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會感染病分会理事,国家级名医张贻芳教授学术继承人;兼任《中国医学科学》编委、《中医杂志》审稿专家。
擅长治疗不明原因发热、呼吸道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耐药菌感染、肿瘤发热、间质性肺炎、胃肠炎及内科杂病。
一个潜伏在人体内的“内鬼”,不仅偷偷破坏我们身体表面的防火墙,还主动勾引自然界的外邪入侵脏腑,造成严重后果!很多人身体抵抗力差、总爱生病,罪魁祸首都是它!
案例: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24年以前。一位82岁的老爷爷,平时身体很健康,有高血压但不是特别重,偶尔会头晕、恶心、头痛。一天他在赶收麦子时晕倒了,倒地不起,不省人事,经过医生的诊断是脑出血,虽然及时抢救,但还是没有救过来。为什么会发生这么严重的一个意外呢?这是因为有“内鬼”参与。
许多人觉得气血虚的人面色白,抵抗力弱,所以最容易招惹外邪的内鬼是气血虚。其实不然,如果体内阴阳平衡,气血虚发挥坏的作用不大,不容易招外邪。
而湿气重只是脾胃虚,不能运化湿,体内湿气重一些。一般也是在夏季阴雨天外界湿气也重的环境之下,容易招外邪。
能一年四季里一直在身体里捣乱的,最坏的内鬼反而是内热重。为什么内热重反而是最容易招惹外邪造成严重的健康后果呢?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体内部的脏腑、阴阳、气血都是平衡的,内和外是互相沟通连接的。人体表位的阳气,可以固护卫表,防止外邪入侵。
由于人体阳气总量是恒定的,当脏器的阳热过盛,也就是肝火、胃火、心火都淤积在体内,表卫阳气就会相应减少。表卫阳气不足,人体抵抗外邪入侵的防火墙就有了缺口,外邪就可以从缺口乘虚而入,由表及里,侵袭脏腑,人就容易因感受外邪而生病。
内热勾结外邪,才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还得抓住“帮凶”。风寒暑湿燥热是六大外邪。中医讲“天人相应”,不同的季节招不同的邪气。
春季招风邪,常表现风疹、过敏性鼻炎、风邪感冒等症状。夏季皮毛开张,腠理开放,容易出汗,暑邪就容易顺着皮毛渗入人体内。秋天干燥,人体容易感受外界的燥邪。冬季寒冷易招寒邪。夏末秋初的时候是长夏,此时天气潮湿容易外感湿邪。
内热招外邪,我们应该及早地去捕捉内热的信号。到底什么样的症状在提示我们内热已经产生了呢?
我们可以根据症状轻重程度的不同,给出对应的分值,从而大致测算出自己内热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心火重表现为口疮、心烦、痒疹、汗出;
(2)胃火重表现为口臭、牙痛;
(3)肺火重表现为咽痛、咳嗽;
(4)肝火重表现为口苦、心烦、易怒等;
(5)低热、手心热、不恶寒而恶热、口渴等症状则是心肝肺胃火重时共有的症状。
1~3分:比较轻。
4~5分:比较重。
6分以上:非常重。
3分以下可以用代茶饮调理,6分以上说明身体的内热非常重,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外界的邪气,需要治疗。
在夏季,尤其要注意内热招外热。内热外邪强强联合了,也许您体内的那颗“小炸弹”就要爆炸了。除此之外人体的其他基础性疾病问题也在捣乱。
高血压本身就是由肝火旺、肝阳上亢导致的,患者本身内热就偏重,而夏季天气热,暑气重,人们更容易心烦意乱、休息不好,从而加重心火;如果还过度劳累的话,更会导致肾阴虚火旺。
当肝火、心火、肾火加在一起,内热就更加严重,表卫阳气不够,就更容易感受外界的暑邪。外邪和内火相互勾结,“火热炎上”就会攻于头脑,引起脑血管的破裂,脑出血、脑梗死就这样发生了。
爷爷的悲剧发生就是因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又在夏季高温下连日干农活,劳累过度、内热勾结暑邪导致的。
有冠心病、动脉硬化的患者夏季一定要少吃甜食,比如西瓜、哈密瓜、桂圆、荔枝、蜜饯等,以及肥肉、炸鸡腿等脂肪含量高的食品。
因为本身血管情况就不好,如果吃太多肥甘食品,会导致生积化热,血液黏稠,气血瘀滞严重。体内的代谢产物淤积,就形成了血管里边的毒。脾主运化,脾的负荷过重,导致脾弱食滞化火。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症”,患者体内阴虚火旺,加上吃饭多后食积化热,这时候再加上夏季的暑热之火,就会火上浇油。
糖尿病患者内热过重还会并发呼吸道的感染。因为糖尿病患者代谢产生的血糖、乳酸、丙酸酮、高血脂等代谢产物,在内热的作用下都淤积成毒,成为给各种细菌、病毒提供营养的培养基。而内热过重,表卫阳气不足,给包含细菌、病毒在内的外邪打开了方便之门,外界的细菌、病毒就会突破表卫阳气的防火墙,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之内,首先受害的就是肺脏,呼吸道感染也就难以避免了。
在夏季外邪作祟的情况之下,若不注重内热调理,糖尿病的并发症并不一定是一个慢性病的过程,也许会突然致病需要急救。
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等患者,肺里边素有痰火瘀积,如果再加上夏季的火邪,就会加重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
没有这些基础疾病的健康人群,也要当心内热招外热,比如夏季常见的口舌生疮、牙龈痛、口干、眼睛发涩发干就是内热重的表现。
既然这些问题的病根都是内热,赵主任带来了能很好调理内热的方法。
1.注意避暑。人與天地相参,五脏各以时治,一定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来进行调理。《黄帝内经》中说“阴居以避暑”,防暑防热无小事,正常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2.戒急戒躁。 急躁生气容易导致肝火旺盛。
3.养阴。 睡觉是养阴最简单的方法,夜间睡觉的过程中处于静态,能吸收夜间的阴气,所以少熬夜能够养阴。饮食也可以养阴,在夏天多吃水中食物,如藕、莲子、荸荠等。还有些药食同源的药材,如荷叶、芦根也可以养阴。
古人很早就关注到了内热重对身体的危害,并且有专门调理内热的凉茶方子,唤作“冷饮子”。早在宋代时人便流行饮用“冷饮子”来清理内热。《清明上河图》中还有专门卖“冷饮子”的小店。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当时最流行的凉茶方。
芦根、荷叶都具有清热的作用,二者选一即可。甘草又名果老,是中药常用的一味药,能润肺止咳化痰。它配合着芦根或者荷叶起“酸甘化阴” 的作用,可以协助清火清热。虎杖也是药食两用的清内热妙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活血化湿的作用。
注意:阴虚明显的人用芦根,能清热养阴;清阳不升总是头昏沉的人用荷叶,可以祛暑热、升清阳。
将药材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后放凉了再喝,但体虚体寒者不宜饮用。内热重的朋友赶紧在家做起来,夏季泡着喝,比喝绿豆汤、喝绿茶还要解暑。
身体凉,心里热?冰火两重天的你患的可能是“灯笼病”。
夏季内热重的人容易感受外寒而生病,尤其是肺胃有郁热或痰热者,最容易外感风寒,形成“灯笼病”。因为内热很重,阳气会淤滞在体内,不能外达而温通四末反而导致机体表面发凉。
天气热,许多人热还没有缓解,马上就吹冷空调、喝冷饮的图凉图快行为都容易感受外寒。风寒伺机侵入人体,等到免疫力一弱,就会加重原有疾病或导致感冒。
大文豪苏东坡曾留下一方,名叫“姜茶饮”,此方通过“内祛热,外散寒”有效缓解症状。
生姜性温,具有疏散风寒的作用。茶味苦、甘,性凉。苦能泻下、燥湿,甘能补益缓和,凉能清热、泻火、解毒。《神农百草经》中记载“火能致百病,茶叶能泻火”。姜跟茶配合,在历史上治好了很多疾病,比如隋朝杨坚的头痛病。原方只有生姜和绿茶两味药,赵主任对其进行了改良,加入金银花10克,增加清热解暑的作用,针对夏季内热招外寒使用,效果更佳。
先把生姜放入锅中,煮开后把熬好的姜汤用来冲泡绿茶,等茶叶泡开后,放置温热即可饮用。但是身体特别虚寒的人不宜饮用,应找专业医生对症调理。
如果有内热,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警惕!避免内热勾结外邪,一触即发导致严重后果。在夏季,内热容易招外热,也容易招外寒,单纯内热重可以用冷饮子调理,而外寒内热适用姜茶饮。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