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如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2022-05-30 10:48谢媛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塑造健全人格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通过厘清人格概念、明确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健全人格 塑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9-0010-04

学生健全人格的标准是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内在统一,小学语文教育除了工具性教学目标,还有帮助学生培养高尚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育受教学评价机制限制、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很多时候无法有效发挥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作用。为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育与学生人格塑造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问题,探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

一、厘清人格的概念,明确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

(一)人格的概念界定

人格又称个性,是个人显著的性格、特征、态度或习惯的有机结合与综合体现。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分析,人格的含义不尽相同,如在社会心理学上,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人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全稳定的人格赋予了人类丰富的情感,让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培养良好习惯和兴趣爱好、提升自身修养和思想品格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格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外界的正确干预和个人的不懈努力,都能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和成型。

(二)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1.终身学习促进人格发展的作用。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持续学习的过程。社会意义上的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接触自己所从属的语言教育,并伴随一生的成长与发展。从幼儿时期父母讲述故事,到求学时期阅读、沟通、写作,再到成人后融入社会,每一个环节所接触到的语文,都将对一个人的人格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语文是人终身学习的“助推剂”,是人格塑造的“营养库”,优秀的语文教育,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优质的精神养分,为每个阶段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保驾护航。

2.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要求。语文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如:孔孟思想中“仁”的思想,能帮助学生培养人文情怀,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诗词歌赋所描述的祖国壮丽河山、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课文中雷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能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可以说,小学语文教育涵盖了学生人格形成的方方面面,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语文实践磨炼品性的作用。语文实践活动并不单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语文,还应包括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陶冶情操、磨炼品性、完善人格有机融合。从个体学习的角度来看,健全人格的培育和发展,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如识字、阅读、朗诵、演讲、写作等,从中发展语文综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寻求帮助、乐于奉献等各种能力和精神,以此不断磨练品性,戒除拖拉散漫、骄傲自满、自私自利等不良品性,为塑造健全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认清存在的问题,为小学语文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指明方向

(一)应试思想对人格塑造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在“唯分数论”功利化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学校片面追求高分率、优秀率、升学率,导致语文教育单纯追求工具性目标,而忽略道德品质、审美能力培养等人文性目标,使得语文教育未能发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例如:某学生能够背诵上百篇诗歌,却不能为了一个错误而认错;学生能写一手好文章,却自私自利不愿奉献;等等。小学语文教育过于追求成绩和结果,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灵成长,会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内心想法无法得到尊重和认可,逐渐产生封闭、懦弱、暴躁等心理和情绪,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机制过于单一

《语文课标》提出了多元评价的建议,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求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机制过于单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不相符等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学校主要以语文成绩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文知识和答题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小学语文对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过于功利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发生偏离,违背了《语文课标》提出的“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的要求。

(三)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学生人格塑造

学生人格的形成并不取决于先天遗传,而取决于社会环境的熏陶和后天的培养。在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等外界因素都会产生影响,如果外界环境恶劣,就会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当前社会中的娱乐至上、游戏电竞、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盲目“追星”、沉迷游戏、无法分清现实与虚拟等问题,导致学生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中学生相互攀比、校園欺凌、贪图享乐等现象,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家长的不良习惯、家庭不和睦、单亲家庭等因素,也容易造成孩子出现不健全人格倾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三、结合教学实际,探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

(一)打破应试思维,开展多样化语文实践活动

1.通过阅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时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课标》提出了“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等要求。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阅读教學,探索更多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举措和方法。例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想象和创作,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种类的优秀文章,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本精神、感悟不同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和精神境界,培养较高的审美能力;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语感,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践证明,长期阅读形成的语言能力,能有效帮助学生完善自身认知,形成健全人格。

2.通过写作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写作是学生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长期的写作训练,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拓宽视野、锻炼思维、陶冶情操,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进入第三学段后,《语文课标》提出了“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要求。在具体教学中,笔者曾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习作练习:放学回到家后,打开窗户,把你看到的人与事或景与物记录下来,注意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道练习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笔者发现,不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出乎意料,可见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例如,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我推开窗户,看到一位老爷爷牵着一只狗,在小区里悠闲地散步。那只狗一会儿往前冲,一会儿往旁边跳,就像孩子一样顽皮。狗每次跑跳出去,都会被老爷爷拽回来。忽然,那只狗不动了,静静地站立着,我定睛一看,噢,原来它是在拉屎。我心想,这狗怎么能随处大便呢,多不卫生啊?正想着,却看见老爷爷从随身拿的包里掏出一个纸袋和一把简易的夹子,把狗拉的大便都夹进了纸袋里。我觉得,这位老爷爷真是一个讲文明、讲卫生、讲公德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由以上学生作文片段可以看出,小作者不仅留心观察周边的人与事,还能用简洁、生动、有趣的语言把自己的所见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能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健全人格。

3.通过口语交际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口语是人类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口语交际练习,能对学生的文明素养和人格塑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口语素质主要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口语组织能力、用语文明等。日常口语交流过程能反映学生的知识含量、审美能力、思想品德。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口语表达情感,体现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可以设置“见面应该问好”的主题情境,让学生上台扮演不同角色,分别展示老师与学生见面、长辈和晚辈见面、同伴之间见面等不同场景应该使用的问候语及如何进行得体的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学会文明礼仪用语,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现新时代少年的良好精神风貌,促进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改进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多种优良品质

过于单一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机制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不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语文课标》提出了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建议,为此教师应采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多种优良品质,形成健全稳定的人格。

1.小组评价法。研究表明,来自同伴正确中肯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改进自身不足,激发学习积极性,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评价法,主要借鉴同伴互评的理念,引导学生对组内成员、本组对其他组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例如,在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一个组的学生认读生字,其他小组认真听,然后对该组的认读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读音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晰、声音是否洪亮等。事实证明,这样的评价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融入集体、团结协作的品质。

2.鼓励评价法。鼓励评价法的关键在“鼓励”二字,这是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经常使用且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鼓励评价法,要求教师运用得法,做到不滥用、不吝用、不通用。不滥用即切忌整堂课都在鼓励,而缺乏必要的批评和点拨;不吝用即该鼓励的时候要鼓励,不要吝惜赞美之词;不通用即并非所有学生、任何时候都适用鼓励评价法,而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例如,在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体悟应该给予毫不吝惜的鼓励,因为“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阅读体验和感悟;但对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这一环节,就应该做到不滥用鼓励,而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给予赞扬、点拨、指正等,避免学生走入认知误区。

3.差异评价法。差异评价法与鼓励评价法有相似也有区别。相似在于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进行评价;区别体现在要善于把握评价的标准与尺度,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过程、行为方式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这首古诗时,不少学生对“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只按字面意思理解“九州同”为“九个州都相同”,于是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从“九州”指代“中国”“国土”,“同”引申义为“统一”的角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句诗的含义,同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学习方法。

(三)拓宽育人途径,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1.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语文课标》提出:“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跨学科学习的必要性,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精心策划跨学科学习的主题和内容,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可以与实践课程相结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践课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用小鱼缸喂养几只小蝌蚪,定期换水、喂食,观察蝌蚪从没有脚到长出四肢,再到尾巴消失成为青蛙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细心观察、热爱自然等品格,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2.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实践证明,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应该善于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标》提出“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增强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争吵》一课时,教师可创设一个“我”与同桌争吵的常见情境,由此导入本文的主题,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培养敢于承认错误、学会宽容他人等可贵品质,学会与人相处的正确方式。

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入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品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丰富学生语文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运用语文知识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用互联网找一找与这三首古诗词内容相似的古诗词”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课程内容统整意识,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扩宽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视野,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奠定文化基础。

(四)优化育人环境,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铺路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要善于厘清概念、查摆问题、改进方式,还应关注教学外界因素,努力推动学校、社会、家庭等优化育人环境,为语文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铺平道路。

1.对社会的建议。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在互联网时代,各种综艺节目、网络游戏、电竞娱乐等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同时也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社会层面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严格管理综艺类节目,严禁录制播放低俗内容;禁止为博取眼球而忽略客观事实,避免小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和价值观;严格执行青少年上网管理规定和网络游戏管理规定,避免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和网络游戏。

2.对学校的建议。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不同的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渊源都不同,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供基础保障。例如:积极为小学语文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条件,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和方法;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和家长有效沟通的机制,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权益。

3.对教师的建议。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形成。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为人师表,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专业技能,用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善于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4.对家庭的建议。家庭是學生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至关重要。首先,父母要为孩子健康成长、形成健全人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家长要注重亲子教育,与孩子一起学习,如朗读诗歌、练习书法、共读绘本、一起写作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从中启发心智、陶冶品格;最后,家长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高雅的情操,保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为孩子做出榜样,促进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语文教育与学生人格塑造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理解《语文课标》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精神内涵和操作方法,坚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语文课程要素,改进评价方式、聚焦育人环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充分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EB/OL].(2022-04-20)[2022-05-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

t20220420_619921.html.

[2]李江红.在语文美育中培养中学生的审美人格[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3]卫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D].喀什:喀什师范学院,2014.

[4]马路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塑造[J].辽宁教育,2018(1):78-80.

作者简介:谢媛(1977— ),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塑造健全人格小学语文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