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惜银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要效果,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整个教育教学领域亟需达成的关键目标。基于此,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潡教授提出“教学评三位一体”理念。该理念指在教学生态系统中,教师、学生及学业评价应始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本位为出发点,以实现“教—学”“学—评”“教—评”的有效融合为手段,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为目的的教学原则。
统编版教材编排过程中加大了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比重,可见国家对小学生加强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此类文本的教学面临着学生认知层面受限、教师教学水平有差异等困境,可能出现学生对革命文化类文本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解读文本出现偏差和文本教育收效甚微等情况。本文以统编版二年級上册《八角楼上》为例,探索“教学评一致”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策略。
一、靶向双线组元,把握学教方向
“教学评一致”理念要求教师明确目标定位,梳理教材的逻辑重点。统编版教材编排具有“语文要素”与“人文内涵”双线组元的重要特点。靶向革命文化类课文的“语文要素”和“人文内涵”这一“航向标”,有助于教师在整体教学观念下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把握教学方向。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革命先辈”主题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4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内涵是学习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引领学生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八角楼上》作为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其语文要素细化为“结合插图体会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因此,本课的双线组元需要借助描写毛主席工作时的穿着、动作、神态的词句来落实。
在备课环节,教师应对革命文化类课文进行细致解读,厘清语文要素和人文内涵,梳理教学目标层次,找准教学着力点。例如,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插图辅助理解,圈画关键字词反复诵读,甚至通过动作模仿感悟体验,感知革命人物形象,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历史时代背景及革命人物光辉形象做好情感铺垫。
二、立足学情视角,拉近生本距离
此类课文教学,应立足学情需要,为学生创设多元的阅读情境,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教学中,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加生动立体地感知革命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八角楼上》一课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为学生播放《八角楼的灯光》,围绕歌词内容巧妙设问:歌曲中说的是谁?激发学生对革命人物的好奇心,以及对歌词所提及的八角楼革命斗争时期的了解兴趣。再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找出图中反映当时革命条件艰苦的事物,当学生找到距离自身生活体验较远的清油灯时,教师为学生展示清油灯的图片,帮助学生获得事物的直观感受,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毛主席只点了一根灯芯?并给学生播放《一个灯芯的故事》影视片段。学生通过毛主席和警卫员的对话,明白了革命条件非常艰苦,更感受到了毛主席一心为了人民,节约一滴油、一根灯芯,都是为革命胜利作贡献的伟大精神,恰如其分地渗透了革命文化教育。
三、把握学科特点,实现言意兼得
此类课文教学,既要注重革命历史文化的讲授,也要立足于语文学科独有的语用价值,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
首先,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识字写字。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题时,出示“楼”字,让学生分享识字小妙招。学生结合形声字构字规律找出“楼”字的形旁与声旁,紧接着联系生活与旧知,积累了“木楼”“高楼大厦”“石楼”以及“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词句。教师进而出示“八角楼”图片,让学生理解八角楼的建筑特点及地理位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八角楼在哪里,领会“井冈山”“茅坪村”和“八角楼”三处地方的关系,从而达到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
其次,朗读也是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内涵的重要手段。学生对描写毛主席工作时的穿着、动作、神态等词句进行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词句、感知革命人物、获得情感体验。
此外,注重语言表达的运用,也是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不同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去感受文本情感,体会革命人物的光辉形象。例如,引导学生感受关联词“每当……就……”的文本内涵,借助不同生活场景进行造句,在举一反三中加深对关联词的印象,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毛主席每天深夜时分笔耕不辍,坚持不懈为革命作贡献的伟大精神。
四、优化学习活动,落实评价任务
“教学评一致”提倡以一种整体、关联的方式组织和构建学习活动,形成结构化的学习路径。“教学评一致”理念下的革命文化类课文,要求教师注重导学、导教、导评的有机整合。
在《八角楼上》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以组建八角楼“红色宣讲员”闯关游戏为活动情境,紧紧围绕课后习题第1题 “借助关键词句和插图,说说毛主席在八角楼上是怎样工作的”这一核心训练要求,设计有梯度、层层推进的摘星闯关游戏:第一关点亮油灯行动,巩固上一课时字词;第二关重温历史印记,对描写毛主席工作的词句开展文本细读;第三关“我是红色宣讲员”,为景区游客录制“八角楼上的毛主席”宣讲视频。
在“我是红色宣讲员”活动中,教师围绕语言训练点,分层设计了活动学习单,为学生架设了语言表达支架,通过自评、伙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样的过程性评价,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五、创新作业形式,助力思维进阶
“教学评一致”理念下的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要求教师同样注重学生对文本阅读的迁移运用,鼓励阅读有多种呈现方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新作业形式,助力思维进阶。革命文化教育可以始于“课堂”,但不能止于“课堂”,学生接受革命文化教育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在教学《八角楼上》一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革命文化研学之旅,通过参观广州起义纪念馆或观看革命人物纪录片《井冈山》,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及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事迹,亲身体验革命时代的艰辛和革命人物的奋斗历程,理解革命文化精神与新时代精神的薪火相传,从而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又如,教师鼓励学生与当时的毛主席进行“跨时空对话”,把自己的感受说给主席听。有的学生说:“我想告诉毛主席,我们不仅建立了新中国,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好!”有的学生说:“毛主席,我也有自己的梦想,长大后,我想当一名运动员,为国争光。我爱我的祖国!”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是化解革命文化类文本教材困境的有效实践,是优化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的实用路径,更是探索在“双减”背景下构建轻负高质的语文课堂的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