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漯河市的实践研究

2022-05-30 22:51王珏
客联 2022年7期
关键词:建设实践思想内涵

王珏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指导中国法治建设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漯河落地生根,就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丰富的科学内涵。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要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教育,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在法治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立足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关键词:法治思想,思想内涵,建设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性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全面,这是一次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确定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性地位,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水平。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必须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时代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切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地方法治实践中落地生根。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国际共产主义的运动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而我们党从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始就领导人民进行了制定并实施宪法法律的探索和实践,在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如何使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在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新境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基础上,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同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坚定探索适合自身法治道路的政治引领

着眼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法治作为最可靠、最稳定的治国理政方式已经成为共识。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总结长期以来领导人民厉行法治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并部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终走出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法治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而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是关系着法治建设的成败的首要问题。从历史到现在,从西方到东方,世界上存在多种法治实践方式,但是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模式。如果采取照抄照搬的方法套用他国法治模式,必然会水土不服,脱离本国实际的模式也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很多国家在实践中,就是因为简单照抄照搬他国法治模式,结果不仅没有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良法善治,反而不断增加政权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

当前,全球局势加速演变、纷繁复杂,和平与发展虽然仍旧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中存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有所抬头,已经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极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的全球视野、强烈的时代意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主张在世界范围内运用法治理念和制度规则协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坚定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既是对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也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度把握,既有鲜明的实践合理性,又有巨大的理论创造性。这些立足于本国实际产生的重大思想,不仅仅丰富发展了中国法治理论和实践,同样也为应对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必将推进世界法治文明进步。

(四)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领导法治建设的科学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能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上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强化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以全面的视野、全新的认识赋予中国法治建设崭新的丰富内涵,对新时代我国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给予回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法治建设贯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历史性变革的同时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之所以能够在法治建设领域发生伟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开展的波澜壮阔的法治国家建设实践,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赋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五)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提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把中国法治建设推向前进,就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论是想要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要还是提升治理能力以及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共识,都需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在治国理政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保障性地位提供了科学指引。当前的形势下,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无论是民主、公平、正義,无不体现出当前人民群众对于法治的急切期盼和需求。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针对新问题、新形势,习近平法治思想提指出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维护稳定、应对风险中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工作。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在法治思想引领下,我国法治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针对性地解决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用法治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开辟法治中国新境界,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深入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

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法治运行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中,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坚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既要通过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又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一个坚持”中,首要的就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充分表明党的领导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统领性、全局性、决定性地位。

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本质要求。人民群众是法治建设的力量源泉,也是法治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参与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当前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立法工作、每一项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要坚持的法治道路,是应国情而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一环,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法治理论上固然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但是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对于西方大力宣扬的“普世价值”要认清其居心,决不能走“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国体政体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法治理论。在法治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结合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发展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

坚持把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作为首要任务。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把我们所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同西方所谓“宪政”区别开来,两者存在着本质区别。习近平法治思想所提出的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要做到保证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动摇。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社会领域方方面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为工作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任务涉及面广,工作点多,在落实中就必须立足整体谋划、突出重点,用部分领域的率先突破助力全面实现。在着眼建设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基础上,首先把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作为关键,率先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在法治领域的重大突破。突出法治政府这个重点,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则、划界限,引领政府治理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型。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全面推进法治国家的具体路径安排

坚持把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为重要环节。推进科学立法,就是要完善立法体制,突出立法重点,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应急管理、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推进严格执法,就是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法治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进公正司法,就是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强化司法在处理矛盾纠纷中的作用,提高司法办案质量和效率,提高司法公信力。推进全民守法,就是要确保任何组织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基本行为准则。

坚持把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作为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日益发展,中国开始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发挥重要作用,要想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实践,就必须加快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两个治理,提升运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经济发展利益的能力。

(四)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中国法治建设的保障

坚持把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作为关键所在。各级领导干部是法治建设的“牛鼻子”,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就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坚持把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作为基础性工程。要加强对法治工作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推动法治工作人员当好“排头兵”,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保證法治工作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打造出一只能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法治工作队伍。要引导每个法律服务工作者认清当前,坚定支持法治道路、坚持维护正确法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法律工作者对于社会的责任。

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为法治漯河建设实践

(一)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教育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的头等大事。要推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与整体性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领导法治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要统一协调各法治工作部门以及各单位法治工作机构,及时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开展集体学习、外聘辅导、开展研讨、定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实现法治工作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学习培训全覆盖。要认真抓好学习教育培训,推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学习培训的必选课程和重要内容,不断深化思想认识、筑牢理论根基,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

大力开展宣传解读,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听得懂、传得开、用得上。紧密结合实践,坚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部署要求落细落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要协调发挥法治工作部门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作用,做到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协同推进。要加强与宣传部门、主流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推动制定宣传方案,通过开展法治大讲堂、报告会等活动,组织推动新闻媒体以专题报道、发表评论员文章、组织访谈、开设专栏等方式,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漯河落实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要充分运用新媒介,通过制作小视频,推送解读文章、学习体会等方式,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要加强与研究机构、党校以及高等院校合作,通过课题委托、合作研究、组织专家撰写理论解读文章等方式,形成既有理论意义又能指导实践的研究成果。

(二)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在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过程中,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漯河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到法治实践中去。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推动地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真正把加强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与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加强党对法治的统一领导要正确认识处理党和法的关系。正面回应“党大还是法大”这个伪命题,明确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性。是否坚持党的领导是区别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的重要标准。坚决抵制依法治国就要削弱党的领导的看法和观点,注重发挥党在依法治国中的领导作用。

坚持加强党对法治的统一领导要正确认识处理政治和法治的关系。我国法律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是党的意志和人民意愿的共同体现,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政治也离不开法治的助力,在党领导人民制定实施宪法法律的同时也必须坚持自身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社会主义法治不能弱化、淡化、虚化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要在法治轨道上展开。

坚持加强党对法治的统一领导要不断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必须具体体现在法治运行的全过程,保证党的领导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加强和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必须坚持把依法执政同依规治党统一起来,加强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加大依规治党的落实。

(三)坚持在法治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就要抓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治建设难点重点,聚焦人民群众意见集中的法治改革痛点堵点。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人民对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把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人民心田。全面依法治国是人民需求所在,要发挥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人民群众投身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通过不断深化立法,把人民的权利义务表达清楚,通过规范执法,让公权力和私权利界限更为明晰,通过司法公开,让人民形成发自内心对裁决的信任和支持,注重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使全面依法治国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实践力,实现在党的领导之下的全民参与。

(四)立足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近年来,中央先后印发实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漯河市已经出台关于法治漯河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规划和方案,当前需要加快通过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要以法治建设规划纲要方案贯彻落实为契机,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把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充分发挥法治建设规划纲要方案的指引作用,加强法治建设各领域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与规划纲要方案的衔接协调,强化政策协同。严格按照法治建设规划纲要方案的刚性要求,切实将规划纲要方案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不断深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方面改革创新。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仍然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如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提升,人民对于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尚有不足。要完善立法工作格局,推动全方位落实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实践,健全立法工作机制,保证法学专家和人民群众能够在立法中发挥作用。推动立法与改革相衔接相促进,研究丰富立法形式,实施地方立法工作时,结合漯河实际,在宪法赋予的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内可以出台一些全面系统的“大块头”法规规章,但是对于上级法律法规已有较为全面规定的事项,可以突出漯河本地实际,针对遇到的具体问题搞一些“小快灵”立法,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防止地方立法和国家立法出现较多重合,以至于执法时难以做出选择。坚持用法治规范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严格按照现有规定履行行政决策程序,加快打造漯河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落实国家和省规划纲要方案要求,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加强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加快构建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继续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把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强化依法治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法治在治理方式中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共同的选择,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也不断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法治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 习近平.求是.2015(01)

[2]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J]. 江必新.中国法律评论.2022(04)

[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逻辑体系与理论特征[J]. 江必新.求索.2021(02)

[4]习近平的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J]. 公丕祥.法商研究.2021(02)

[5]习近平法治价值论思想的内在蕴涵[J]. 公丕祥.行政法学研究.2020(06)

猜你喜欢
建设实践思想内涵
《海洋学》课程特色与建设实践
中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的环境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分析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
解剖学实验考试题库建设实践与探讨
《恋爱中的女人》主要人物形象的《圣经》原型分析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发展应用及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