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体育思想与精神

2022-05-30 10:48张锦辉
中华瑰宝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君子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他还指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在中国历史悠久,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体育”这一词汇,但并不代表中国古代缺失体育活动。相反,中国古代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类型繁多,如蹴鞠、捶丸、踏球、六博、樗蒲、围棋、象棋、打马、武术、射箭、御术等。这些体育活动不仅具有养生、娱乐和军事训练的特点,而且传递出古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信仰,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思想,体现出博大的体育精神。中國古代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影响下,表现出多方面的内涵。

“天人合一”是基石。“天人合一”思想发轫于先秦,发展于汉代,先秦典籍不乏对这一思想的记述,如《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山木》曰:“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至汉代,董仲舒言:“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不过,“天人合一”一词被完整提出则是在北宋,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下》中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思想之一,成为古代体育思想的基石,在古代体育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如早期的跑、跳、投等体育活动,就是由生产生活实践演化而来,其动机和活动范围均显示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再如蹴鞠、捶丸、射箭,无论表现形式,还是比赛规则,都是古代社会民众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认同与对自然的主动顺应。可见,中国古代体育一开始追求的并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是二者的协调,以此使人可以健康发展。

“尚中贵和”是核心。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言:“中者,天地之所终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尚中贵和”思想是天地万物生成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个人为人处世所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更是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核心。中国古代体育追求身与心、肌体与自然的和谐,崇尚正心、诚意、修身、养性的运动观。因此,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除唐代的马球外,很少有以力度和野性来张扬自我的体育运动。一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体育活动十分盛行,如养生术、气功、太极等。同时,“尚中贵和”思想使得体育竞赛成为“竞争”与“礼让”的统一,现代体育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可以说就是这一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身心一体”是目标。自先秦始,学校教育就坚持“身心并重”,即体能与心智教育的结合。孔子以“六艺”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乐、书、数”侧重于心智的培养,“射、御”则注重身体素养的培养。明清之际,学者颜元同样以“六艺”作为教育内容,并加入了多种体育教育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读书、作文如常课,而习礼、歌诗、学书计,举石、超距、击拳,率以肄三为程”“一、六日课数,三、八日习礼,四、九日歌诗、习乐,五、十日习射”,进而达到“健人筋骨,和人血气,调人情性,长人仁义”的目标,以此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人才。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如武术、气功、太极等,可谓将“身心一体”思想发挥到极致,武术讲“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气功讲“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都要求身心合一。

“礼乐文化”是主导。体育文化是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礼记·内则》云:“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惇行孝弟,博学不教,内而不出。”中国古代体育始终重视对人的道德礼仪的培养,借助体育活动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投壶起源于射箭,诞生于宴饮礼仪。最早的投壶活动,具有与射礼相同的程序,如揖让、进退等礼节—“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可见,中国古代体育活动在礼乐文化的主导下,通过体育活动的普及来维持“礼治”的尊严,借以达到涵养心性和道德教化的社会目的。

当然,中国古代体育除了蕴含丰富的体育思想,在此基础上也呈现出博大的体育精神。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周易·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观点为儒家所继承,如:孔子之“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我其谁。“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中国古代体育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生命在于运动”理念的提出,到“养身莫善于习动”、日动而日强的“日益精壮”的主张,都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融入了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之中。在中国古代体育庞大的运动体系中,无论是球类运动,还是武术、太极等运动形式,其活动特点和规则要求均体现出古人对自身命运不屈不懈的抗争,其实质是对“生生不息”的天赋禀性及生命追求的展现。

“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操。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要求人们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论语·八佾》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虽然在比赛中君子要争胜,但是在竞争时却是揖让而“升”。取胜后不是志得意满,而是与对手拱手揖让致意。这种通过体育活动提高个人修养,将体育当作人生修养的方式,在当今看来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军事强国”的家国情怀。中国历史悠久,朝代的更迭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军事力量的强弱直接关乎每个朝代的兴衰,军事强国战略应运而生,以此促进了军事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如“六艺”中的“射”和“御”,分别指射箭技术和骑御技术,作为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教育中被列为独立的科目,可见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射、御”运动之所以备受重视,就在于其可以用来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作战水平,起到拱卫家园的作用。武则天统治时开创的武举制度使军事体育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推动了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精神在当时广泛传播。

中国古代体育活动丰富,体育文化博大精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古代体育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体育精神,指导和规范着人们的体育活动。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情怀、道德理想和价值追求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体育运动在中国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体育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张锦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君子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真正的体育精神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君子无所争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有君子之道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