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2022-05-30 01:22车秀芳
家长·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核心历史素养

车秀芳

传统的教育理念显然无法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师单一教学策略的影响下也难以提升。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拥有参与社会生活中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已经深入当代教师的教学思想中。因此,身为初中历史教师,要落实素质教育,以积极的行动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在明白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水平不断提升,达到构建初中历史精彩课堂的目的。当代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拥有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就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任务。但要想将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充分落实,就得了解所教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认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每方面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有效落实,都能推动学生高质量地进步与成长。因此,身为初中历史教师,首先要有分析教材的态度,从而了解教学的具体内容;其次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实施合适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最终呈现出理想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以下则是笔者依据自身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作的几点论述。

一、开展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是人类祖先最早的出生地之一。中国与埃及、印度和巴比伦一起,享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称号。早在公元前21世纪,我们的祖先就率先进入了文明社会。中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四大发明在当今社会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长城是世界建筑八大奇迹之一;还有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唐诗、宋词、元杂剧和明清小说在灿烂的文化河流中留下了灿烂的篇章。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风格、创造者和文化高峰层出不穷,至今仍对世界文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初中教育阶段传授学生历史知识,家国情怀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唯物史观在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据首要地位。在课堂上将此核心素养落实,有利于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呈现精彩的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历史需要人的思考,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生本教育理念被高度提倡的时代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起了社会群众的高度重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过往高高在上的教学态度,采取合作教学的方式,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创建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学生以强烈的自主性参与到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当中,从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引导学生学习“百家争鸣局面”为例,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讲述了西北放羊娃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教育受到局限,思想也会受到局限,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与生存环境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联想,从而引出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课题。然后,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分别是什么意思。接着,便让不同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点拨,由此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对诸子百家有了初步了解,使课堂上充满了更民主的学习气氛。之后,教师通过重点突破的方式,结合史料组织学生合作分析,使学生知道了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以及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对后世带来的影响。最后,教师与学生依据史实,共同归纳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交流了在课堂上合作学习历史知识的体验。这样,教师一改往常错误的教学理念,从生本教育思想出发,在课堂上应用合作教学的策略授课,使课堂形成了民主的学习气氛,极大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了饱满的学习热情,有效培養了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核心素养,切实提升了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二、创设直观画面,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指向,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逐渐成了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向以及衡量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初中历史中,家国情怀需要始终贯穿于漫长的教育阶段中,从而引领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时空观念在课堂上的落实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对历史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但是,在往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匮乏的教育资源使教师无法应用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科价值体会得更加深刻。不过,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进入多媒体技术有着广泛应用性的时代下,身为初中历史教师,要突破课堂时空局限,从而主动了解多媒体技术对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的作用,自主学习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功能。如可采取创设直观画面的教学策略授课,引导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将多媒体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以引导学生学习“原始农耕生活”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先以多媒体技术创建了“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直观画面,使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教师播放了原始社会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思考假如自己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采集”食物有哪些不便之处,进而带领学生了解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从图中引导学生分析主要的历史信息,旨在让学生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了学习内容,组织学生交流了如何学好这门学科。这样,通过创设直观画面将课堂教学时空局限性突破,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强化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引入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反对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英勇斗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2000多年里,统一占了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而后期统一的时间更长。可以看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对经济,科学,文化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历史课本里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的事件让人印象深刻、赞不绝口,在后人的为人和处事中发挥了借鉴与启示作用。我国固有“以史为鉴”的说法,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后人能够吸收成功的经验,反省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通过学习历史课,教师此基础上开展历史爱国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历史是需要深入分析,才能彰显其价值的一门学科,但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策略总是让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当中,所以分析历史材料是学习该学科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史料认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往往就是在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身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有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分析,更要有对学生历史认知能力水平的充分了解,懂得在此基础上引入合适的材料,发挥自身主导者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史料的辨析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的态度,实现提高学生史料认证核心素养的目标,使学生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以引导学生学习“东汉的兴亡”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以多媒体技术出示了汉光武帝陵系列图片,对学生简单介绍了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进而引入了“王莽篡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的资料,让学生仔细阅读,并与学生共同分析了“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点。然后,教师引入了“外戚宦官专权”和“黄巾起义”的史料,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史料分析东汉是因为什么兴起的,又是怎样的原因灭亡的,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助力其对东汉兴亡进行深入了解。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了东西两汉的重点学习内容,使学生对汉朝这段历史中重要的事件有了系统的理解,让学生利用剩余的课堂时间交流了这堂课的学习体会。这样,通过引入历史材料,教师使学生理解了“光武中兴”和“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在学生对历史背景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展开新知的学习,使学生以高昂的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学习内容,顺利实现了提高学生史料认证核心素养的目标,充分实现了初中历史课堂的精彩构建。

四、创建合理的问题,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历史这一学科有着强大的德育功能,每位初中历史教师肩上的担子是非常沉重的,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自信心,这同样是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使命。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家国情怀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站在历史的层面研究和分析中国当前的国情,重点需要明确祖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借助历史知识的力量强化对国家的认同感。在素质教育还未被教师充分接触时,问题教学法的落实常常以题海战术的形式呈现,但是时代的发展使题海战术的弊端被充分暴露,改变提出问题的方式,是当代教师必须努力的方向。对历史学科而言,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所提问题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懂得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是提出问题,从而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创建符合学生认知的合理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展开指导,使学生以活跃的思维将历史知识与技能充分获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良性发展,完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任务。

以引导学生学习“三国鼎立”这部分内容为例,首先,教师播放了杨洪基先生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曲视频,对学生提问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从而和学生交流了与三国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的大脑思维在课堂初始环节充分活跃。然后,教师播放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场景,对学生提问道:“通过这两次大战,你们能否得出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于是给予了学生思考如何组织语言的时间。之后,点名学生回答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恰当的点拨使学生了解了三国鼎立形成的这段歷史,培养了学生组织历史语言解释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这堂课主要内容的理解。在教学活动将要结束时,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该问题,帮助学生归纳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促进了学生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认识,并安排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了这堂课的体会。这样,通过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后,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范围内创建合理问题,有效引进了课堂活动的主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学生以活跃的思维参与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增强了学生以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对历史进行解释的能力,从而顺利完成了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任务,极大程度上取得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五、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所体现的价值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认识。而历史作为能影响到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一门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生活元素的融入就更有必要。因此,身为初中历史教师,要融入新时代,了解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要求,在课堂上从契合实际的角度授课,即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性,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的目标。

以引导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的变迁”这部分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基于现实生活,以多媒体技术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时代不断发展下的沧桑巨变。然后,以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了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了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国家的强大。最后,组织学生交流了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样,教师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融入课堂,有效践行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从而充分实现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目标,取得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展开初中历史教学,有助于高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德育的发展,使学生以高素质参与未来社会的建设。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还应有培养祖国栋梁的责任心,继续创新,如利用开展合作教学、创设直观画面、引入历史材料、创建合理问题、联系现实生活等优质策略,让学生面对历史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充满自信的态度,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愈来愈顺利,学生综合能力愈来愈高,期望不断取得初中历史课堂的精彩绽放。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核心历史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