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茜昱 谢耘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九军一四七师2000余人的先遣部队由常德向益阳挺进,与国民党白崇禧部两万余众,在桃江县的马迹塘古镇发生了一场激战。战斗从8月3日凌晨4点打响,至8月4日下午5点结束,历时两天一夜。解放军歼敌千余人,缴获大量物资,共有300多名解放军官兵英勇牺牲。此战粉碎了白崇禧余部从马迹塘西逃桂林的企图,拉开了衡宝战役的序幕。
65年之后,一位名叫刘炳贤的老兵,在当年解放军战斗过的地方发起成立了益阳市马迹塘战史研究会,后又成立了马迹塘战史陈列馆。
烽火岁月里的军民鱼水情
作为益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一名退休干警、一位马迹塘土生土长的退役军人,刘炳贤从记事起就经常听长辈讲当年马迹塘战斗的故事。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历史的见证者,爷爷在家里曾为解放军烧水做饭,父亲则作为向导为抢占阵地的解放军带路。
刘炳贤仍然记得父亲刘汉林讲述的那个令人热泪盈眶的故事:当时,作为向导的刘汉林刚带解放军登上山顶,一发炮弹突然向他飞来。千钧一发之际,一旁的战士一把将他摁倒,用身体掩护了他。刘汉林得救了,这位战士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长眠在这片热土上。
当刘汉林完成任务返回时,带队的解放军连长顺手解下身上的半袋蚕豆,挂在刘汉林身上,对他说:“老乡,带回去吧,粮食不多,算是部队的一点心意,给家里的孩子老人充充饥。”
此时恰值8月,正是地里庄稼青黄不接的时候,这半袋蚕豆对于一个百姓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止食物,在当时,和国民党军比起来,在其他物资保障方面,我们解放军差得太多了。”村里89岁的老人刘郑才回忆,战斗结束后,有些老百姓会去战场捡铜质的子弹壳卖钱。“捡来捡去,对比就出来了:解放军的子弹太少了,而国民党军那边的山头,经常两个小时就能捡一筐子弹壳。”
后来刘炳贤才知道,在马迹塘战斗中,为了节约子弹,解放军战士都是等到与国民党军相距50米左右才开枪,国民党军则是在相距很远时就开始射击了。
刘炳贤说,解放军的这份恩情,他们一直都没忘记。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刘炳贤年轻的时候踊跃参军入伍,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也是兢兢业业,热爱工作。望着家门口这片埋着众多英烈忠骨的热土,刘炳贤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于是,他便想将这场战斗还原出来,让所有人都能缅怀、追忆与学习。
执着付出为还原历史
刘炳贤刚着手搜集马迹塘战斗相关资料的时候,他所有的工具加在一起,不过是一部旧手机、一台儿子淘汰的电脑和几本棕色硬皮笔记本。
一开始,他还没有掌握系统的搜集方法,只能拿着笔记本,一遍遍地拜访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询问他们打仗那两天的情形,再回家整理归纳,把听到的每个人名都记录下来认真分析研究。后来,刘炳贤从在东北的战友那里得到一本《吉林省解放战争烈士名录》,有了新的线索。
原来,书里有几位烈士注明是在湖南益阳作战时牺牲的。刘炳贤按照书中烈士的籍贯到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看到其中一位烈士的证书,匹配了牺牲时间、地点后,发现1949年8月时在湖南益阳只有马迹塘一处发生过国共两军的激战,也就基本上确定了这个烈士牺牲于马迹塘战斗。
找到了第一位牺牲烈士的名字后,刘炳贤就开始一遍遍地跑县城、跑省城,去图书馆查资料。他先后前往福建、广西、广东、北京、江西等地,奔走近10万公里,采访了70多位亲身参与当年战斗的幸存者和英烈后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马迹塘战斗相关资料152份,解放军参战官兵回忆录25份,各类珍贵的历史老照片197张。他的退休金也大部分用到了寻访烈士的足迹之上。为了省钱,他吃泡面、住最便宜的旅店,但该花钱的地方,他决不省着,多年来他个人自费投入近百万元。很多时候,看着镜子里消瘦的模样,他也曾问自己:这么费劲地四处奔波,有意义吗?但当他又确认一个烈士的名字时,他瞬间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春去秋来,历时3年,增删10稿,他将搜集来的资料汇编成26.3万字的《血战马迹塘》一书,201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书中既全景式反映了战斗的过程,更讲述了多个发生在战斗间隙的感人故事。因为他执着的付出,曾有可能深埋在这青山绿水之间的动人细节,就这样流传下来。
拔地而起的红色文化阵地
继组织成立马迹塘战史研究会后,2016年1月,刘炳贤又带领研究会自筹资金,利用自己家的6间老房子,创建了桃江县马迹塘战史陈列馆。
陈列馆占地1695平方米,建筑面积568平方米,展出参战解放军官兵照片186幅、有关图文资料及历史照片132幅、珍贵历史资料96份、实物展品129件、各等级文物15件。
在离家不远处的伍家仑高地,刘炳贤带头捐款6.8万元修建了4个战斗遗址纪念碑园。在当地政府和许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陈列馆、烈士纪念园、伍家仑战斗遗址已连成一片,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和热门打卡地。马迹塘战史陈列馆先后获评“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益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 。
作为一名老党员,刘炳贤还自筹资金,专门修建了可容纳80余人的党建活动室,用于上党课、看党建教育专题纪录片。在马迹塘战史研究会党支部内,刘炳贤请4位老党员作为党课教员进行义务教学,他们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联系实际,给各类党建活动单位授课,形成了“播下火种、星火燎原”的良好态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8年,研究会荣获“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称号。2021年,研究会党支部获评“全省两新领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些年,马迹塘战史陈列馆免费接待了各类参观人员30多万人次。2021年,刘炳贤因多年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贡献,荣获“湖南好人”和益阳“誠信之星”的光荣称号。
73年前,刘炳贤的父亲刘汉林,眼含热泪将在伍家仑战斗中牺牲的3名解放军战士,埋在了他家对面一片郁郁葱葱的杉树林里。如今,每年清明节,刘炳贤都会来到这片杉树林,带着一个老兵崇高的敬意,给长眠于此的他们扫墓。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我想让当年牺牲在这里的战士,都有一个远方的家。在红色文化的传承路上,我只是一盏普通的灯。但我相信,我微弱的灯光只要亮着,就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我也希望在有关部门的关注下,更多的无名烈士,能统一安葬在烈士纪念园里。”这不仅是刘炳贤的心声,也是所有感怀英烈、传承革命精神的人的共同心愿。
(作者单位:桃江县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