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以为绚——当代水墨工笔画的色彩呈现研究

2022-05-30 17:17王慧
艺术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当代色彩

摘要:水墨工笔画是工笔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强调水墨意蕴的传达,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一脉相承。虽然水墨工笔画呈现清一色的黑与白,但其向世人展示了自身纯雅色调中的深厚内涵。文章分析当代水墨工笔画色彩的深层内涵,揭示水墨工笔画的朴素简约之美及丰富的表现语言,进而发掘中国水墨工笔色彩文化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当代;水墨工笔画;色彩;黑白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8-0-03

中国画講究用笔与用墨,是心灵的艺术。墨在中国画中是色彩的代表。“线条虽然是中国画中极重要的因素,当然不是唯一因素,同样重要而不为人注意的还有用墨。用墨在中国画中等于西洋画中的色彩,不善用墨而善用色彩的,未之有也。”[1]映射到现代艺术作品中,可注意到一个现象:一部分工笔画家避开色彩绚丽的画面表现,选择色彩纯粹素雅的精神表达。汉代毛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论及“随色象类,曲得其情”[2],表明在汉代,色彩已经不再是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是画家主观精神情感的表现。谢赫在《六法论》中进一步阐明“随类赋彩”并不是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而是具有更加丰富的精神意蕴,是主客观的统一,是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讲究以意赋彩。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以色貌色”的原理,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这个意思。此种观点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思想密切相关,这在当代水墨工笔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水墨工笔画以墨色为主,仅在局部略施一二淡彩,以墨当色用。改革开放以来,工笔画迅速发展,呈现多元发展的面貌。随着“新工笔”这一概念的产生,出现许多新工笔画家,其中不乏以水墨为主的画家,他们不同程度地探索了水墨工笔画。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水墨工笔画占有一定的比重。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当代水墨工笔画的色彩呈现,挖掘其深层内涵。

1 以黑与白为主:彰显东方色彩魅力

1.1 黑白的内涵

《论语·八佾》有言:“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3]杨伯峻《论语译注》对“绘事后素”的解释为“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4]。中国艺术研究院唐建对“素以为绚”的理解为“素可作为绚,亦可为绚而存在、衬托绚,为绚增光添彩”[5]。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6],指出是非黑白的哲学道理。中国太极图以黑白体现阴阳哲学审美思想,《周易·系辞上》表示“一阴一阳之谓道”,体现了朴素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清代江恂擅画水墨工笔花鸟画,其作品以墨为主进行着色渲染[7]。种种见解说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系体现了黑白色彩观。中国书画以墨表达情感,呈现黑白相依的精神世界,对墨色的使用显得格外重要。

人类对黑色的使用由来已久,墨也是黑色,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中可以发现黑色的线条和图案。从甲骨及木牍片上的黑色字迹,再到秦墨的出土,说明黑色及墨的历史悠久。中国画材料研究者蒋玄怡曾说:“中国绘画最大的特征是以用墨为主。墨是黑色,墨即玄,古代以玄色为正色。”[8]墨分为天然墨与人工墨,天然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墨据考证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使用,发展到汉代,原料的使用从松烟发展到漆烟再到桐烟[9]。其后随着历代制墨工艺的发展,达到“质细、胶轻、色墨、声清、味香”的境界,以获得“黯而不浮、明而有艳、泽而有渍”的墨汁[10]。有关墨的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如《墨记》《墨经》《墨谱》等。历朝历代的工匠、画家重视对墨的研究及使用,且经久传承。

白色的纸本身就从材料上作为一种色彩而存在,是以黑白为主的色彩审美中的“白”。清代张式认为,“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11]。与黑色对比最强烈的颜色就是白色,两者作为互补色,是一阴一阳、一黑一白的哲学对比关系。有了黑白的存在,才会出现后来的“飞白”“布白”“知白守黑”等绘画技法和审美观念。

1.2 黑白的使用

中国传统的色彩尚黑,黑色与白色是永不落伍的颜色,属于经典色。王维在《山水诀》中谈到,“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12],突出了“水墨”的重要性。姜澄清在《中国色彩论》中指出:“马蒂斯不止一次地告诫西方人‘向东方人学习,他认为东方绘画简化色彩的表现方法,尤可借鉴,他说‘黑色是一种力量。”[13]中国画的着色观自古以来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体》中指出,“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3],肯定了用墨的意义与价值。

黑色与白色在色彩范畴体系中相对于其他色相属于无彩色,不会有冷暖、鲜灰的色彩倾向。但是在黑色中稍调和一点红色,就会变得温暖;稍加点青色,就会变得冷。黑色、白色又属于万能的调和色,有时画面通过黑色或者白色的衬托,对比会更加强烈,给人带来视觉审美愉悦。

当代水墨工笔画家或文人画家提倡水墨淡着色,追求一种色彩简约纯粹的视觉效果。《画训》云:“墨韵既足,设色可,不设色亦可。”[11]以黑白为主的水墨淡着色并不是绝对没有色彩,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适当添加颜色,辅以水墨韵味的色彩。正是东方哲学精神浸润着水墨工笔画的发展,奠定了水墨工笔画的黑白审美基础。

1.3 黑白的媒材拓展

传统工笔画的白是纸张本身固有的颜色,不需要另外再使用白色的颜料去涂抹,保持画面清新雅致的气息。黑色往往是墨汁,利用墨色的浓淡来渲染画面。黑色和白色在颜料及承载材质的使用上相对单一。当代工笔画发展迅猛,人们所能想到、见到的一切材料都可以为画面服务。白色的颜料除了中国画中的钛白、蛤白以外,水彩颜料中的白色、丙烯颜料中的白色、岩彩颜料中的矿物质白以及胡粉、白垩粉、高岭土、云母等都可以使用。同理,黑色也不例外,岩黑、丙烯黑、木炭黑等黑色相颜色也都能够使用,制造出一些细颗粒与粗颗粒,呈现出薄与厚、光滑与粗糙、凹与凸、闪光与乌光等质感对比,凸显材质的美感。

黑色和白色媒材的拓展丰富了画面质感的表达,工笔画固有的纸绢载体发生了变化,皮纸、高丽纸、麻纸、油画纸、布料等登上历史舞台演绎画面,热闹非凡。黑白两色在材料质感上的拓展除了岩石、矿石以外,还有纤维、植物、金属等,进而丰富了表现技法,如不同材质的拼贴,利用材质进行各种现代肌理的实验,如拓印、冲洗、刮刻等,改变了单一的绘画媒材。比如,当代岩彩画家朱进的系列肖像人物画作品;李传真的许多工笔人物画作品运用色粉笔、材料肌理,使画面焕然一新,增强了表现力;潘缨的系列没骨工笔画作品是工笔画在材料技法上的拓展,呈现出当代水墨韵味。此外,赵洁、陈子、方正、崔强等人的作品都呈现出当代水墨工笔画在材质观念上的突破。水墨工笔画正不断探索新的发展空间,走向当代,走向世界。

2 自由虚幻的灰色调:诗意的审美境界

古人云:“立象以尽意。”“象”是被感知、被认识的事物的形态,具有模仿、象征、表征、创造之意。“意”是主体对自己、对世间万物的认识,是情物交融更深层情意、思想的表达,克罗齐所说的“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就是一种诗意的境界[14]。正如恽南田所说的“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说明意境的产生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情景交融的崭新境界[15]。清代笪重光云:“墨以破用而生韵。”[16]墨的色阶变化丰富,介于黑白两级之间的灰色地带,能够幻化出微妙的水墨境界。因此,艺术家笔下的水墨工笔形态不是自然的真实再现,而是一个境界深层的创构。

灰色调分为有彩色的灰和无彩色的灰。无彩色的灰色是黑色与白色的调和,属于中间色调,是黑白两级的色阶,灰色与灰色之间明度对比不强烈。有彩色的灰调画面以淡墨柔和不同色相形成的有色灰墨为主,给人朦胧、柔和之美。如果将灰调看成一个灰面,作为造型的手段,运用不同的语言在水墨工笔画中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第一,灰调可以理解为在黑色与白色的极度对比下,由点、线、面组成的视觉上的灰。运用点、线、面等抽象绘画语言重复组织不同形态,营造画面的装饰趣味。水墨工笔画从明暗中解脱出来,运用渐变、重复等构成排列形式,丰富水墨表现语言,使作品焕然一新。

第二,在灰色调中自由组织点、线、面的疏密、简繁、曲直、方圆、多少等,进一步制造微妙的笔墨语言变化,为物象增添色彩,增强画面表现力,使作品更加耐看。康定斯基认为,“水平线是象征无限冷的运动性质;垂直线则象征无限暖的运动感;斜线则象征冷与暖两种性质……”,用色彩表示时,“水平线代表黑,垂直线代表白,对角线代表灰或绿色或红色……”[17],灰色是柔和色的代表,不极端的冷或者极端的暖,不垂直或水平,而是斜向一方,具有不稳定感,是线条的自由组织,不受限制,由不规则的线条变化而产生的画面给人自由、灵活、生动、富有生机之感,也是艺术所要追求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营造现实与梦幻之间的静谧。因此,自由虚幻的灰调式与不规则的线条组织有密切的关系,如张卫、赵洁、崔进等画家的系列水墨工笔画作品。

第三,灰调是过渡色调,通过墨色水分的多少晕染或制作出深浅不同的调子,形成“淡墨如雾梦”的柔和情趣,在黑色和白色之间,起到协调、衔接的作用,同时材质、肌理的运用有自己独立的表现空间,给人无限美的视觉享受。从郑庆余、鲍莺、孙娟娟等艺术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灰色调的魅力所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水墨工笔画灰调还有极大的研究与拓展空间,灰色地带暗藏玄机,是最有文章可做的地方。中西方色彩的相互吸收与借鉴为水墨工笔画的色彩表达创造出无限生机。

3 朴素无华的精神情感:返璞归真

水墨工笔形态作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现象,其背后的美学精神是由民族文化思想决定的。潘天寿先生认为此乃“民族性格使然”。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思想统领着水墨工笔画艺术的审美。这是民族文化思想返璞归真必然的精神归宿。正如王昌龄所说,水墨工笔画的创作过程是经由主体的“久用之思”而使物象内化,进而演化为“精神画面”的过程。

古今之士,大都喜以黑白暗喻人生之悲惨,如八大山人、徐渭、柯勒惠、蒙克等。民间丧葬之事,唯有黑白二色最能代表哀思。水墨工笔画契合文人画空灵淡远的审美品位。一部分文人画家作画是体道、修养、净化灵魂的一种体验。绚丽的色彩表達带来的世俗烟火气息与他们追求的宁静致远截然相反。

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水墨为上”是老子见素抱朴的具体体现。清代松年在《颐园论画》中强调“万物初生一点水,水为用大矣哉!作画不善用水,件件丑恶”[3]。水墨工笔画家更迷恋作画时的水墨游戏,推崇水墨中的“笔意”,以墨色或淡彩为主,主要融合写意、意笔的成分,强调画家主观情感的融入,表情达意。中国画是表意的,过多的色彩表象容易削弱意的表达。画家个人主观精神情感的注入为图式、颜色、材质带来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以其玄远简淡的艺术风格为水墨工笔画家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在满足大众视觉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满足水墨工笔画家开拓和探索新形式的欲望,如罗寒蕾、杭春晖等工笔画家。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颜色的使用及种类日益丰富,但黑、白、灰仍然能从色彩的调和色中独立出来,从色彩的无彩色中释放出来,成为水墨工笔画的主色,朴实无华,反映出画家淡泊的品质和简约的色彩观。

4 结语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画色彩的审美根源。素以为绚、知白守黑等体现了中国人对色彩的审美观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简单的“素”经过加工处理,成为“新素”,是“素”的一次质的飞跃。当代水墨工笔画的水墨情结归根到底是中国传统文化情结,是工笔画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当代水墨工笔画在民族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金梅.傅雷艺术随笔[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83.

[2] 全汉赋[M].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辑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529.

[3] 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精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1,16,136.

[4]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25.

[5] 唐建.知白守黑 随类赋彩:论汉画色彩审美之意蕴[J].山东社会科学,2016(5):45.

[6] 老子.道德经[M].陈忠,译评.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46.

[7] 张长虹.江恂家世、交游与艺术的研究:以《写生花鸟草虫图册》为中心[J].美术研究,2017(2):50.

[8] 胡东放.中国画黑白体系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76.

[9]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378.

[10] 晁氏.墨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5:19.

[11] 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994,426.

[12]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463.

[13] 姜澄清.中国色彩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86.

[14] W.J.T.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

[15]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72.

[16] 笪重光.画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48.

[17] 王云英.黑白装饰构成表现技法:黑白·超然·欣赏[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13.

作者简介:王慧(1986—),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教学。

猜你喜欢
当代色彩
神奇的色彩(上)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当代》背后的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