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反覆無常,而且此輪疫情是迄今爲止澳門最嚴重的一次,容易給市民造成哪些心理上的困擾?
澳門明愛潘志明總幹事:此輪新冠疫情是澳門迄今爲止最嚴重的一次,給廣大市民造成不同程度的壓力和困擾,嚴重影響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此外還有一點就是,至今沒有人可以肯定説出全球新冠疫情何時可以結束,大家看不到疫情的盡頭,因此也會增加壓力。
我認爲此輪嚴重疫情給大家帶來心理上的影響,因人而異:有的人抗壓能力好,心理强大,能夠很好面對突發事件;有的人因此會擔憂和焦慮,如害怕自己確診陽性因此連累身邊的人,包括自己所居住的大廈等,擔心被人埋怨和指責。在此建議大家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學會保持平和的心態。疫情下大家都有壓力,不要指責別人,不要再加重別人的壓力,尤其是對新冠確診者。
澳門城市大學心理分析研究院院長申荷永教授:新冠疫情,持續的突發事件,已給市民帶來普遍的焦慮和諸多心理壓力。焦慮與壓力,會引發多種不安情緒和抑鬱,影響睡眠和免疫力,影響市民的身心健康。
持續兩年多的疫情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包括此輪澳門疫情,已是極大影響了市民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受影響的生活與工作,也會形成新的壓力,加重疫情對市民心理的困擾。一般來說,很多人都出現了睡眠失調,以及噩夢的增加。由於疫情及限制,本來的鍛煉運動,以及可以緩解壓力的社會交往也被迫取消,可謂雪上加霜;當這些影響持續發生的時候,或者說疫情所帶來的心理困擾持續過長的時候,對市民身心健康的影響也會逐漸增加。
澳門心理學會李昇恆理事長:新冠疫情於全球流行已有三年,人們生活方式因疫情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特別此輪疫情來勢洶洶,為澳門政府與市民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境況:日常生活的重大轉變、工作上的變動、經濟的壓力、社交的孤立、眾多的不確定性等等,都給市民在心理上帶來很大的衝擊。面對疫情反覆不定,市民的無力感與無助感也會變得較為強烈,例如市民或會擔心自己和家人染疫、憂慮失業、擔心疫情要持續多久等,這些都讓大眾可能會失去掌控感,從而產生不安、煩躁、憤怒等負面情緒。
尤其今次疫情,澳門政府採取“相對靜止”之管控措施,規定市民除購買維生物資等原因可外出,其餘時間須留在家中,從而減少社會面的人員流動。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因社交隔離而造成的壓力,是影響人們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留在家中抗疫,市民可能會不停閱讀新聞與社交媒體上的資訊,嘗試找回掌控感,然而,信息過多、謠言與誤傳等訊息,都會令市民感到更困惑,增加恐慌與焦慮的情緒。
街總社區心理輔導隊李海豐心理治療師:新冠疫情在全球各國已經持續了兩年多,病毒不斷傳播、同時不停地產生變種,令到抗疫的難度亦不停提高,這種反反覆覆的情況一直影響著市民的情緒和心理健康。就全球統計數字來說,在疫情期間,受憂鬱癥和焦慮症困擾的數量上升了至少20%;另外市民也可能出現創傷性壓力症狀、主觀上的心理痛苦、睡眠障礙、以及巨大的壓力感。造成這些精神問題通常不會只是單一的原因,有資料顯示,市民在疫情期間因以下情況而感到壓力;社交疏離/孤立、孤獨感、害怕受到感染、因疫情失去親人或看到死亡的訊息、內疚感、以及經濟能力的喪失,都是最影響情緒和心理狀況的原因。
當市民受上述精神問題和情緒困擾時,行為上也會受到影響,如對家人、朋友出現易怒的情況,會更容易產生言語上衝突;也可能會出現害怕外出、迴避與人的接觸;也會出現不合理的強迫清潔行為。這些行為通常帶著強烈的焦慮情緒,當這些負面的情緒和壓力沒有得到舒緩,市民可能會產生絕望感和無助感,如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甚至認為沒有希望;也可能對社會、政府的措施失去信心,再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令自己生活回復到正常軌道上。這些都是在疫情下市民容易受到的心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