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避暑趣探

2022-05-30 16:38吴佳佳
课外语文·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后妃蚊蝇冰镇

吴佳佳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嗓夕阳。”夏日炎炎,让人酷暑难耐。现代人的避暑方式很多很科技,即便室外高温四十摄氏度,室内也能清爽一夏。但古人是如何避暑的呢?

“夜入明河星似少,曙摇澄碧扇风翻。”在很早以前,古人降温的主要工具是扇子。这扇子并不是现代人所用的扇子,而是砍来竹子削成篾片编织而成,古人称之为“摇风”或“凉友”。家境优沃的土豪大多用绢帛等贵重丝织品精编细制成扇子,美观又轻便;文人墨客多喜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怡情怡性,情趣十足。达官贵人选择让仆人扇风,舒适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清爽与惬意。

在唐代,皇帝有专供避暑的凉殿。他们在凉殿安装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冷气传往殿中达到降温目的。同时,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水沿檐直下,形成水帘,激起凉气,消暑手段可谓无人能敌。

清代的消暑方式却很简单。夏至前,皇帝、后妃所在之处,均让人搭好脚手架,在高过殿顶处铺好苇席隔热。为防夏日蚊蝇叮咬,皇帝和后妃的寝宫门前要安装一道竹帘。后妃们晚上散步,宫女、太监就要提着熏香炉跟随其后以驱蚊蝇。在清代,皇帝、后妃们的扇子有宫扇、团扇、羽毛扇、折扇等,应有尽有。当然了,清代皇宫内已有了机械扇子,它的造型是一童子手握羽毛扇,開动发条后,羽毛扇上下扇动,徐徐凉风顿起。

在饮食方面,早在南宋时期,杭州街头就有很多暑汤冷饮。比如甘豆汤、豆儿水、香薷饮、椰子酒、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随便来一碗,便能暑气顿消,解渴降温。到了光绪时期,慈禧太后喜欢用“甜碗子”消暑。“甜碗子”,就是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去籽和果藕配在一起冰镇了吃。慈禧用来冰镇的冰,取自距长安城西南百余里的太白山上岩洞内千年不化的冰。有专门的地方官赴太白山运冰,供御膳房冰镇用。

中国古人的智慧拿到现代也是毫不逊色。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世界上最早的冰箱——青铜冰鉴。这种器物是古人用来冰酒的,尊缶内装酒,鉴、缶壁之间的空间放置冰块。“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舒爽无比,怎一个爽字了得。如此奢华的器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当然只有贵族才能享用。

到了清代时的宫廷,已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箱,这种器具被称作“冰桶”“洋桶”,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外形口大底小呈斗状,上面以厚木板为盖,腰部上下箍铜两周,两侧设有便于搬运的铜环,四条腿足为硬木活中的敼腿膨牙做法。足下安托泥,用以隔湿防潮。

这种冰箱外形美观,结构科学合理,与现代冰箱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木冰箱的成本较高,仅限于宫廷和上层权贵之家使用,因此流传至今的实物并不多见。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坐在空调房里,吹着冷气,喝着冷饮,享受高科技带来的舒适与清凉,感叹古人的智慧由来已久,才累积了如今的由科技带来的夏日清凉。

猜你喜欢
后妃蚊蝇冰镇
做冰镇小吃
宫闱时尚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宋代后妃形象初探
蜻蜓
冰镇的夏天
家用食醋可驱蚊蝇
冰镇
快速冰镇饮料
巧嘴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