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科幻题材动画 特征 精神文化 民族性
电影作为第七类艺术,有着超越其他艺术门类的独特属性,同时也受到观众的广泛推崇。科幻电影这一类型的出现,满足了观众超越现实、打破枯燥的期待,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与票房。克里斯蒂安·黑尔曼在《世界科幻电影史》中首次提到“科幻”,称之为“科学幻想”(Science Fiction),后沿用到电影、漫画、小说等多个领域,并形成一种固定的主流题材类型。而科幻动画作为和科幻电影同为科幻的文化效应的媒体体现方式,是用动画的形式诠释幻想艺术。动画的超现实表现为表述奇幻画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对科幻这一题材也是难得的辅助。
一、科幻动画的基本特征
科幻动画是幻想艺术与科技技术的结合体,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创造与改写的,同时利用动画的假定性与虚构性来表达艺术家的奇思妙想。
首先,科幻动画不仅是科学技术的体现,也是幻想的产物。科幻类型动画的存在与发展恰巧说明科学与幻想是同等重要的,其中科学技术部分提供科学的大框架,但由于观众的接收渠道是画面,所以并不能像理论书籍或者文学作品那样使用大篇幅去阐述其推理经过与理论结果。其次,幻想的重要性也不可低估,幻想是故事情节的决定性基础,缺乏幻想,科幻动画就很容易成为枯燥的“科学知识普及动画”。所以对于科幻动画来说,科技与幻想缺一不可。
从时间叙事上,对于科幻片来说,故事是随时发生的,没有时间限定。在年代的差异上,故事可以发生在虚构的年代,也可能发生在过去或未来,甚至可以中途大幅度地更改年份。例如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故事背景为19世纪末期的欧洲,18岁的女主人公索菲因为被女巫施了魔法变成一个老太太,却不能够与别人说出自己的秘密,被带到神秘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在这里,索菲认识了男主人公哈尔以及火魔卡西法、马鲁克等人。这部科幻动画通过移动的城堡使男女主角在城镇、田野、战争环境中随意切换,且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定、场景限制。
从题材种类来说,科幻动画的题材大多与基因科学、星际穿越、银河系、时空变幻以及赛博格等相关。例如1998年的科幻动画《甘达星人》,这是一部关注基因突变的动画,利用夸张的人物形象来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星球中,甘达星人都是太阳穴长着翅膀、脸嵌在上半身的人。在这个乌托邦的世界,那些身处地下的外星人因为基因工程的失败而来到地面。在另外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环境中,导演阿内·拉鲁却给了这个种族一个生存的机会,可能是因为这些甘达星人有着人类的影子。导演也希望人类遇到这种危机,能获得生存的机会。这部科幻动画正是因为这些独特且丰富的叙事结构、故事题材,才能在提升观众观影效果的同时引人深思,进而得到观众的喜爱。
二、美国科幻动画的特征分析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技的发展让科幻动画也得到了改革与创新,尤其是美国的科幻动画片善于利用CG技术来塑造人物场景。从2000年开始,一大批科幻动画被投放至电影院,进入大家的视野。如2000年的《冰冻星球》、2001年的《怪物公司》和《怪物史莱克》、2003年的《寻找尼莫》(《海底总动员》),再如观众熟知的漫威系列动画以及科幻动画系列剧《瑞克和莫蒂》等,这些被列举出的科幻动画只是冰山一角,却体现了美国科幻动画的多种风格与类型。
(一)美国科幻动画中的叙述表达
就科幻动画中的类型而言,科幻动画不论有着多么丰富的题材,大都以喜剧为主,并且有着一套“标准”的叙述模式,如主人公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还会获得珍贵的友情。在主角与反派的人物塑造上,两种角色性格通常形成鲜明对比。《海底总动员》中,胆小的小丑鱼“马林”与蓝唐王鱼“多林”就是在寻找自己儿子“尼莫”的冒险过程中结识了形形色色的朋友,也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危机,最终排除万难与自己的儿子“尼莫”相聚并安全到家。而在寻找儿子时经历的危险中,胆小鬼爸爸成为儿子眼里的大英雄。这部科幻动画深受少儿群体的喜爱,也是上述标准叙述模式的典型。但随着各类科幻動画的出现,这类“标准”的叙事模式显然已经过时,观众渴望更加新鲜的题材,然而好莱坞近些年来的动画仿佛“不进则退”,无法突破观众的期望。
(二)美国科幻动画中的新思想的体现
科幻动画电影是大多数观众的选择,但科幻动画系列剧却历来是冷门小众的选择,大部分的科幻动画离不开飞船、航天器、宇宙生命的起源和文明存在的意义。科幻动画剧集《瑞克和莫蒂》也不例外,剧中,主角爷爷瑞克是个科学家,他喜欢带着自己胆小的孙子莫蒂在自己创建的宇宙空间探索。瑞克在自己的宇宙空间里创建了一个外星文明,并让自己成为这个外星星球的“神”。茫茫宇宙中存在千万种形态各异的生物,除了外形的差别,物种之间一定也有巨大的观念差异。从此部科幻动画的人物塑造来看,爷爷瑞克无疑是性格最鲜明的人物,他是个科学家,却不仅仅有着对于科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具有充满浪漫哲学的细腻的大脑。虽然他表面看起来冷漠无情、不近人情,但从他喜欢喝得醉醺醺带着孙子去冒险,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内心细腻、复杂纠结的人物。《瑞克和莫蒂》的定位是成人喜剧科幻动画,又不似传统表达喜感的方式,从瑞克带着莫蒂穿梭在不同的外星文明,以及对话时的不合逻辑可看出这部科幻动画的荒诞性。在《瑞克和莫蒂》第三季第七集中,阶级固化,种族对立,幻象与现实交错,无法分辨哪个更为真实,这讽刺了美国社会的弊病,发人深省。正是因为大胆、荒诞与较强的讽刺意味,这部科幻动画受到了无数观众的欢迎,现代人对于这类成年动画的喜爱也表现出科幻动画的受众不只有幼儿、青少年,也可以面向更多元的观众。
(三)美国科幻动画中的价值观
类型动画往往传递着背后深刻的价值观,体现出国家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影响力。美国并无悠久的历史过往,也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它将多元的思想观念融合到一起,从中加以改造,便成就了自己的“新文化”。
美国人强调自我意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美国科幻动画中的“个人主义”“英雄效应”尤为明显。比如,在美国科幻动画中,当老百姓遇到毁灭性的灾难时,总会有一位超级英雄出现,救助大家脱离灾难,这样套路化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美国科幻动画的局限性。而且,从现今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个人英雄主义是否需要被提倡仍然值得商榷,依靠集体的力量才是真正成熟的英雄作为。
三、全球化的日本科幻动画
日本的漫画产业在全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带动着日本动画行业的发展。日本人把他们的奇思妙想放入动画里,形成丰富的故事情节,想法独特,制作精良。与美国动画不同,日本动画更倾向于二维手绘制作。《遗失的世界》《大都会》《未来世界》是日本科幻史上早期的先锋性作品;《铁臂阿童木》乃当之无愧的机器人科幻始祖;今敏的《红辣椒》一如既往带有悬疑色彩,氛围奇异;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系列具有颓废的赛博朋克风,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引发了更进一层的思考……这些风格迥异的科幻动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日本科幻动画的民族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国家盛行的英雄主义科幻电影进入日本观众的视野,日本人民也希望本土动画中有着属于日本的民族英雄,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这不单单是手冢治虫的一次尝试,也是日本科幻动画中的典范。《铁臂阿童木》讲述了在未来世界中擅于制造机器人的天马博士因为儿子在车祸中丧生,便开始尝试制造一个与他儿子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并赋予它超能力。天马博士不仅给予这个机器人生命,也把自己对儿子的思念注入其中。再后来,阿童木与天马博士走散,被茶水博士救出,并取名为“阿童木”。从此,阿童木成为正义的化身,打击黑暗势力。这部《铁臂阿童木》作为日本科幻动画的开端,故事情節紧凑,也给日本人民制造了一个本土民族英雄。
(二)日本科幻动画中的真情实感
科幻动画多探究机械与人之间如何和谐共处,或讲述外星生物的猖狂与人类的不懈反抗,日本科幻动画也更注重人类的真实情感。《7SEEDS——幻海奇情》改编自田村由美的同名科幻漫画。女主角小夏从海岸边醒来,大海不停地翻涌着。小夏与岚、蝉丸、牡丹逃入岛上,岛中的丛林有着巨大的植物,变异后的昆虫凶猛残暴,他们不停地受着昆虫、植物的攻击。在这种被伤害并随时可能丧命的情况下,他们被选入冷冻保存人类火种的计划,这个计划就被称为“7SEEDS”。这部动画除了变异的昆虫和植物,还有伙伴之间经历困难而形成的友谊,也有少男少女相处过程中萌发的爱情,在科幻的叙事下保留了人类精神世界的细腻与复杂,体现出日本动画中的真情实感。
(三)日本科幻动画中的抗争精神与自我救赎
日本科幻文学对灾难的书写一直占有重要而特殊的位置,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频发的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二是由于战争带来的创伤。科幻动画不仅表达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有着对灾难逆境中的奋起反抗。改编自《日本沉没》的科幻动画《日本沉没2020》讲述了在日本列岛即将沉没时,每个人所做出的选择。不管你是怎样的身份,在灾难面前都无比渺小,这部科幻动画罕见而深刻地讨论了人类该如何面对死亡的议题。尤其是在毁灭性的灾难面前,大量的生命在逝去,每天都有人被淘汰。在《日本沉没2020》中,人类唯一的出路就是想尽办法活下去。绝境之中绽开希望之花,在悲剧中获得重生,是对灾难所带来的痛苦的抗争。
三、浅析中国科幻动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2015年后,国产网络动画的崛起使国内的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在信息交融的环境下,动画的输出不仅是为了提供娱乐,而且是为了引起观众的思考。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日本的悲伤旋律、物哀风格,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而中国是个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国家,中国的科幻动画更加强调集体性、团结性,这也是我国科幻动画与他国的不同之处。
(一)国内科幻动画的现状
美国动画家查尔斯·罗门提到:“这些影像的动作是不存在的,是通过艺术家的幻觉造出来的,并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科幻在科学的基础上带有奇幻性的风格特征,我国的科幻动画大多以科学、科普类动画为主,如《赛尔号:裂空沧海》《铠甲勇士》等。这也反映出中国科幻动画的低幼化,无法满足中青年的观影口味。另一方面,在网络上出现的科幻动画又过于血腥暴力,恐对青少年造成危害。其次,国产科幻动画的故事情节缺乏创新,使得中国科幻动画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口碑。即便如此,中国的动画创作者们依旧在科幻动画的道路上不断地摸索,《璃心战纪》作为对于未来的预测,反映出人类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挣扎。这部科幻动画采用多元化的内容创作路线,在中国动画产业中显得尤为突出。
(二)对国产科幻动画未来发展的探讨
中国与日本、美国的科幻动画有着明显的差别,如在受众年龄上偏向低年龄层,在传播范围上远不如其他国家等。不过,中国科幻动画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这些年来的进步也有目共睹。在创作科幻动画时,中国的创作者们应该更加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核与精神世界,传播中国科幻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此外,在科学知识方面,创作者们也应保持严谨、细心的创作态度。
动画是影视作品的一大分支,是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因此,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动画显得尤为重要。希望中国科幻动画能够慢慢步入正轨,被更多的人看见。
作者:陈慧君,景德镇陶瓷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画设计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