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陶然
[摘 要]公安院校创新创业类课程在目标设计、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研究性教学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天然的优势,其以创新为目标导向,尊重学生个体特点与创新精神,注重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服务创新实践,为公安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现代警务品牌战略与创新”课程建设贯彻研究性教学理念,对于提升公安院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教育教学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安院校;研究性教学;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8-0103-04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能之一。研究性教学作为课程建设的突破口,为当前制度环境下的公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一、公安院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的不足
课程建设是影响公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前,公安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存在目标导向不清晰、课程内容选择偏差、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等问题,制约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成效。
(一)目标导向:缺乏科学规划,定位不清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是党和国家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之一,而国内公安院校大多以专业警务人才为培养目标,学生就业方向相对固定单一,这决定了公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导向具有特殊性。[1]一些公安院校教研人员对创新创业理解仍存在偏差,保守地将其局限在“另起炉灶、白手起家”,没有认识到在原有基础上开辟新领域、建立新联系也是创新创业的体现。[2]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创新创业类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规划欠科学等问题,特别是内容混杂、因人设课、体系性差的现象突出。
(二)内容选择:浮于基础普及,警务特色不显著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内容目前已相对成熟,网络课程、教材资源等非常丰富,但是,如果简单地将其照搬到公安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则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很难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实际上,公安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重难点就在于如何紧紧围绕警务工作实际来设计授课内容,促进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实践深度结合,[3]避免罔顾警务创新需求而仅停留在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普及的层次进行授课。如何设置能展现公安专业特点、适应公安行业发展、充分融合公安领域创新创业思维和方法的专业课程,拓展创新理论在警务实践应用中的广度和深度,是此类课程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4]
(三)形式方法:教学方式枯燥,实践训练薄弱
一些创新创业课程仍以枯燥的灌输式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5]另外,由于相关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氛围营造等基础条件的欠缺,公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总体仍处在较低水平。其中,实践训练课程作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开设较少或在组织安排上不甚合理,一些实践训练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动性和基本技能。虽然一些竞赛导向型、科研项目型创新课程相对重视实操训练,但是这类课程对学生个体能力素质要求较高,属于适用范围较窄的“精英式”培养,无法有效帮助大多数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向学生大众群体的创新创业教学形式和方法亟待改进。
二、研究性教学:公安院校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是优化课程设计的有效途径,研究性教学是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理念的教育思想理论,对于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理念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6]其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探索中学习,激发学生好奇心
知识是实践与反思的产物,学生作为学习和创新的主体,应当在亲身体验的探究中学习巩固。教师需要修正传统教育中单向度的知识灌输,在课堂组织中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使学生深度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在研究性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首要解决的是学习动力问题,这是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角色的关键所在。因此,研究性教学需要对教学组织精细化设计,通过探索性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增强知识获取的内在动力。
2.以问题为牵引,开展生成性教学
吸引学生高度参与知识探究需要借助一些方式方法,研究性教学强调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生成性教学,即不预先设定教学内容强加于学生,教师通过合理组织设计问题发挥引导作用,在与学生充分讨论、实践的过程中生成知识。教师围绕着特定问题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有助于紧密衔接理论知识和警务实践创新,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关系的协调,解决课程警务特色与创新性不足的问题。然而,对于特定问题的选择与设计需要深入思考和反复打磨,这是成功获得新知识、顺利转化旧知识的抓手,也是发挥研究性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的选择需要满足以下要求:一是与学生学习成长经历相关联,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以加深认识、引起共鸣;二是与学生未来发展相适应,以增加其重视程度、激发学习动力;三是聚焦专业领域,突出专业学术性,以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四是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同步,以顺应社会发展要求。[7]
3.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关系结构
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应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學习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发展自身个性。[8]这种强调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简单传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打破教师中心主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无法真正体现,而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教学规则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9]通过改变传统师生教与学的关系结构,增强教育实效性。研究性教学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被迫灌输的学习模式,充分尊重学生探究知识的平等权利,实现师生之间开放的平等对话。
(二)研究性教学与公安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契合性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目标导向、内容安排、教学方式等方面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内在需求深度契合,能够有力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深化公安院校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
1.满足现代警务创新的迫切需求
开展研究性教学对于推动现代警务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关注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性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干事创业的进取心,培养其探索发现的主观能动性,关注警务工作中的新技术、新理论、新实践,以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对于“一专多能”的素质要求。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如新业态犯罪治理、新型警察公共关系构建、多警种大融合机制等警务问题亟须通过改革创新来解决。三是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配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在内容上突破了预设知识的限制和束缚,提高学生对现代警务理论和技术的学习、迁移和应用能力。
2.尊重学生个体特点与创新精神
警察职业纪律要求整齐划一、令行禁止,服从意识渗透到学生个体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创新意识可能被忽视甚至否定。这种保守性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性思维的形成,职业的特殊性也限制了部分前沿领域的探索尝试,因此,如何“戴着镣铐跳舞”成为公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创新的基础在于创造意识与科学思维,在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更要注意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在最大限度内尊重、保护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创新精神。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双边互动关系,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更多关注:教师面向警察职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结合学生兴趣方向、研学情况等设计内容丰富的教学单元,以研究-探索-发现的理念开展启发式的生成性教学;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积极开拓思路、发散思维,在创新实践中提高各项技能,通过充分的互动反馈推动教学组织和内容安排的优化。
3.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服务创新实践
研究性教学需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与创新实践类教学要求颇为契合,也为实践教学发展提供理念和方法上的动能。研究性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除有序组织课堂教学以外,还需探索专题调研、情景模拟、实验实训等课堂外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深度思考。研究性教学需充分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不仅实现了知识内容的创新发展,也为教学方法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研究性教学综合运用启发性讲授、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发现式教学、诊断式教学等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自主习得与内化理论知识,增强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研究性教学在公安院校创新创业类课程中的应用——以“现代警务品牌战略与创新”为例
浙江警察学院创新创业类课程“现代警务品牌战略与创新”在内容定位、组织设计、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贯彻研究性教学理念,是将研究性教学运用于公安院校创新创业类课程的一次尝试。
(一)课程内容定位
公安院校创新创业类课程内容定位应充分结合警务发展需求,围绕最新警务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来设计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公安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警务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大量的理论和规律性认识亟待探索和挖掘。在实际操作中,要联系警务工作的创新性、趋势性问题确定主题,选择具有迁移价值的理论作为基础学习的内容。
高水平的科研是高质量教学的源头活水,是启发创新思维的实践基础。[10]“现代警务品牌战略与创新”课程建立在扎实的科研基础之上,教学团队以科研反哺教学,通过密切关注警务品牌化趨势,将品牌理论与警务创新相融合,探索出警务品牌建设理论以指导基层警务实践。商业品牌管理的历史远远早于政务品牌,虽然实施主体与追求目标有所不同,但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二者逻辑上的共通性奠定了基础,使警务品牌建设能够从商业品牌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找到参考。本课程内容既是对品牌管理理论的发展创新,又是对警务品牌建设的理论建构和现实指引。
(二)课程组织设计
为确保知识传授的有效性,该课程在组织设计上实行“W(基础知识)+X(知识迁移)+Y(案例分析)+Z(情景模拟训练)”的模式(详见图1),并将引导探究法和自主学习法作为基础方法贯穿在各个环节。
W是指基础理论学习。在内容上,扎实的基础理论是创新的前提,基础理论教学要注意知识内容的深广度;在形式上,课外研究性学习是形成创新能力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应当贯穿于课程各个教学阶段。为了在有限的课时里提供更丰富、优质的教学内容,学生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包括阅读大量文献、学习网上慕课资源等,通过自主性学习对基本理论熟练掌握。
X为知识迁移模块。知识迁移的前提是要对警务品牌建设实际情况深入了解,教师要布置学生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并邀请实务者讲述身边的警务品牌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相关品牌理论的共通性,创造性地提出警务品牌的建设的一般规律与理论。这一过程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深度参与教研活动,经由充分的研究论证确定新的知识内容。
Y是案例分析。创新创业课程需要以实践为导向,在具体案例中强化创新训练。课程利用校局合作基地的平台资源,组织学生对西湖景区分局“西子义警”“西湖捞哥”“断桥大白”、萧山分局“物联自治”“平安村社”等品牌案例进行剖析,对知识迁移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达到实践训练与教学科研服务实战的双重目标。
Z为情景模拟训练。该环节立足现实需求来预设特定情境,训练学生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在批判和借鉴中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在组织形式上,要为学生提供思想表达、创意展示的舞台,以小组专题汇报的形式着力培养学生宣传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手段
研究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研究性的教”与学生“研究性的学”相结合,[11]增强师生协同互动性。为了将研究性教学理念真正贯彻到警务人才创新教育培养当中,需要以方法作为引领,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现代教育技术为创新研究性教学方法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路径。网络教育平台海量的课程、文献资源为知识的获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方便了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探究和创造性观点的提出。在教学互动上,教师利用教学软件中的随机选人、分组、抢答、投票、主题讨论、绘制词云图等功能,增强学生参与感和学习体验的新鲜感。
在整个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引导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贯穿始终,各环节灵活调整方式方法,层层深入推进知识探索,体现出研究性教学最典型的特征。在基础知识学习环节,通过课前任务布置、网络学习和指导,以及课堂讲授、现场提问和测验练习等方式,形成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为后期的知识迁移和创新奠定基础。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结合警务实践进行知识迁移和理论建构,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使之成为教育价值的提供者和教学效能的贡献者。在知识迁移环节,主要针对品牌管理中的定位理论、符号理论、传播理论等主题进行研讨式教学,经过加工和修正形成警务品牌建设的一般理论。在案例分析阶段,教师会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设定核心问题和任务,以任务的完成情况检验和总结学习效果,目的是帮助学生对知名警务品牌建设策略进行主动探索,分析验证理论的真伪及其适用性。最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警务品牌建设任务,围绕创新举措、平台载体、警务主体等主题,分组进行警务品牌策划推广演练,并由各组同学交互提问和点评。
(四)考核方式与评价
考核与评价是课程学习的指挥棒,研究性教学注重对于过程的考核,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评价方式。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不仅限于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而是更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应用拓展能力的考查。本课程考核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基础学习与随堂测验占比20%,主要依据学生上课听讲情况、随堂测试成绩等进行打分,目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部分学习效果的进行考查,增强学生对该部分的学习动力;理论迁移和案例分析各占比20%,依据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的积极性、内容深度等进行打分,重点考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情境模拟占比20%,结合各小组的整体表现和汇报情况,考查团队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该部分采取组内外同学互评打分的形式,每位同学的成绩构成为:所在小组成绩*小组人数*个人贡献率,防止组内“搭便车”现象的发生;最后,课程作业占比20%,学生根据前期研究性学习自选主题进行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写作,主要考查学生思考深度、观点创新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学生的评价反馈是课程建设的催化剂,也是开展课程情感交流的契机。课程实践表明,学生往往乐于成为课程建议的提供者,这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和倾听。当意见被采纳时,所产生的荣誉感有助于激发其更大的学习热情,甚至在课程结束之后仍保持对课程主题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利于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结语
研究性教学是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策略选择,科学地、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将有助于推动公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但如何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势、以此推动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去尝试和探索。值得强调的是,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理论知识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銜接的载体和平台,只有建立在扎实的科研基础之上的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实现高水平育人的目标。因此,公安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性教学需要以科研为根本动力,以问题为驱动开展精心的组织设计,以更强的师生互动、科学灵活的考评机制促进学生探索学习,在不断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锻造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双创”教育驱动下的公安院校人才培育工作探究[J].科技视界,2019(30):123-124.
[2]付奕铭.基于双创教育的公安院校学员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15.
[3]刘瑞霞,郭晶,白天娇.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4):122-124.
[4]高毅,马越,董家英.基于“双创”驱动下的公安院校多元育人机制研究[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9,21(2):108-113.
[5]郑会青,沈燕梅.论公安本科院校非公安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6(8):154-155.
[6]李宏祥,姚利民,史曼莉等.大学研究性教学内涵、特征和过程[J].湖南社会科学,2008(5):172-175.
[7]王洪才.论研究型课堂教学设计——关于构建生成性研究生课堂教学方案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9,11(1):67-79.
[8]黄亚平,陈小鸿.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77-180,215.
[9]罗正祥.对推进研究性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6(Z2):44-45.
[10]贺玮,郑裕东,何志巍等.“四位一体”研究型教学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57-62.
[11]朱越.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35(9):59-63.
(责任编辑:杜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