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俞
读后续写题,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根据事情的发展规律,把故事补充完整的写作题型。作为一个新兴的高考题型,读后续写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项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在读后续写这个开放的语境中,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并提升语言能力,值得每一个教师思考。本文将以笔者自己的一堂读后续写课为例,探析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一、以问促思,激活学生兴趣
在选择续写材料时,教师考虑到高二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选择了一篇难度适中且比较贴近青少年生活的素材。原文的大致情节如下:夏日的一天,我和父亲开启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旅行,我们来到了父亲的朋友保罗叔叔家,在这里与叔叔的家人们喂鸡、放羊,度过了非常悠闲且有趣的时光,我觉得父亲和叔叔骑马的样子很酷,便请求同父亲一起骑马前往山里,保罗叔叔嘱咐我们要沿着足迹走并且早点回来。接下来的故事内容需要学生续写。
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列出这篇记叙文的五个 W——who(我、爸爸、保罗叔叔一家)、where(保罗叔叔家以及山里)、when(夏日的一个下午)、what(我和爸爸去度假、骑马)、why(爸爸想带我体验一个不一样的假期)。理清了文本脉络结构后,结合所需续写的两个段首句,教师可用几个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激活他们对续写下文的兴趣。
根据段首句1 (突然,一只小兔子跳到我的马前面)及时间线索词 Suddenly,再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伏笔 Uncle Paul cried,“Don't be late for supper and keep to the track so that you don't get lost!”,请学生试回答以下问题获取写作要点:
① How did the rabbit react when it suddenly jumped in front of my horse?
② How did my father react?
③ What happened next?
根据段首句2 (我们不知道在哪里,天渐渐黑了) 及时间线索词 it was getting dark,并结合该句的迷路状况可知,本段要续写寻路过程,设想以下问题:
① How did I feel and what did Dad react?
② How did we find the way out?
③ Who may come to our rescue?
④ How could this paragraph be ended reasonably and creatively?
以上述问题为导向,给学生设置悬念,激活他们的思维,在思考中获取更为合情合理的情节设计,也能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写作动机。
二、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代入,寻找潜在线索
如果说教师是一部戏的“导演”,那么学生自己就是“演员”。教师可以赋予学生一个特定的角色,从这个角色出发进行代入,去体验故事的发展与高潮及寻找潜在的线索。仍以此题为例,教师可赋予学生文中“我”的角色,让他们探讨故事的隐藏线索。
比如,学生 A 说从原文第三小节“My dad and I spent the night ...and water rolling down the river near- by.”可知保罗叔叔的小屋附近有一条小河,可以给下文“寻找归途”提供伏笔。学生 B 发现第四小节“So, my dad and I put on our new cowboy hats, got on our horses...towards the mountains.”从这里的“horses”可以看出,“我”和父亲是分别骑的马,而不是同一匹,后面的续写内容不可以与之相矛盾。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并站在“我”的角度,续写材料应采用什么样的基调?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学生畅所欲言:“我”性格比较开朗,爱好冒险,所以下文续写的基调应该是 adventurous、comfortable and exciting 。人物的情感变化应该是从 cheerful,de- lighted 变化为 worried 再到 frightened,最后解决问题后又变为 relaxed and happy。
在这个“角色代入”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阅读,搜索各种铺垫和伏笔,寻求最合理的方式展开故事的情节,课堂氛围相当活跃。
三、引导学生打磨语言,培养迁移能力
一篇作文出不出彩,不仅仅依靠情节,句式的丰富生动也很重要。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例子,带领学生一起修改润色,以达到增添亮点的效果。
比如,教师展示出一个中文句子“它毛茸茸的,有一身漂亮的棕色毛发”,学生A 将它译成“It was furryand it had brown hair.”这时,教师提问:有没有更好的译法呢?学生 B:“该句可以使用 with 结构,变成 It was furry with a coat of gorgeous brown hair.使之读起来不空洞乏味,更加生动。”
再如“尽管我们努力尝试,但兔子最终还是不见了。”这句话,学生经过探讨,把原先的译文“Even though we tried our best, the rabbit escaped in the end.”改为“Even though we tried desperately, the rabbit was nowhere to be seen in the end.”使讀者更加有画面感。
同样,像“我吓坏了,盯着爸爸,试图从他那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句话,一开始被译为“I am scared , and I stared at Dad, trying to seek a solution for the trouble from him.”句中应用了非谓语动词,不失为一个好句子。但通过探讨,学生觉得还可以进一步润色,把它改写为“Frightened, I stared at Dad, trying to seek a solution for the trouble from him.”这种长短句的交错,使句子不繁冗拖沓,可读性更强。
平时多进行句子润色的训练,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模仿高级的句型和用法,在写作时能活学活用非谓语动词、with结构、倒装句、强调句等,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而且能给作文增添不少亮点。
总之,在读后续写的训练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应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续写兴趣。教师还可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帮助他们梳理结构、厘清人物关系并帮助他们融入相关角色,提升其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模仿优美、地道的语句,从创作角度引导学生逐步把模仿语句内化为自发输出。教师和学生都应当重视读后续写这种自主写作模式,努力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创造者”,提升他们在语言学习上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