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圩古渡的时光深处

2022-05-30 10:48谢丽玲
闽南风 2022年7期
关键词:九龙江古渡华安

谢丽玲

伫立新圩古渡口,北溪上空的风徐徐穿过初夏的阳光。阳光在树荫下碎了一地。一时间,我分不清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潺潺的溪水,巍巍的青山,静寂的水车,古老小叶榕,还有那些生动的雕像群……从报刊、网络视频的宣传中,我知道了新圩古渡的样貌,它曾不止一次抽象画一般出现在脑海,现在,它真真切切在我面前了。渡口对面鲤鱼滩上的芦花飘飘,白鹭一掠而过。

去往古渡口的小径蜿蜒而行,两边也是植物茂密,绿意盎然。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它们在绿色的大地毯上展开各自的灿烂美颜。岸边竹林沙沙,一场雨的滋润,桂竹笋鼓足劲冲破泥土,裹着褐黑色的斑点外壳窜出,生机勃勃。从小径拐入木栈道,一江北溪水映入眼帘。三四艘小渔船停泊在岸边,一位老翁蹲在船头作业,忙着整理捕鱼工具,为下一次的捕捞做准备。这是一个安静的古渡口,这几艘小船竟让我想到古诗“野渡无人舟自横”。不过,好多年前的渡口是热闹的喧嚣的。出发的,回乡的,运货的,熙熙攘攘,泊满希望和眷念。

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新圩古渡口曾是九龙江北溪中游通往下游客、货运输的起点站,也称新圩码头。渡口始建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说当年旅行家徐霞客就是从此处登船游览九龙江北溪。一直守护渡口的这棵古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树冠覆盖整个古渡口,壮观和美丽,其根系深深扎入土壤扎进历史,枝头挂满悲欢离合的码头往事。

新圩地理位置独特,是九龙江的冲积地,适合航运与船舶停靠。在尚无公路、铁路的时代,华安交通极为不便,主要依靠九龙江北溪水路,南来北往货物全靠船运。华安城关到新圩古渡口路程十多公里,沿江河滩险阻,航道不通,货物必须靠肩挑到渡口,当时包括闽西北、龙岩及江西、广东等省份的货物都要经过新圩古渡口,转水运由货船运至浦南、石码出售或通往厦门、泉州、台湾及南洋地区。新圩古渡口的水上运输,在华安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闽西南交通的咽喉。

据《龙溪县志》记载,早在1300多年前,唐朝初期的刘氏三兄弟开发九龙江北溪航道,就有排筏和船舶运输。宋元至明朝中叶,新圩古渡及九龙江沿岸各个分渡极其繁荣。特别是在明代,华安县城有很多不同省份的商人出入。1923年,由平和县五寨乡莆坪村的林资铿先生捐资二十多万元疏浚北溪航道,各地商贩也闻讯前往到新圩古渡口盖屋设栈。原本开在黄枣村圩里的商店、客栈和银行也纷纷迁此,新圩镇有逢三、逢八“五日一圩”的赶集传统习惯,新圩形成新的农贸市场,盛极一时。新圩至浦南全程的水上航线,成为华安不可缺少的交通要道,新圩古渡口为华安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

村中那条新圩古街就是通往渡口的必经之路,古街分横街(长安路)和竖街(胜利路),均长约200米,至今保留完好,街道用卵石和条石铺筑路面,两侧的砖木、土木结构的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重建,古意悠长,有闽南韵味的骑楼、大店窗。以前两边店铺林立,生意兴隆,人流如潮。新圩村曾经风光无限,被誉为华安的“小香港”。行走在被风雨和步履打磨得溜光发亮的铺路石,抚摸嵌在墙上被时间染黑的一扇扇木窗,目力所及都是无声的岁月。

86岁高龄的黄吾田老人从小就居住在长安路。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静静地坐在一家店铺门口,和邻里泡茶闲谈。虽年岁已高,老人的耳力尚好,谈吐清楚,感觉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从交谈中得知,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在渡口上行船。他说,那时新圩古渡口水上运输十分活跃,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盐、海产、青菜、糕点等都得通过水上运输由下而上运至华安。而华安的竹、木、炭及其他土特产等,也由上而下运往漳州。满满舱舱。华安著名的东溪窑瓷器也是通过这里运至漳州月港,再经由月港运送到世界各地的。老人见证了新圩古街的繁华热闹。有些寂寞是历史的必然。这位最后的船夫,与古渡口默默相守,互为知音。

与古渡口相守的还有那座新圩妈祖宫,多年前重建,供奉着妈祖女神。村民介绍,解放前就有这座妈祖宫,由于“6·9”水灾及历史原因,宫庙损毁,仅存四根石柱。妈祖是百姓心中的水上保护神,在渡口下岸、上岸的人们带着虔诚之心到妈祖宫上香膜拜,祈求水上之神庇佑出门在外能一路平安。每年妈祖诞辰日,古渡周边的百姓都要在妈祖宫前的戏台上演芗剧或木偶剧的传统剧目,酬谢妈祖的庇佑。妈祖宫在原址上重建,至今依然梵音袅袅、香火旺盛。

1994年,漳华沿江公路(新线)开通,水上客运相继停止。水上的客货船渐渐冷清,古渡附近的居民相继搬离,新圩古渡口渐渐沉寂下来。多年过去,古街上住户大都已无人居住。房墙却仍然站立,房梁木柱慢慢被尘埃和蛛网包围,屋顶瓦片缝隙间的植物或向上生长或垂下枝条,屋前的晾衣竿充当了苦瓜架子,藤枝沿着竹竿蔓延缠绕,叶子疯长,风吹就绿。两旁房屋静默无声,木门紧闭,生锈门环像两只疲惫的眼。我们像冒然的闯入者,一时驚动了枝叶上的蝴蝶。

若干年前,也许项南、汤晓丹就是从这条古街走向渡口的,让着挑货的贩夫,穿过热闹的人群,迎着朝阳,赶清晨的第一只船。

繁华虽属于昨天,但那些历史的痕迹仍在人们的记忆里。每个渡口的背后都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历史和故事,很多人从渡口走上岸来,又有一些人从这里出发。渡口的榕树是他们共同的乡愁坐标。现在榕树下面漆成青铜色的雕塑群,或坐或立,或送客,表达了久远的离别与送往。在这里面,有汤晓丹和项南的原型吗?

90多年前,少年汤晓丹在这里告别母亲奔向大山之外的世界,未来会如何,无法预知,连他自己也意料不到从此将走向电影艺术的殿堂。

“少小离家老大回”。自1929年离开老家,直到1989年,整整60年后,汤晓丹才有机会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历尽千帆,归来不再是少年。他已是我国著名电影导演,执导的《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等许多经典之作,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金牌导演”和“银幕将军”。晚年的汤晓丹曾几次回乡探亲谒祖,为家乡华安的建设建言献策,利用自身的艺术影响力为建设华安、宣传华安作出了贡献,他深厚的爱国爱乡情怀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安人。

新圩古渡口是汤晓丹人生旅途一个刻骨铭心的起点站。人的一生都会有许多驿站,如果有机会回到起点,收获的不止是怀旧,还有初心。

牢记初心的除了汤晓丹,还有当年从新圩古渡口坐船走向革命道路的项南同志。在革命年代,建立起了多条由闽西通往中央苏区和白区的地下交通线,其中一条交通线就是从厦门、漳州经华安、永福进入龙岩十八乡,直到龙岩总站腊石点,再转往江西瑞金。新圩古渡口就是这条线上的一个重要交通点,当时许多参加革命的同志和中央苏区的重要物资都经新圩古渡口进出。1984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到华安新圩古渡口调研,他沿阶而下,深情地望着缓缓流淌的北溪水,回顾自己少年时与母亲从这里坐船走向革命道路的经历,思绪万千。

拾级而上,岸上两层红砖建筑是昔日的港务管理站,如今作为新圩古渡文史馆,同时也是华安县党员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文史馆里,项南、汤晓丹途经古渡口场景再现。

古榕下,“月下老人”“福”等国学文化、廉政文化与古渡文化、红色革命记忆等宣传牌交织互融。在富美乡村建设中,华安县依托古渡口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在九龙江北溪江畔打造观景凉亭、栈道等生态景观,让古渡口重新焕发光彩。

随着现代交通快捷发展,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码头之一的古渡口已然中落了。如今的古渡口安然接受自己的角色转换,它不慌不忙,从容悠闲。对面的鲤鱼滩长满了淡黄苇草,随风起伏。偶有几只白鹭和不知名的水鸟在江面上忽高忽低地飞翔。细细盈动的波纹引着大家的目光和思绪落在了鲤鱼滩,要是能坐上游船渡过去探个究竟该有多好,在那里寻找千姿百态的九龙璧石、拾石玩石、野炊露宿、赏山光水色。如此,怎能不美。

猜你喜欢
九龙江古渡华安
九龙江口枯水期溶解有机物的组成及其生物可利用性
侨眷焦治稼:“古渡诗人”的家国情
古渡熙攘千帆竞 滇池北岸谱华章 守正创新强承载 起航奋进新中心——这里是官渡,这就是官渡
华安玉工艺品雕刻
慧眼独具 神韵天成
—— 九龙璧(华安玉)鉴赏心得
古雅意韵华安玉
温润华安玉 多姿九龙璧
金江古渡
九龙江口沉积物砷含量的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夏季九龙江口红树林土壤-大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