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成为提升教研活动质量的助推剂

2022-05-30 17:19:54赵琪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教研

赵琪

研究背景

教研是一种力量,它可以唤醒教师的专业发展,助推幼儿的健康成长。作为业务管理者,在教研的知与行中,我们常常自评自问:“每一次教研活动的质量如何呢?怎样评价与调整教研活动呢?”

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实践中,我们尝试探索并运用SPR法评价与调整教研活动,即根据一定的教研价值观或教研目标,借助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与处理信息展开复盘,围绕Subject(教研主题)、Process(教研过程)和Result(教研结果)开展价值判断,进而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

研究序曲

我园运用家园共育的模式,聚焦《儿童视角下生活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基于儿童视角观察幼儿行为,探索指导家长开展生活教育的有效方法,提升幼儿一日生活品质。基于此,我们预设并开展教研活动如下:

教研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案例研讨、梳理提升,了解、分析现阶段我园生活活动中“家园共育”的现状,梳理、形成生活活动中家园共育的内容与途径。

教研方案(见表1)

教研评价

教研评价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研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过程。对于教研活动的评价与调整要构建思维路径:把握“SPR三个评价看点”,主要指Subject(教研主题)、Process(教研过程)、Result(教研结果)。

一、评价教研主题

教研活动的评价与调整首先要看教研主题是否为教师的真问题。

要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重点是否基于园所幼儿、教师、课程发展的真问题确立。如案例中本次教研主题是“了解、分析现阶段我园生活活动中‘家园共育的现状,梳理、形成生活活动中家园共育的内容与途径”。这个教研主题是在关注本学期研究与前期研究之间“前后联系”的基础上,基于当前我园在生活课程组织与实施中存在的真问题而确立的,体现了对真问题的捕捉。通过前期研究效果反思和本次教研活动第一环节“问题调查”反馈,关注幼儿一日活动的质量,提高每一个幼儿的一日生活品质已成为课程所趋。同时在当今儿童立场下如何使生活课程更加完善,如何在生活课程中更加凸显“一抹绿色,一叶成长”的办园理念,也是我园生活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幼儿不能来园时,面对幼儿一日生活都是“宅家”的状态,如何指导家长一日生活科学育儿成为教师问卷调查中高居前列的问题。因此,教研主题“了解、分析现阶段我园生活活动中‘家园共育的现状,梳理、形成生活活动中家园共育的内容与途径。”成为大组教研的需要和契机。

二、評价教研过程

评价教研过程,注重两个方面:方法是否激发全体教师积极互动,小结是否画龙点睛。

第一方面:评价教研方法是否激发全体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高效的教研活动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参与教研的教师能围绕研讨主题积极互动、充分表达、大胆质疑。主要做到以下三解:解难、解思、解法。

解难:教研必须有针对性、实效性。研究的问题应该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应该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如同上述案例中阐述:“了解、分析现阶段我园生活活动中‘家园共育的现状,梳理、形成生活活动中家园共育的内容与途径。”正是居家教学期间教师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将大组教研专题研究点调整于此,也是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这样才会让教师感觉到教研就像一场及时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很有帮助。

解思:教研要开阔视野,改变思维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研要使教师学会自我反思,学习用科学的思维路径和方法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如案例中本次教研“问卷调查法”的设计和运用,引导每一位教师走进“问卷调查法”,了解问卷设计的开放性,学习这种科学方法的运用。又如案例中本次教研三个“我的家园共育”案例研讨,教师通过研讨梳理,形成“我的家园共育”问题研究路径:问题—原因—培养策略—指导家长操作提示,在教研过程中有效地指导教师掌握解决家园共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解法:教研方法要引发教师积极思辨,凸显碰撞。在提倡课程领导力的今天,如何在教研活动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呢?关键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引发教师从“认知”到“元认知”进行积极的思考,努力做到广互动、真思辨。例如案例中本次教研活动主要运用“案例研讨法”展开参与式教研,围绕大、中、小三个年龄段“我的家园共育”案例分组研讨。虽然只能线上教研,但也努力做到组内每位教师利用QQ群充分表达观点,组间再围绕各组观点积极互动,对他人的看法有回应。这也是对本次教研活动重点环节的设计与组织,在和教师一起研讨的过程中梳理出真结论。

第二方面,评价教研小结是否画龙点睛。高效的教研活动离不开教研活动小结与提升的画龙点睛,教研组织者要引导教师围绕教研主题展开讨论,并适时梳理和归纳。如案例中本次教研围绕三个“我的家园共育”案例研讨时,业务管理者抛出两个关键问题引发教师关注讨论:“案例中讲述的幼儿生活中的家园共育问题是幼儿的生活问题还是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什么区别?”“案例中讲述的幼儿生活中的家园共育问题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匹配吗?”“案例中的培养策略和指导家长操作提示适宜吗?”作为教研组织者除了要充分预设教研过程中对于教研的问题教师有可能会出现哪些研讨,教研组织者自身可以做哪些回应;还要顺藤摸瓜,抓住核心问题,抓住机会引发教师思维碰撞。努力通过充分的预设、适时的梳理归纳收获教研现场的专业回应,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评价教研结果

评价教研结果,要还原问题意识,凸现对问题的“两个反思”:即反思是否解决当下问题,是否还有新问题产生。

如案例中首先利用“云端约会”,教师与孩子、家长聊一聊:听听孩子的声音,反思“我的家园共育”问题是否准确,策略是否适宜。通过大组教研收获的“渔”,运用到班本化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具有年龄特点的家园共育凸显内容、培养策略和指导家长操作提示。其次,利用现场评价感悟教研感受,通过教师用关键词表达本次教研活动的感受反思教研结果是否解决了当下问题。再次,利用问卷关注教研评价,“本次教研对生活活动中的家园共育有帮助吗?”“通过本次教研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关于‘生活活动中的家园共育你还有哪些问题?”三大问题关注是否有新问题产生,新问题与研究序列是否链接。如案例中本次教研后出现的最主要的新问题是教师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如何科学设计问卷、如何科学运用调查法及访谈法是后续我园教师需要加强学习的,将科研的方法更科学地与教研相结合,并根据教研评价适度调整后期教研预设(包括教研主题、方法等)。

评价什么,说明“在乎”什么;因为“在乎”,所以敬畏。我们要主动让评价成为教研活动的重要一环,让评价成为教研活动质量提升的助推剂,总体规划、分解实施、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因时而变,按需教研;心系幼儿,家园共育。让我们的教研走在体现专业温度和力量的路上……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教研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家长(2024年10期)2024-05-26 06:58:16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英语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 06:58:32
家园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寻找失落的家园
少儿美术(2021年4期)2021-04-26 13:45:40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
星火(2017年2期)2017-03-07 04:11:01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