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

2022-05-30 16:45:01赵延庆宫政
客联 2022年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

赵延庆 宫政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我国上下几千年的文化,是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当下国家重点保护和传承的重要目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向于工业化和流水化,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多是通过机器生产而得,是科技的产物却缺乏了人性的魅力,也缺乏了生命力的延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动漫行业相联系,将两者之间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互补融合,能够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助力,也能够为动漫行业增添韵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传承;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陌生的,人们可能知道其中的某些事物是宝贵的,却没有深入了解过价值所在,更没有传承和保护的信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下较为热门的动漫行业进行联系,以新媒体途径以及信息化技术进行一定的再创作,能够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一个良好的渠道,非遗与普罗大众的联系也能够更加紧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及动漫化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劳动人民的钻研和精心制作离不开关系,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业化社会的不断推进,人们渐渐习惯了“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接受的也大多是现代化乃至西方化的文化入侵,从吃食到着装,已与过去有了十分明显的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种类众多,对于传承人的要求也较高,故而,大多数的非遗技艺以班底、家族、师徒等形式进行传承,而固定的文物、建筑、美术、书法等,则以国家的省份的统一化管理为上。普通人对于非遗文化的印象,停留在书籍、影视剧中,对于其所代表的价值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高超技巧,知之甚少,非遗的传承和传播面临着一定的困境,需要各行各业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为国家的文化自信提供一定的帮助。

动漫中包含了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形式,主要以漫画静态作品和动画动态作品为主,以不同的创作技巧传达出一定的故事或者形象,并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传播。动漫产业相关内容,深受当下年轻人的喜欢,其创作的形象符合如今的审美特点,又能够将创作者的巧思融入其中,再通过趣味十足的故事吸引人的注意力。将非遗文化进行动漫化的创作,能够让动漫行业的产物更加具有时代内涵,也能够传达出一定的文化趣味,让动漫变得更值得琢磨品味,无形中将动漫制作的底蕴加深。而借助于动漫化的手段,非遗文化能被更多的人所熟识,人们对于非遗文化的认识得到了增强,也就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加入非遗文化的传承中,为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也让文化本身迸发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动漫化融合的途径

(一)以非遗文化为素材,增强动漫行业文化底蕴

动漫行业在进行人物设计或者场景创作时,也需要对时代背景和故事背后的服装特点、曲艺特点、建筑特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以符合时代特征也符合故事发展的设计为主,保证动漫的可考据性,也为动漫本身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非遗文化并非是某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它所包含的类型和种类十分丰富,能够为动漫产业的创作提供许多素材。动漫从业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可以从非遗文化中寻找到可用的材料,加以创作或者强调,从而让动漫本身的文化底蕴得到一定的加强,而观众在观看动漫的时候也会因为作品的高质量和高要求,而产生一定的惊喜感。

例如在创作古代背景的动漫作品时,创作者构建的时代背景需要取自历史,然后进行二次创新,以更符合作品内涵的形式表现出来。依照历史而言,古代女子的刺绣功底较好,在古时的达官贵人家中也可见到一些精美的绣品。而“苏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較为受欢迎的一种绣物。创作者可以为自己的人物设计一定的刺绣场景,从人物的动作出发,再到绣品成品的展现,需要创作者首先能够对“苏绣”非遗文化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再对其中的经典作品进行绘画临摹,“挪用”到动漫场景中。在这样的融合下,人物的人设能够更加的丰富,而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也能够对苏绣有一定的认知意识,作者再将苏绣相关的知识通过配角的交谈进行简单的表达,并以一定的“非遗广告”小插曲进行知识的延伸,让作品的趣味性增加,也让观众的认知更加清晰。

(二)设计特殊非遗形象,加强人们对非遗的印象

大众群体对非遗文化的认知的缺乏,主要来源于非遗文化的群体狭小,传播途径不足,人们接触非遗文化的机会不多。非物质文化遗传中蕴含了诸多的内容,而且种类比较多且杂,人们在面对复杂的事物的时候,都会首先产生逃避的心理,觉得不是必须学习的东西,不如直接放弃。非遗文化要想让更多的人记住和接受,首先需要为自己设计一个特殊的形象或者文化产品,让人们能够通过特定的形象而将非遗记住,并且能够升起一定的了解兴趣。动漫化行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后,可以催生出一定的旅游经济,以及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产业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能够让非遗文化深入人心。

动漫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类型较为多样,较为出名的几次宣传多来自于故宫、苏杭、西安,这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且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印象,故宫的皇宫气派的建筑,苏杭景观韵味十足的美术设计,以及西安人尽皆知的兵马俑,都是动漫的入手点。而其他地区的非遗文化若想要跟动漫结合,也可以将自己地区的文化特色进行总结,如四川的川剧变脸,可以设计出一个脸谱拆卸的人偶作为宣传点;唐三彩、紫砂壶这种与实物制作相关的工艺,则可以用钥匙扣的形式进行专门设计与售卖;南京云锦、松江顾绣、剪纸艺术等与人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的技艺,则可以先设计出一定的人物形象,人物符合当地的特点或者身着民族服装,再将制作的过程与人物的动作相结合,做出千姿百态的“盲盒”,吸引人们的购买欲……

(三)非遗与动漫化结合,借助网络实现传承传播

将非遗文化和动漫行业的结合,是为了让非遗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也是为了借助于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化的传承,吸引到更多的人来认识传统文化。如今较为受关注的新媒体软件有“抖音”、“哔哩哔哩动画”、“微博”,在设计好一定的非遗文化形象后,还要在各个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投放,开发拓展文化传承的渠道。动漫形象的设计有几个要点,第一,要足够“Q萌”,以符合当下年轻人审美的缩小版制作为主,让人们的内心能够涌出一定的喜爱之情。第二,要足够“特色”,不管是人物还是实物,都要有能够表现非遗文化的特殊的地方,以符合文化特质的为主要设计理念。

在设计工作完成之后,动漫化的非遗文化,可以通过自媒体账号进行宣传,也可以联系官方的账号进行投稿,要能够充分运用网络世界的推广功能和宣传功能,确定文化产业能够被更多人所看到。其次,在进行动漫宣传的时候,文案以及视频制作要合理,以非遗文化为宣传点,以趣味十足的动漫制作和轻松的节奏进行非遗文化的展示,让人们在一个好的心态中了解非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人”密不可分,不管是传统技艺还是曲艺、山水,都需要有人的参与,才能够让其生命力更加茂盛。将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非遗,与现代社会休闲娱乐密不可分的动漫产业相结合,能够达到共赢甚至多赢的效果,同时让动漫行业承担起一定的保护传承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孙荟殷. 数字动漫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包装设计中的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20(9):63-65.

[2] 万波,熊必成.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播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8):186-187.

[3] 李亚琴,叶敏皓.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动漫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1,32(1):47-51.

[4] 蒋慧,朱倩文. 重述神话——壮族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的数字动漫探析[J]. 美术观察,2020(10):73-74.

[5] 陈峻青. 用动漫思维重新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型动漫对四川非遗文化的成功诠释[J]. 参花,2017(4):148-149.

[6] 毛辉. 动漫IP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价值研究[J]. 镇江高专学报,2018,31(4):111-113.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1:26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1:16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