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已翠 赵方平
进入三伏天后,出现发热症状的人明显增多。而在目前疫情防控处于常态化的形势下,如果出现发热症状,我们该怎样就医呢?
正常人的体温会随着年龄、健康状态、活动水平和每天的时间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一般体温≥37.3℃医学上认为是体温升高,即为我们说的发热。发热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和外来入侵的病原作战的结果。因为大部分病原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37℃,体温升高后,病原菌的繁殖能力会明显降低,从这种意义上说,发热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如果体温持续升高不退,也可能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导致器官功能紊乱。所以,如果体温持续升高不退,就要及时进行降温处理。
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没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没有接触过风险人群,也没有与公布病例存在活动轨迹和时段交集,但出现发热症状时,如果精神状况良好,伴随症状较轻,没有明显不适,可以先暂时居家观察,同时采取一些护理措施——
休息 出现发热症状时,首先要注意休息,以降低机体的能量消耗。在休息过程中,可着轻薄透气的衣物,同时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出汗较多者,要随时将汗液擦干净,及时更换床单与衣服,避免受凉。
降温 降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药物降温,二是物理降溫。药物降温可选用阿司匹林(儿童慎用)、扑热息痛及消炎痛口服。物理降温包括冷水擦浴、冰袋或凉水浸湿毛巾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几种方式,擦浴时应注意保暖,不要在有风的地方进行。实施降温措施半小时之后,就要对体温进行测量,并且做好相应记录,以观察降温效果。还要注意,发热时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若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降温,会引起血管的强烈收缩,引发畏寒、浑身颤抖等不适症状,加重病情,故对新生儿、幼儿、有皮肤损害、有出血倾向者要禁用酒精擦浴。
注意补水 机体在发热过程中,分解代谢能力增强,各种营养消耗增多,故应尽量补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食物状态以半流质或者流质为宜。还应重视食物的色香味,坚持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如果没有出现严重呕吐和腹泻,要保证液体入量,温水、奶、果汁、口服补液盐等都可以作为选择,每天进水量保持在2500~3000毫升,以加快体内毒素或者代谢产物的排出。
加强口腔护理 发热过程中,人唾液的分泌通常会减少,导致口腔黏膜的抵抗力下降,为了降低发生口腔感染的风险,在早起、睡觉之前和餐食之后,要及时清洁口腔。
经以上护理后体温不降,且有增高趋势时,要及早就医。此外,存在下列情况者,也要尽早就医:
1.年龄小于6个月伴发热,尤其<3个月;
2.持续存在高热或超高热;
3.合并有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血液病等;
4.发热持续48~72小时不退;
5.发热伴有脱水的情况,如口干、前囟凹陷或者尿量明显减少;
6.伴有精神反应差,如昏睡、反应迟钝、不吃东西、反复呕吐、惊厥、呼吸困难、耳痛、皮疹、淤斑等。
总之,发热既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是多种疾病发出的警报,因此,出现发热症状时,可先居家观察,若持续存在高热不退就需就诊,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