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基石

2022-05-30 10:48鄢志勇胡连江余文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7期
关键词:英山英山县活力

鄢志勇 胡连江 余文

进入7月,英山县教育系统掀起了向身边教师——英山县第一中学夏钊老师学习的热潮。这是英山县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又一举措。近年来,在党组书记、局长姜意安雷厉风行推进机关干部“三进”活动、“活力教育”品牌建设、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等大刀阔斧的改革浪潮中,英山教育开创了新局面,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夯实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石。

“三把火”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从1990年师范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姜意安长达32年的职业生涯,除了短暂的三年半在科技局、县融媒体中心任职,其余的时间都献给了英山的教育事业。这样的履历既奠定了姜意安作为专家型局长的底色,又赋予了他“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开阔视野。

2020年9月,姜意安回归教育,履新英山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彼时的英山教育正处于低谷。無论是在黄冈市级层面的考核中,还是在英山县本级的评比中,教育部门得到的评价整体不高,有时甚至还处于摆尾的位置。这让身为教育“老兵”的姜意安深感遗憾。“机关干部作风漂浮的现象有之,教师校长精神懈怠的现象有之,教育‘三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熬)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历史欠账也亟须弥补。”

如何扭转颓势,开创新局?唯有深化改革。

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姜意安的“第一把火”直指教育系统干部作风。

从2020年9月开始,局党组以抓铁有痕之势推进“三进”活动,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姜意安要求,全系统教育干部常态化“进课堂,评教学、督教风;进食堂,评质量、督卫生;进校车,评管理、督安全”。“三进三评三督”活动覆盖全县121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全县教育干部深入基层学校,深度介入学校管理,密切关注社会焦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

“从我做起,局党组、机关各股室干部,人人有对口联系学校,月月有下基层的活动安排。”姜意安强调,“干部下校,是去发现问题、协调并督促解决问题,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坚决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我们还要求,活动期间不能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做与活动无关的事,干部到学校食堂陪餐必须自己支付餐费。”

仅2020年秋季学期,全县教育干部深入课堂听课477节次,食堂陪餐185人次,校车陪护113车次,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25个,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提升了基层学校管理质效和管理水平。如今,“三进”已成为县教育局机关干部的工作新常态。

成为新常态的还有局党组会议每月必研究教育教学业务。

“教育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固然很多,但教育教学业务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搁置一旁,而是必须摆在议事日程的突出重要位置。”姜意安说,“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没有教育质量,谈何人民满意?”

对县教研室大刀阔斧地整改,不啻为姜意安的“第二把火”。

“不少地方都存在一种认识误区,英山也不例外,认为教研室就是安排人的地方,习惯于把一些老同志放到教研员的位置上,作为退休前的一种过渡性安排。”姜意安坦率地指出,“这恰恰是本末倒置。”

履新不久,姜意安专程到教研室调研,对教研工作明确提出“找准定位、形成权威、重视质量、开展活动”的要求。一个月内,姜意安果断调整教研室人员结构,组建新一届教研室领导班子,从全县中小学校选拔骨干力量充实教研员队伍。

2020年秋季以来,全县中小学常规教学视导得到加强,教育教学活动高频开展,教师比武、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如火如荼,教师上岗课、示范课、公开课成为常态。英山教研工作呈现出新气象、新局面。

近些年,党和国家为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颁布了许多新政策,教育改革逐步走向深入,以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也对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和挑战。如何培养好面向未来的人才?教育人亟须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装自己。

作为一名“专业型选手”,姜意安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总体来看,英山教育还存在着观念陈旧、方法老套的问题,课堂缺乏生气,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欠缺的现象比较突出。”

启动“活力教育”品牌建设,从根本上突破“教育三苦”困境,可以看作是姜意安的“第三把火”。

关于“活力教育”的内涵,姜意安这样诠释:坚持教育改革创新,聚焦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优质均衡发展,全力打造“活力校园”“活力课堂”“活力教师”“活力学生”。

县域推进“活力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打造活力教育之基——“智慧生趣,书韵飘香”活力校园,营造多元、交互、共生的学习空间,创设更多乐趣、更具情怀、更加温暖的校园环境;打造活力教育之根——“活泼生长,引人入胜”活力课堂,让课堂关注生命成长、关注动态生成、关注个性发展,实现合作探究、交流共享、智慧生成;打造活力教育之魂——“启智善导,春风化雨”活力教师,让教师做引领学生前行的“领航员”,做读懂学生的“分析师”,做重组课程的“设计师”,做联结世界的“策划师”;打造活力教育之核——“乐学善思,蓬勃向上”活力学生,培养健康活泼、积极乐观、思维灵动的阳光少年,让学生真正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活力教育”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县教育局从2021年春季起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建构“活力课堂”活动,以打造“活力教育”品牌为总抓手,积极构建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希望,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县各类学校、园所整洁美化,充满生机;教师精神焕发,善德、慧敏;学生朝气蓬勃,志存高远,学业水平长足进步。学校的荣誉感、教师的成就感、学生的获得感大幅提升,初步形成社会支持、公众认可、家长满意的良好教育生态。”姜意安说。

一系列务实重行的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21年,在英山县人大组织的“人民满意单位”评选活动中,县教育局自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第一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赢得了“人民满意单位”殊荣。

师德师风建设行动让“凤凰琴”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6月26日,地处英山县大山深处的父子岭小学登上热搜,由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先生创作的小说《凤凰琴》《天行者》原型地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30年前,被誉为“乡村教师生命赞歌”的小说《凤凰琴》发表,引发轰动。《凤凰琴》讲述了一群偏远山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坚守教育一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故事。30年来,小说原型地父子岭小学已成为英山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一座精神地标。在这里,一代又一代乡村教师从青丝到白发,无怨无悔培育农家子弟,一大批栋梁之材依托他们的奠基精神走出大山。

“教师如烛,师德如光。纯粹、高尚的师德是我们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揭牌仪式上,姜意安说,“我们要让全县师生走进父子岭小学,认识父子岭小学,让奉献、坚守、大爱的‘凤凰琴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今年,县教育局把父子岭小学打造成英山县“凤凰琴”师德教育基地,帮助该校建设了校史馆、凤凰琴电影放映厅、凤凰琴演奏室、凤凰琴文化长廊等教育场所。

在6月下旬开展的重温《凤凰琴》纪念活动中,全县上百名新入职教师来到父子岭小学,通过参观校史馆、阅读《凤凰琴》原著、观看《凤凰琴》电影、书写个人心得体会等形式,实地体验山区教师的不易,感受他们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感悟教师甘为人梯的道德情操。

师范科班出身、当过中小学教师、校长,主抓过教育系统纪检工作的姜意安,对师德师风建设有着直击本质的深刻认识。在他看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事业进步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英山县始终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从2020年10月开始,在颁布师德师风“六条禁令”、强力推进专项治理的同时,县教育局启动“师德讲堂”校校行活动,要求全县每所学校每个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师德讲堂”,动员老师们讲述身边故事,学习师德标兵,恪守师德规范。

2021年“七一”前夕,县教育局还部署开展了“立师德、铸师魂,做合格人民教师”主题教育活动,举行千名教师集体宣誓、师德标兵巡回宣讲等活动,一时间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和好评。

今年7月1日,县教育局党组部署在全县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向党员教师、英山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主任夏钊学习的活动。现年56岁的夏钊老师从教31年,勤勉敬业,矢志不渝,先后三次获得县人民政府表彰,多次荣获全县“师德标兵”“师德模范”“优秀教师”等称号。

“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要有教育情怀,要有扎实的学识素养,还要有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大爱。”姜意安说,“身边的榜样最有说服力。我们就是要大力发掘、选树、宣传基层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让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在英山教育系统蔚然成风。”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姜意安深知,“人才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此,局党组一方面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外塑教师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内练教师素质,拓展教师专业成长通道,着力构建和完善了从骨干教师、学科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到未来教育家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与此同时,局党组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关心关爱教师,为他们切实解决生活中的烦心事和实际困难。

近几年,县教育系统为新招聘教师提供周转房500余套,为高层次人才申请人才公寓30余套,发放生活津贴和住房补贴60余万元,调整、选拔股级及以上年轻干部近300名。

狠抓项目建设落实优先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

3月28日,黄冈市教育重大建设项目现场推进会在英山县拉开帷幕。来自全市的教育同仁,走进英山县第一中学新址和毕昇实验小学、思源实验小学、希贤高级中学等建设现场,实地感受英山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情况。大家对英山依据常住人口规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做法予以点赞,一致认同英山初步实现了“农村学校留得住,城区学校容得下”的良好局面。

在进行经验交流时,姜意安坦承:“英山作为刚刚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教育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做好项目建设是我们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最艰难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重视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灵活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方法,在学校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和发展。”

雷店镇从教育大镇到教育强镇的蜕变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雷店镇是英山县教育大镇,镇区原有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各一所。2019年,雷店高中撤并至城区后,一度形成了“高中空、小学挤、初中幼儿园合一起”的局面。姜意安走马上任后,立即着手雷店镇的教育布局优化工程,拆除高中校园遗留的危楼,投入500万元高标准建设一栋教学楼,投入270万元改建学生宿舍和运动场地,将高中改办成中心小学。在原中心小学投入近600万元,新建一栋幼教楼和相关附属设施,把小学改造成雷店中心幼儿园。幼儿园从中学迁出后留下来的教室,被中学合理利用,改造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和课后服务拓展中心。该镇学校布局一经理顺,中学、小学、幼儿园齐发展,走上了特色发展之路。

五年来,英山教育投入累计达到31亿元,政府划拨教育用地860亩,完成建设项目236个:新建7所学校、14所幼儿园投入使用,112所学校得到改建或扩建,所有学校运动场全部硬化,25所学校实现操场塑化,69所学校的师生食堂得到改造升级,86所学校建成了水冲式厕所。城区新规划的3所小学正在加紧建设,英山县第一中学整体迁建已经启动。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英山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为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山教育的发展再次证明,以项目建设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姜意安表示。

如何抓好項目建设,在教育系统,英山的经验突出体现在项目谋划上做好三个结合。

与“十四五”规划结合。在英山县“十四五”规划中,谋划了英山县第一中学整体迁建、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学校配餐中心、职教中心实训楼、特教学校康复楼、教育信息化等25个重点项目,项目投资额达到20.28亿元。项目建设成为英山各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力。

与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结合。充分考虑城镇化因素以及农村学校布局特点,在农村学校项目谋划上,英山统筹乡镇教育资源和项目资金,以乡镇“三中”建设为重点,即集中力量建设好乡镇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并兼顾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同时,加大农村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力度,通过三类课堂建设,让城区学校优质资源向农村学校辐射和延伸,实现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

与教育改革发展结合。一是配合城区集团化办学。近年来,英山县实施了莲花校区、启航校区扩建项目,推进毕昇实验小学、思源实验小学、希贤高级中学新建项目,形成了实验小学、温泉小学、白石坳小学三大城区小学办学集团;实施实验中学、长冲中学、思源学校扩建项目,形成了实验中学、长冲中学两大城区初中办学集团。“城区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既综合利用城区教育资源,集团化师资统一调配,合理高效利用,又将老城区一半以上学生分流到新城区,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交通拥堵现象,同时实现城区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姜意安说道。

二是配合乡镇学区化办学。扩建一批中心小学项目,推进乡镇学区化办学改革,全力解决农村学校“散”“小”“弱”的问题。对此,姜意安介绍说:“我们在乡镇学校实行学区化办学。乡镇小学学段成立一个学区,以乡镇中心小学为龙头,实行统一管理、教师集中调配、资金统筹安排。乡镇小规模初中逐步合并,打破行政区划,将闲置资产打造成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大力推行九年一贯制办学,全面降低办学成本,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

在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英山县注重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达到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农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我们唯有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作为奋斗的目标和动力,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奋力交上一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满意答卷。”姜意安说。

責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英山英山县活力
活力
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
游英山县马鞍寨
防疫满分
英山茶园
对英山茶文化资源的整理
老促会“添油加醋” 助推英山旅游强县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