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批驳艺术

2022-05-30 01:29董晓彤
湘潮 2022年7期
关键词:司徒雷登政客言论

董晓彤

1949年8月至9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新华社连续播发了五篇毛泽东撰写的批驳美国政客言论的檄文,分别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这五篇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淋漓尽致地批驳了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等政客的言论,深刻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批评了国内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于美帝国主义的幻想,并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说明。这一系列评论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批驳艺术,充分展现了毛泽东深厚的理论素养、知识储备与逻辑思辨能力。学习毛泽东娴熟的批驳艺术,对于我们今天驳斥外国政客的荒谬言论,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

一针见血,戳穿本质,从理论高度和逻辑层面对美国政客的唯心史观进行了根本上的批判

美国政客的言论,本质上是一种唯心历史观,他们不甘心也不愿意承认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的事实,因而对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性质等问题要进行极度歪曲和污蔑。对此,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对美国政客的言论进行了逐项批驳,一针见血戳穿他们唯心史观的本质。例如,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开篇就鲜明指出“艾奇逊的历史观点正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有一部分人所同具的观点,就是说资产阶级的唯心的历史观”。进而又对艾奇逊提出的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口众多这一谬论进行针锋相对的批判,他指出:“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吗?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很多次的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美国一百七十四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华盛顿杰斐逊们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美国人口过剩。”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毛泽东还鲜明提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这一深刻论断揭示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毛泽东通过一系列富有逻辑性的语言,从理论高度上揭穿了美国政客荒谬言论的本质。

抓住要害,各个击破,对荒谬言论进行细致入微的甄别与判断

美国政客颠倒黑白的言论并不都能直接反映他们的真实面目,他们经常运用充满仁义道德的辞藻来掩饰险恶用心。对此,毛泽东凭借睿智的目光,细致入微地进行甄别判断,抓住其中的要害和关键各个击破。例如,毛泽东抓住了美国政客将侵略说成“友谊”这一迷惑人心的表达方式,在《“友谊”,还是侵略?》一文中,毛泽东历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美国对中国的所谓“友谊”表示,比如参与八国联军、攫取庚子赔款等。毛泽东指出:“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自从一八四〇年帮助英国人进行鸦片战争起,直到被中国人民轰出中国止,应当写一本简明扼要的教科书,教育中国的青年人。”又如,白皮书中多次提到美国对华援助问题,毛泽东抓住了美国对华援助的实质这一要害进行批驳。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其实质是“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再如,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发表的背后凸显的是美国两党斗争的本质,他就此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已经迫使美帝国主义集团内部的一个方面,一个派别,要用公开发表自己反对中国人民的若干真实材料,并作出反动的结论,去答复另一个方面,另一个派别的攻击,否则他们就混不下去了”。毛泽东称白皮书是“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的”。

据史立论,论从史出,以事实为依据增强批驳的说服力

针对美国政客的荒谬言论,只有从事实上进行反驳,才能增强说服力。对此,毛泽东据史立论,论从史出,以“请看事实”的态度亮明观点与立场。例如,针对艾奇逊傲慢地认为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为“高度文化”的观点,毛泽东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进行了批驳。他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中国人曾多次尝试运用西方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论、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来抵御列强,振兴中华,可这些尝试全部都失败了,正印证了西方文化并不是什么“高级文化”。他还以孙中山为例说明这一道理,毛泽东说:“孙先生以大半辈子的光阴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寻找救国真理,結果是失望,转而‘以俄为师,这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吗?显然不是。”毛泽东以事实为依据对艾奇逊的这一理论进行批驳后,又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等历史事实层面,指出真正的高度文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得出结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善用修辞,语言犀利,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增强感染力

毛泽东这五篇评论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明。他善于运用犀利的语言和多样的修辞手法,既简明通俗、朗朗上口,又极富感召力。毛泽东在这五篇文章中突出使用了反讽的修辞手法。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毛泽东在评价司徒雷登其人时写道:“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在马歇尔系统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马歇尔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毛泽东还写道:“原来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中国。干涉就叫做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做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又如,毛泽东针对当时国内一些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写道“艾奇逊是不拿薪水上义务课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的真理”“艾奇逊的可爱的坦白性是有限度的”,等等。这些语言犀利精准又颇具幽默感,雅俗共赏的方式极易获得受众共鸣,颇富感染力。

今天,“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还没有完全改变,围堵、攻击、污蔑我国的种种谬论依然存在,且这些论调极具迷惑性。如何扭转这一状况?毛泽东在这五篇评论中所展现出的批驳艺术,对于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其一,要善于从理论高度和逻辑层面,戳穿外国政客围堵、攻击、污蔑中国的本质。外国政客的种种谬论,归根结底是不愿看到和承认中华民族的强大。要善于发扬斗争精神,提升理论素养,培养逻辑思辨能力,从而为戳穿这一本质奠定坚实基础。其二,要善于抓住要害,提升分析和判断荒谬言论的敏锐性和认识能力。我们要善于从细节中进行突破,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进行反驳。其三,要以事实为依据,善于运用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智慧增强说服力。要加强对中国和他国历史、国情的充分了解,善于运用事实、数字等进行说理,增强说服力。其四,要增强语言的感召力,力求语言既生动幽默又犀利准确。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等平台,及时跟进掌握热点事件、热点话语,增强时效性和感染力,同时要注重从中外历史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文献中汲取智慧,提升话语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猜你喜欢
司徒雷登政客言论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他们的言论
生于杭州归于杭州的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下级面前心虚气短
司徒雷登和他的中国事业——司徒雷登在华经历与人物评述
辜鸿铭戏弄民国政客
↑政客的祈祷
政客春秋
言论集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