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
早上,妈妈喊我们起床时,我们会把头蒙到被子里,再睡10 分钟,又睡10 分钟……甚至需要妈妈过来掀开被子,我们才很不情愿地起床,然后紧紧张张地洗漱、磨磨叽叽地吃早餐,等到最后一刻,再背起书包冲出门去。
到了寒暑假,平时的规矩更是被搁置一旁,赖床不起,拖着假期作业不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开学临近,我们望着崭新的空作业本,内心无比焦灼和无力,便开始“夜以继日”地赶作业,要么胡乱抄袭,要么东拼西凑,只求能够交差。
悠闲的暑假又到来了,这些是不是再次戳中了你的软肋?
拖延症可不是一件小事
人们明确知道自己的任务和时间节点却迟迟不愿行动,在拖延的一小段时间里仿佛得到了一种逃避惩罚的快乐,却又有着必须面对现实的痛苦,二者反复交织,从而导致在生活和学习中总是慢半拍。这样的心理状态就是“拖延心理”。拖延心理不但降低了我们的学习效率,还使得我们在无形中养成了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虽然拖延心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现象,但是它会形成一定的恶性循环。它的存在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轻一点的会出现自责、内疚、自信心不足等情况;重一点的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甚至引发自残等消极观念。所以,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潜在威胁。
当我们看到其他同学上学从不迟到、作业总是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一直稳步向前,而我们却和他们有很大差距的时候,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强烈反思,必须正视自己的拖延症了。
拖延背后的心理因素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同学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而有些同学却总是拖拖拉拉?
美国作家S.J. 斯科特在所著的《拖延心理学》中进行了相关分析,他认为拖延有八大原因——
1. 追求完美。因为害怕达不到完美的标准或者认为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轻易不敢开始,以至于变成拖延,但实际上不可能有完美的开始。
2. 对未知的恐惧。因为害怕未知的任务可能会得到负面的结果,所以迟迟不敢面对。
3. 轻易承诺。在没有充分考虑自己能力和任务难度的前提下,随便答应别人的要求,或者因为性格随和、来者不拒,向多个人做出承诺,着手后发现任务没有那么容易完成。
4. 只专注于简单的任务。平时安于舒适区,总是做简单的、重复的任务,对于有挑战的任务便一直拖延。
5. 缺少動力。认为完成任务的收获不大,不值得付出,便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6. 不知道从何开始。面对需要完成的任务,不知道如何分解、分步骤完成。
7. 经常分心,容易被外在环境影响。
8. 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
战胜拖延,从行动开始
一是确定自己的目标。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而中学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积极锻炼身体、刻苦努力学习、维持心理平衡、发展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将来的事业发展和人生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时代的我们,正值花一样的年纪,人生才刚刚起步,应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其他的“扣子”提供正确的方向。除了中学阶段的总体目标,我们还应将目标细化到每学期、每月、每周和每天,重点是学会拒绝目标外的事务,如作业还没做完,同学邀请你去看电影,那你就要拒绝,一切等作业做完了再安排。
二是学会休息,及时释放压力。当你肚子很饿时,就应该去吃饭;当你因为学习太晚而眼皮打架时,就应该去睡觉;当周围环境让你无法静心时,就应该换到一个适合学习的地方……如果生病了或者心理失衡,是很难安心地学习并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的。所以,我们在安排每天作息时间的时候,不能忽略生理和心理需要。在学校没有父母在身边时,我们要学会独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保证一日三餐营养均衡,早睡早起,每天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体育锻炼。如果生病了,要及时治疗;如果压力大,要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我们要知道,健康的身心是学习进步的重要保证。
三是立即做完快速任务。什么是快速任务呢?就是可以在几分钟内立即做完的必须任务。比如洗碗,有时候吃完饭会不想洗碗,让脏的碗盘在水池里泡上一天,最后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清洗碗盘、水池。如果吃完饭花上几分钟立即洗掉,反而可以迅速完成一件必须的任务,而且也不会影响到其他任务的规划。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可以不断回顾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的目标达成情况,看看还有哪些没有完成的或者需要重新调整的,通过回顾从而更好地实现目标。另外,完成目标任务后,合理奖励自己也很重要,比如可以观看一部期待已久的电影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暑假又到了,你们准备如何规划?难道还想着“还有明天”“明天再学习”“明天再努力”吗?如果你把计划交给“明天”,那么,你要的“明天”永远也不会来。同学们,从现在做起,对拖延说“不”,不要再等了,再等就真的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