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禄
仓廪实,天下安。成都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城市核心功能,作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重大部署。崇州作为距离成都中心城区最近的郊区新城、都江堰精华灌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优质良田保护最有力、良田粮用最严格、粮油产业链最完整、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最完善的区域之一,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建设好“天府粮仓”核心区。
崇州以“核心区”为功能定位,着力建设高产高效的“天府好田”、培育绿色优质的“天府好粮”、发展农旅融合的“天府乡游”、建设宜居宜业的“天府乡居”,努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样板示范和展示窗口,助力成都联动眉山、德阳等建强成都平原产粮宝地,与重庆共同建设成渝地区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
建設高产高效的“天府好田”,守好耕地“命根子”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打造“天府粮仓”核心区,既要在耕地数量和用途上严格管制,更要在耕地质量和功能上着力提升,筑牢“岷江源头水、天府好稻田”的田园基底。
一是严守“农田就是农田”底线。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全面推行“田长制”,实施“退树还稻”三年攻坚行动,引导低效果园、苗木腾退恢复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数量、粮食产量“只增不减”。
二是突出“农田必须是良田”标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牵引,按照“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优好”标准,全域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提档升级30万亩高标准农田,重塑大田肌理。运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成果,开展全域地力改善行动,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
三是打造“智慧赋能良田”示范。搭建耕地保护智慧系统,大力建设数字稻田湿地公园、人工智能农场等,不断完善信息网、设施网等“七网”融合的新型农业基础设施,率先打造“五良融合”智慧应用场景,赋能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绿色优质的“天府好粮”,端稳粮食“铁饭碗”
打造“天府粮仓”核心区,既要在“多种粮”上走在前列,建设超大城市“保供基地”,更要在“种好粮”上作出示范,擦亮“天府好粮”金字招牌。
一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粮食高产稳产示范基地。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建设10万亩国标一级优质稻基地、全国功能水稻生产基地,不断深化“农业共营制”,推动粮食高产稳产、高质高效。
二是提升粮油精深加工水平,打造天府绿色食品产业园。引进培育一批“中字头”、“国字号”、“省字号”农业产业化链主企业,开发米酒米食、川味调料、功能大米等多元产品体系,持续壮大粮油加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三是提升粮油营销服务水平,打造“崇耕”粮油品牌。搭建“天府好米”联盟,打造推出“小亭米”、“稻虾藕遇”等一批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粮油产品,不断提升“崇耕”等特色品牌的附加值和显示度。
四是提升粮油科技服务水平,打造粮油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中国农科院专家服务基地、天府粮仓科创中心等“四基地三中心”,深入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四新”示范,打造千亩科技研发应用核心区,推动粮油全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农旅融合的“天府乡游”,念好生态“富民经”
稻田就是湿地,菜田也是景观,田园就是公园。打造“天府粮仓”核心区,要在守护一方“天府好田”的同时,不断放大“天府粮仓”的引流效应、生态功能、旅游价值,建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稻田公园,为都市居民提供看山望水忆乡愁的“诗和远方”。
一是塑造美田弥望、茂林修竹的大美乡村。全面推行“3456”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建设守则,以景区化景观化标准建成30万亩大田景观、316公里天府绿道、40.8公里亲水蓝网,推动城镇绿地水系、生态用地与耕地有机连接,将山水风光、田园意境融入城镇空间,塑造“山水呼应、城田相融”的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空间意象。
二是打造全域皆景、全域可游的稻田公园。依托大田风光、精品林盘等资源本底,培育观光农业、田园康养、研学科普等一批“农业+”新业态,营造竹艺村、西部定制家居林盘等一批“林盘+”新消费场景,打造田园绕古镇、绿道串林盘的乡村旅游示范带,实现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品变旅品。
三是构建联农带农、致富增收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无论是塑造大美乡村形态,还是培育多元乡村消费场景,最终目的都是带动农民增收。为此,我们积极开展全省GEP核算试点,依托全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稻田碳汇等成果,引导集体经济组织以湿地、林地等生态资源参与项目经营、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农民能够足不出村当老板、做股东,在生态价值转化的过程中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建设宜居宜业的“天府乡居”,打造主客共享“新家园”
打造“天府粮仓”核心区,不仅要解决农村“保地稳粮”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更要以此为基础,通过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更多农业转移人口以及外来人口创造与中心城区一样的工作生活条件,建设能够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郊区新城。
一是用更加精美的城乡形态吸引人。实施县城提升工程,打造一批延续城市文脉的历史文化街区、配套完善的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功能复合的现代都市展示区,更好承接成都中心城区人口转移和周边城市人口流入。实施乡村强基工程,做大做强中心镇、中心村,不断提升西江湾城乡融合社区、白头中心镇等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村居民就近就地城镇化。
二是用更高标准的生活品质留住人。脚下的道路、门口的学校、身边的医院是宜居生活品质的最直观体现。围绕构建快联快通的立体交通体系,以“三高三快两轨”外联通道体系为牵引,深度融入成都半小时生活圈。着眼让市民能够就地就近享受与中心城区品质相当的优质公共服务,以县城为节点,加强与省市优质资源的对接合作,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以中心镇为载体,建设一批区域性中心学校、县级医疗次中心等,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均衡度和高质量。
三是用更加丰富的就业创业机会成就人。坚持以“孵化逻辑”打造成就人的郊区新城,通过定期发布乡村振兴机会清单等方式,吸引更多市场主体、产业人才、创新队伍到广袤乡村投资兴业、共谋发展;持续做大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主导产业规模,联动企业打造中高等职业教育基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使新老市民都能通过创新创造和努力奋斗实现自身发展、成就人生梦想。
我们将以建设“天府粮仓”核心区为抓手,在农业共营制等机制探索、农业职业经理人等人才培养、高产粮油品种等技术孵化、高标准农田等标准建设、农业综合社会化服务等服务输出方面走在前列、做出示范,并协同邛崃、大邑、新津等共建成都西部百万亩粮油产业带,联动打造邛崃种业、新津农博、崇州粮仓等“多区协同、优势互补”的粮油产业生态圈,努力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贡献更多崇州力量。
(作者系中共崇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