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政治生命线,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其兼顾德育性和智育性,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文章以师生互动为切入点,寻找高校思政课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型师生互动方式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更好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
关键词: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新课标要求教学包括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过度重视理论灌输,过分重视“教法”而忽略“学法”,这种单一式教学模式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探索新型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就成为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思政课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第一,思政课是高校为了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以及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所谓“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1]。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战略性大事。必须教育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鼓励他们加强锻炼,磨练意志。青少年的世界观未完全成型,因此,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而思政课是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主阵地,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满足一定社会的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一系列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课程。其具有时事性、政治性、实践性,而且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习近平同志强调,高校应重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作为根本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开好思政课是贯彻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课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多方面发展、知识才能的发展以及社会角色的多角度发展,人们的全面发展能够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艺术审美素质全面发展,才能称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政课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思政课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灌输模式仍然存在
现如今在不少课堂中出现了理论“满堂灌”的现象,大量的知识涌入课堂,知识量大而广,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将知识吸收,不能充分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学生们在课堂中,如果一节课学习的知识量超过他们所接受的范围,反而不利于学习。教师将知识用填鸭式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师生间的主体互动性,造成了理论远离学生的生动的社会实践和丰富的学生生活,使得学生“只唯书”,形成了教条主义和书本主义,削弱了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第一,师资力量配备不足导致互动受限。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师资力量不足、科研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师德修养不够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思政课方面,部分高校出现了一个老师身兼数门课程的现象。第二,设施资源不足制约师生互动。教学资源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所需的条件或因素,部分高校不仅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所需的必备资源不足。因此,教师不能利用视频、网络等手段,只能进行理论灌输,久而久之就会自动地省去师生互动的环节。
(三)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第一,授课方式单一。传统的思政课的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讲授法,学生们唯一的参考物就是书本,会出现一整节课老师长篇大论的现象,使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参与度大大减少,损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内容单调。目前思政课堂很难做到师生之间共情交流,部分教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规划,没有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展示个性化,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第三,互动形式单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个体、学生小组以及全体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也可以分为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进行互动。而现如今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习惯且经常使用的互动方式就是教师与全部学生、教师与单个学生的互动,形式比较单一。
三、建设新型师生互动方式
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注重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如何有效建设新型的师生互动方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互动
第一,尊重老师。老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又是辛勤育人的园丁,是牺牲自己照亮他人的无私的奉献者,值得我们尊重,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老师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都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付出巨大的努力,经年累月,呕心沥血。而学生们认真学习才是对老师们的尊重,反之,就是不尊重老师。
第二,做老师的得力助手。老师在从事教学的同时,还有大量的科研任务需要完成,这就需要学生帮老师完成一些簡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应在余暇时间做老师教学、科研的助手,帮助老师查资料、整理教案、做记录等,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有效沟通了师生的感情,促进教学任务良好的完成。
第三,大胆的展现才华。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善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害怕说错,如今的社会,想要取得成功,就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展示出自己的才华,课堂教学也一样如此,只有通过言行,老师才可以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况,互相交流意见,取长补短,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二)完善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
第一,理论传授与多元互动相结合。开展思政课教学,促进师生互动,应将理论灌输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与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全体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2]。思政课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外出参观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博物馆、战役馆等,看一看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体会他们的豪情壮志,领略他们的革命风采,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使其更有兴趣学习政治文化。
第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操纵着整个课堂,掌握着教学的进度,通常呈现出教师主导的现象。而新课标提出的学生观,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将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对象。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才能,传授给学生成人成才所需的知识,教导学生樹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创新型思维,而不是“照猫画虎”。教师主导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掌控着教学课堂与学生,而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是衡量教师主导性的重要因素,不能一味地重视教师主导而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因此,要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要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才能实现教学想要达到的效果。
第三,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思政课通常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人们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讲授和学习。这种模式使教师直接控制着教学过程,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就成为了教学活动被动接受的对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3]。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还可以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学导式教学模式就是将自学、讨论、精讲、演练、小结相结合,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优势。情景教学模式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想要有效改进师生互动的问题,就要恰当地选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有利于高素质、学术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合理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吸引力,协调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目的,这不仅对教师有影响,对学生的学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收获知识。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红.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堂互动教学法[J].沈阳干部学刊,2006(2):55-56.
[3] 李俊丽.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法理论与实践[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7):90-91.
[4]和春红,赵昆.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现代教育科学,2020(2):56-60.
(作者简介:葛燕雨,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