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启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物理试题的分析,指出了平时教学中一味寻求解题捷径的误区,指出物理教学贵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思维能力的提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根本.
关键词:物理思维;解题能力;化简为繁;过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2)19-0115-03
化繁为简往往是广大物理教师和学生追求的目标,在做题时往往都想找到做题的捷径,很多老师也善于给学生总结一些短平快的解题方法,但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度的追求短平快的方法,而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犹如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一旦题目条件发生变化,学生将会无以应对.我感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只有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他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正常的水平,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把简单的题目复杂化,复杂的题目简单化,反复锤炼,只有这样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下面就通过三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题1如图1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A的左端放着小铁块B(可视为质点).它们一直以v0=2 m/s的速度向右运动,A、B的质量分别为mA=1 kg,mB=2 kg.A與竖直墙壁碰撞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反方向弹回,若A板足够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B没有与墙相碰也没落到地面,A、B间动摩擦因数μ=0.5(g=10 m/s2).求:
(1)A与墙第一次碰撞后A离墙最大距离时铁块B的速度大小.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B相对A所能滑动的最大距离.
点评本题以“板块模型”情景设置问题,考查了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第(1)问根据动量守恒,很容易算出A离墙距离最大时铁块B的速度,第(2)问用能量守恒很容易算出最终B相对于A滑动的总距离,这个方法可以说是解决这类问题最简洁的方法,但是我们能不能化简为繁,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呢?
点评本题第二种解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不仅需要较强的计算能力,还需要一定的微元分析能力,还要求学生掌握微积分的知识,所以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过程分析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
通过上面的三个例子,我们可有看出有时看似简单的题目,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将会变为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我们常常习惯于寻找简单的方法,做题时常常愿意走捷径,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每一道题目都想着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反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时我们把简单的题目,用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反而变的非常有意思,这样不仅锻炼他们的解题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过程分析,计算能力等,适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拔高.
参考文献:
[1]李红伟.情境化物理试题的特点及解题策略[J].中学生理科应试,2021(8):21-26.
[2] 江四喜.高中物理竞赛辅导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40-71.
[责任编辑: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