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提升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

2022-05-30 21:55:13王汉奇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教材内容选编不够合理、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论述高度重视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注重大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强化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审美性等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工具性 实用性 人文性 审美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1-0112-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22年5月1日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同样重要,职业教育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转变使之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高职院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学语文作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体现出工具性、实用性、人文性、审美性的主要特点,在培养大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以及推进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当前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开好大学语文课程。

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普遍专注于职业、技术、技能,通识教育课程往往被边缘化。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看待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技术、技能等,认为大学语文是非专业课程,往往将大学语文课程列为选修课,且课时不足,更有甚者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这反映出部分高职院校未意识到职业人才培养也要重视人文素养培育,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价值。

第二,教材内容选编不够合理。不同的高职院校采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不尽相同,现行大学语文教材可谓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当前,大学语文教材选编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教材选文与中学的内容重复过多、选文中古代作品过多、单方面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单方面强调审美性而忽视实用性等。

第三,教学方法陈旧。一是未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对学生群体的个性和特殊性分析不够,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二是课堂教学“满堂灌”还很常见,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听课,在课堂中缺少互动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因而缺乏良好的学习体验、难以产生共鸣;三是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简单依靠“言传”,未能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如有的教师未能灵活运用音频、视频以及网络资源库等开展教学。

二、高职院校提升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高度重视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如何定位大学语文教材?有学者提出“大学文学说”,认为文学大于语文;有学者提出“大学人文说”,认为大学语文是体现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审美情趣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当前,大学语文教材的种类繁多,从内容上看,有纯文学作品的,有文学作品和汉语基础知识相结合的,有文学作品和应用写作相结合的,有文学作品、汉语基础知识和应用写作相结合的,等等;从形式上看,有按诗、词、歌、赋、骈文、小说、戏剧等分类编写的,有按作品、现代汉语知识和古代汉语知识等分类编写的,有按文学欣赏、汉语基础知识和实用写作等分类编写的,有按“主题加文选”编写的,有按“专题加文选”编写的,有按“作家加文选”编写的,有按“体裁加文选”编写的,等等。如何编选大学语文教材呢?笔者认为,应侧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编写和选用体现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基础工具性的教材。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一般为40个课时,占2个学分。在编选教材时,既要选择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类别的经典文学作品,又要考虑所选内容要有利于教学汉语基础知识、应用写作知识等语文知识。具体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唐宋诗、唐宋词、唐宋文、古代戏曲、古代小说以及现当代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这些教材内容能充分体现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基础工具性特点,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是教材作品选择应富有时代气息。选文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套(本)教材的面貌和质量。文章能否选得好,关键取决于教材选编者“衡文”的眼力和水平。可以说,只要文章选得好,教材编写就成功了一大半(顾之川,2000)。教材选编如果只是片面追求年代久远的经典作品,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选编教材时应增加选取现当代优秀作品的比例,收录富有时代性的作品,使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教材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引导学生对现当代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可考虑选编《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采访实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代表的献词)、《梁家河》(长篇纪实文学)等作品。

三是要選择能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作品。无论是文选还是相关知识材料,都应当闪耀时代的思想光芒。教材可编选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青年的寄语等内容。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在2017年瑞士“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的主旨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根据塞罕坝植树造林真实事迹创作的电视剧剧本《最美的青春》等。

(二)注重大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

高职院校生源较复杂,包括高考生、中职生和技校生,有的高职院校还招收退伍军人、社会青年、农民工、下岗工人等。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突出语文基础教学这个根本,即凸显其工具性和实用性,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一,大学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读书会、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利用具有时代气息、内容新颖的作品吸引学生进行阅读,如席慕蓉创作于1999年的诗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诗后经乌兰托嘎谱曲,传唱二十余年。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断积累词汇,深入理解和分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阅读和生活体验的高度融合。

第二,大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表现。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开展语文教学多侧重于读和写,忽略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不愿开口、不善于说。高职院校开展大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如通过积极开展演讲比赛、经典诗词诵读、戏剧(情景剧)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进行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第三,大学语文教学要突出对大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进入新时代,大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特别是注重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提出“大学生在走向岗位之前,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学会写工作、生活中实用的文章”。从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要求来看,高职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有效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写作需求。在职场上,不同程度地要用到事务类、新闻类、公务类等文书。高职院校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划、总结、通讯、消息、演讲词、请示、报告、通知、函等文种的写作技巧。

(三)强化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审美性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也是铸魂的过程,即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审美情趣。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要培养大学生自信而不自负、平凡而不平庸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家国情怀,教育学生胸怀天下、锐意进取、关怀生命、关爱自然,引导学生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最终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人,就要突出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审美性。

第一,大学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文情怀教育。人文情怀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催化剂,是学生心灵的净化器。人文情怀的养成离不开人文知识的学习,而人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又离不开语文基础。大学语文教学恰好具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创新能力的功能。《孟子·万章下》有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文情怀教育,特别是情感教育,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文化人,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第二,大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职业精神教育。职业精神是指人们从事某职业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行为自觉。大学语文教材广泛收集古今中外优秀、经典的作品,这些作品闪烁着人类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任,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及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节选)时,不但要突出作品的主要人物孙少安、孙少平的职业精神,还要侧重强调作者路遥创作文学作品的敬业精神,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

第三,大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承载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基础。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一直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行动中,如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思想等。语文课不是单纯的文学课,也不是简单的德育课或美育课。认知文化内涵、感受文学魅力、体悟传统文化精神是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促使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第四,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高职院校必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更加务实和灵活的方式开展教学,注重课程思政。从践行理论到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都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培养有志于提升自我、敬业修德、服务国家的合格人才,也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全过程,立足文选、结合实际,讲透新时代思想,讲好新时代故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把学生塑造成為政治坚定、思想成熟、专业过硬、德才兼备的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教材的编选,突出其工具性和实用性,更要重铸魂、立大德、行大道,凸显其人文性和审美性。

参考文献

[1]顾之川.试论我国教材选文的优良传统[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0(2).

[2]郭靖宇,杨勇.最美的青春[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18.

[3]郭云明,宗元.青山不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王汉奇(1964— ),文学学士,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教学、职场文书写作、职业教育等。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14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50:43
浅谈小学古诗词的阅读教学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15:09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36:52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电影文学(2016年16期)2016-10-22 10:55:01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