不息、专注精进、终成正果、积极向上的力量,也体现了既尊重玉石存在的自然特性,又准确、合理地表达了内心的想法。我们二人以技艺作为一种表达媒介,通过载“道”技艺,实现超越“技”而走向“道”的升华,完美呈现出了创作者灵魂的寄托之物。

在这里,我们不必强调和抬高玉雕技艺的地位,但必须承认,玉雕创作在尊重玉石材质的前提情况下,娴熟的玉雕技巧同样能够表达出玉雕艺术的意境美。通过对该件作品的管中窥豹,来认识真实的玉雕文化,也感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综上,国家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文化市场消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普遍提高,在消费观念日益多元化的当下,玉雕艺术家一定要有对自己创作思想的坚守和追求,通过玉石,借助玉雕技能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呈现中国传统玉文化,在现代文明中为民众带来一些心理慰藉。玉雕艺术是一个艺苑,百花齐放才是春,每个玉雕艺术从业者都在走自己的道路,自己的玉雕产品有自己的特色、思想表达和艺术诉求。

猜你喜欢
玉雕玉石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玉,石之美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世界上最会摇摆的天然玉石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春秋时期玉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