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双卫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对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文化课程知识内容存在很大的区别,碎片化的知识特征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比较困难。而微课以其“短小”“精炼”的主要特点,向学生更加详细、形象、细致地介绍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凸显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所以,中小学信息教师要主动迎接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提升微课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体验。
一、微课堂的价值分析
微课是指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5分钟左右的教学课堂视频,着重强调某一个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突破知识内容重点和难点。微课的主要特征就是信息化、短小、精炼,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能将学生的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更加便利。微课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首先,微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是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知识内容展示方式更加生动、有趣,对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微课堂能减轻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压力。在有限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时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的内容,一般通过课外时间让学生巩固,为学生布置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任务,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微课堂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巩固学习提供了更为简便的形式,保障了学生的课后学习效率,让学生短时间内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巩固,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最后,微课堂能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堂是教师在事前设计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自由的学习,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之,微课堂教学形式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内容,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小学教育将精力放在了中小学生的文化课程知识学习上,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重视程度不够。例如,不少中小學学校的微机室规模有限,无法适应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流于形式,直接影响了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效果。另外,信息技术课被文化课程所占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无法获得有效开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缺乏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其它文化课程知识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实践操作性更强,需要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信息技术知识的操作实践。但是实际上,教师往往是理论化地讲授信息技术知识,导致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都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测验时,教师也是将信息技术知识进行量化评价,让学生通过笔试考试的形式对学习过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测验。以至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实践操作练习机会不多,学生也没有浓厚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行实践性的操作练习,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
在现实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注重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并且为学生单一的讲述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强。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信息技术知识内容时,学生态度不积极,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时,因为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巩固复习的任务,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消磨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信息技术讲授的方式单一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三、微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的路径
(一)利用微课提升课前预习效果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信息技术课堂上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往往采用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前期的准备和了解。在传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预习教学引导中,教师往往对预习活动的指引不够明确,甚至不少教师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罗列给学生。这种预习引导方式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活动任务。对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更详细地介绍本节课程的主要预习方式和预习内容,并且制作成一个预习微课,让学生通过预习微课堂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预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预习效果。例如,在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这节课程之前,教师根据本次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信息的概念以及特征”“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教师并没有直接罗列本节课程学习重点,而是通过微课,为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展示本节课程的预习内容。在微课设计内容的开端,教师就通过生活、生产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例向学生阐述信息技术的概念,并且结合概念理论内容,让学生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段重点分析。在引导学生对信息的特征预习时,教师要利用微课视频,采用直白、通俗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信息特点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特点与内涵。同时将信息与信息技术课程中需要预习的内容,通过微课提前引导学生预习,提升了学生的预习效率,为学生在进一步的课堂上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微课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在课间活动时因为活动量大,身心都处于放松、兴奋的状态,那么在上课之后,学生很难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直接影响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对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有效的课堂引导,让学生尽快进入信息与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学习。为了提升信息技术课堂引导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应用微课,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数据图表及其分析”这节课程时,为了让学生能及时进入课程学习状态,教师利用微课,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有效的课堂导入。数据图表在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这样,教师“投其所好”,利用微课设计软件,为学生准备了一个趣味性的问题调查活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打开问题调查活动的微课,微课中出现了“你的年龄,你最喜欢的运动,最喜欢的食物,最喜欢的人”等,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掌上电脑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因为问题有趣、简单,学生会积极参与调查,并且将调查问题的电子答卷上传。接着,教师就向学生展示本次调查的图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班级内全体学生的被调查情况。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的图表,发现了他们最喜欢的运动是乒乓球,最喜欢吃的食物是巧克力等,这些信息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学生也感受到了数据图表的重要性,从而对数据图表的相关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提升了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效果。
(三)利用微课突破学习难点和重点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有一些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感觉束手无策。针对这种现象,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地应用微课,为学生寻找、探索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方式。微课比较精短,5分钟之内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所以,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微课设计应用能力,结合课程学习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设计有效的微课教学课堂活动。例如,在学习图片的处理相关知识时,不少学生反映对图片的背景替换这个步骤非常复杂,虽然操作简单,但是要想设计、替换一个心仪的背景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结合学生对图片背景替换的这个学习难点,教师利用微课,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背景替换的微课课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为学生选择的是证件照的背景替换技巧,让学生通过PS软件,利用PS中的文件选择功能将证件照上传,然后用魔棒工具选择图片中要替换的区域,最后单击前景色,选择要替换的底色颜色,点击确认,那么证件照的背景替换工作就完成了。在整个的微课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难点,为学生详细地介绍、展示替换区域选择的步骤,让学生有耐心地操作,因为这直接决定着背景替换的成功与否。另外,在微课中,教师还可以将背景替换的技巧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背景替换的技巧,提高实践练习积极性,让学生既能了解图片背景替换的理论知识,还能提升背景替换这一操作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地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总之,教师利用5分钟的微课视频,为学生讲述一些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让学生逐一突破,最终达到以点及面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
(四)利用微课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巩固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仅仅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不利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繁多,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学生很难熟练掌握和记忆。在课堂上学习完信息技术知识之后,需要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巩固。以往,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些巩固学习作业,对作业完成的质量情况无法掌握,学生的课后巩固学习效率不高。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将信息技术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复习巩固的时候能得到有效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后复习巩固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完“加工与制作图片”课程知识内容之后,为了让学生对图片的制作技巧进行巩固复习,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微课视频,让学生自由下载微课视频进行学习。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复习巩固活动就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后巩固复习的自由时间。在设计微课时,教师要着重将本节课程中“图片处理”的技巧进行归纳,利用微课的思维导图软件将本节课程中的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教师为学生归纳总结的图片处理思维导图比较全面、清晰,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图片处理每一个环节。当然,学生通过微课中总结的思维导图,对自己掌握不是很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再次巩固,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课后巩固学习效率。
(五)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实践操作练习
信息技术知识内容不仅仅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记忆,还需要学生将这些理论知识点应用在实际操作中,這样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操作水平才会提升。但是,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操练习时,不同的学生对不同操作的环节掌握情况不一样。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甚至不得不靠学生自己去摸索,影响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实操练习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将信息技术课程中需要操作的知识进行录制,用视频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知识操作的每一个环节记录清楚。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微课视频进行模仿操作练习。例如,在学习“演示文稿”相关操作技巧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演示文稿的创建、插入图片、编辑文字、音乐效果、超级链接等功能、逐一制作成微课,并且将这些微课上传至网络学习空间。当学生学习完演示文稿之后,学生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可以自己到学习空间下载观看微课,并依照微课中的操作指导进行操作练习。这样,学生就能掌握操作技巧,练习也能顺利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应用微课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所以,教师要充分结合微课的特点,将其充分地应用在课前预习、课堂引导、重点突破、巩固练习、实际操作等各个环节,突破传统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