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楚楚
摘要:新课标对小学生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借助数学活动的开展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的双重提高,数学实验是达成上述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本文首先阐述农村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其次针对“做数学”视角下农村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实施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借此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关键词:“做数学”视角;数学实验;策略探析
从本质角度分析“做数学”,实则是“做中学”教学理念和数学学习的有机融合,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借助学生对手、眼、心、脑等多个感官的调动,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进行探索。实际上,数学实验的开展为“做数学”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贯彻及落实提供了很大助力,学生可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开展有效的数学实验操作,从而学习数学知识,推动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 “做数学”视角下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分析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仅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加以重视,使得学生数学知识迁移能力薄弱,影响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发展。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加以重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因此,传统数学教学手段已无法满足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要求,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引入实验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此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实验教学,还有助于丰富数学教学课堂,增添课堂教学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借助数学实验推动自身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为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打下基础。分析现阶段小学生思维特点发现,他们以具象思维作为主要思维模式,同时具备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便可充分利用学生的上述特点,引导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主动展开数学实验,收获良好教学效果。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等知识。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借助数学实验完成数学规律、数学性质或者数学知识的猜想,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问题思考方式。例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可借助纸板三角形三个角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数学知识,还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数学猜想,这一过程三角形内角和是否都是180°。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进行数学猜想,除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外,还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究态度的养成。
2 “做数学”视角下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2.1确定数学实验目标
在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充分发挥“做数学”的作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借助实验操作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活动开展前设定实验目标,明确数学实验的目的,即此数学实验开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定理类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深化数学感悟,确保小学数学实验得以顺利开展。由此可见,教师在数学实验开展前设定实验目标是十分有必要的。随后,教师再以实验目标、实验类型为参考,完成实验内容的合理设计,借此保障数学实验内容的可观察性、可重复性和可行性,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分析小学阶段数学教材内容发现,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等诸多类别。因此,教师在实验内容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数学知识类别,完成实验内容的进一步设计,如教师在讲解“数与代数”的知识时,便可将相关教学用具应用至实验设计中,还可在“比较数的大小”中完成实验操作的具体设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面积的认识”内容时,便可将不同面积的长方形纸板提供给学生,随后再将某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作为比对分析依据,借助此正方形与其他面积不同的长方形进行比对,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对图形的面积形成一定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这种实验的设计,除可增强数学知识的可视化效果外,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教师设计数学实验时,要重视实验过程的可重复性,促使学生通过开展多次实验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客观的认知。
2.2合理準备实验用具
针对小学数学实验而言,实验用具尤为重要,这是确保实验得以开展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在实验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实验用具,将会对数学实验的实施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分析当前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大部分学校并未为小学数学实验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实验室,因此,为确保数学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要积极找寻可用于数学实验的用具,为学生开展数学实验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等、要、靠”等传统数学实验仪器利用观念,积极找寻周边可应用于数学实验的便捷性资源,将自制实验器材作为重点开发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除可降低实验用具获取难度外,还可提高实验用具的便利性及可操作性,增加实验活动的趣味性。尤其是农村小学等实验用具较为匮乏的地区,教师借助实验用具的自主研发,除能达到实验教学要求外,还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数学教师在实验用具准备过程中还应遵循灵活的就地取材原则,借助实验用具的自主制作,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同时,教师还应重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如数学实验中所用的小棒,教师便可用雪糕棍、火柴棒、牙签等用品替代,这种材料具有容易收集且成本低廉等优势;在利用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等模具开展教学实验时,教师便可用茶叶盒或者包装盒等代替,还可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引入生活元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实验用具时,除应重视单一用具的设计外,还应将多种数学实验用具积极应用于数学实验中,借助数学实验的开展改进和丰富实验用具,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植树问题”时,可将多种颜色不同的小球应用于数学实验中,利用小球代替“树木”,让学生借助小球合理设定间距,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形成更加直观的了解,还可将围棋子、七巧板等工具应用于数学实验中。
2.3提高实验引导力度
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适当引导尤为重要,实验为数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实验过程将会对数学实验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是切实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重视正确引导,充分凸显实验教学的价值,在达成实验目标的前提下,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数学实验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提高实验引导力度,引導学生将多种实验材料灵活应用于数学实验中,实施数学实验操作,借助数学实验的灵活展开,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层次理解,帮助学生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实验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运用实验指导单及实验导航图,对学生的数学实验操作进行指导,为学生数学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特征”这部分数学知识时,为推动数学实验得以顺利开展,就需要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指导单的设计,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流程、实验内涵告知学生,同时还应对上述重点内容加以细化,将实验方式、实验用具、实验指导要点及实验名称等提供给学生。本次数学实验中涉及诸多大小各异的长方形,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探究、数学猜想验证等方式实施数学实验。教师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将长方形的角、边作为着手点研究长方形特征,随后再借助实验方案的设计,完成实验猜想的论证。教师在数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借助科学有效的数学实验指导单,可为数学实验活动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2.4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生成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开展的数学实验通常为验证性实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验证性实验,帮助其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层次认知并体会知识形成过程。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分数乘分数”的知识点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法则。教师将这个教学难点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便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数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提出问题:3/4×1/4=?提出问题后,可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长方形纸,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教师在开展探究活动前,要将探究要求、操作要求明确告知学生,即学生先折出长方形纸的3/4,再利用记号笔将其涂色,随后将阴影部分平均分为4等份,取出其中1份,并将此份涂上其他颜色,随后,展开长方形纸,最后将自己的折纸过程利用算式表示。教师在安排实验活动后,要巧妙地转至幕后,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各小组的学习过程,以学生实时探究情况为依据,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如部分学生在结束折纸后无法利用算式表达折纸过程,此时教师可提示学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罗列的乘法算式,并依据折纸过程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此过程中以直观图形为依据,借助涂鸦及折纸等方式,逐渐探索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即分子乘积为分子,分母乘积为分母。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巧妙结合形与数,实现图形向数字符号的转化,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数乘分数的数学意义,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生成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5设计应用性实验
分析数学实验的一项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为学生建立应用性实验系统,引导学生开展应用性实验,借助应用性实验将思考及操作的空间交还学生,促使学生在自主分析及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尝试研究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素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总结能力,使学生树立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良好品质。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减法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为帮助学生对减法的简便运算规律形成深层次理解,便可在教室内建立“小型超市”,促使学生在模拟超市购物场景的过程中对减法的特性加以体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将会使学生对抽象的运算规律形成形象且生动的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可掌握减法原理,并且灵活应用至生活中。学生在体验、实践的过程中还可有效感知数学的魅力。这种应用性实验除可在课堂中开展外,还可在课后实践活动中开展,引导学生触摸知识本质,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在数学实验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探究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实验作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深化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程度,提高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水平的一项重要手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数学实验开展的有效性、可行性加以重视,借助多种教学策略推动农村小学数学实验的顺利开展,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魏良田.探究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5):69.
[2]陈春峰.“做数学”视角下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J].小学时代,2020(3):23-24.
[3]汤建英.巧借数学实验,促进学生“做思共生”: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应用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0(10):82-83.
[4]汪青.浅论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东西南北:教育,2020(8):245.
[5]郭靖.从“动手”到“探究”: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价值追求及实施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15):115.
[6]宗建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19(11):123-124.
[7]孙娟.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J].学周刊,2019(32):106.
[8]陈小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及心得略述[J].文理导航,2020(3):34.
[9]刘菲菲.小学数学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5(12):67.
[10]方智炜.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求知导刊,2021(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