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观朗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作文写作必须从严谨审题开始;作文训练必须从学会阅读题目及要求开始。审题的本质是阅读问题。考生需要重视感受文本的语言特点、观点态度和情感特征,察觉文本的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尝试在阅读作文题目后能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理清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力求做到观点明确,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感情真实健康,表达准确、生动;要有深入理解和探究文化问题的强烈意识;要习惯于分析和论述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提出自己的文化理解,从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题是新材料作文,属传统文化类题材。借用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的内涵和关系,引发考生对生活和人生的一些感悟和思考。这是论证的背景和前提。
材料主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分别揭示“本手、妙手、俗手”的具体内涵,明确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意为掌握一般分寸的合乎本分的下法,特点是“合理”“正规”,具体说就是这步棋走的时候,功用不明显,但若不走,需要时又无法补救,为了防患于未然,不能只注意眼前的利益,必须舒展宽裕地下出本手来,体现出常规性、基础性,必要性,防御性,务求扎实。从哲学角度来看,就是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意味着不走捷径,不走旁门左道。
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就是在对弈时能打破常规,出奇制胜,特点是“出人意料”“精妙”的,应该是更高境界却不常有的,就是正确掌握了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妙手往往能兼顾全局,走一步看好几步,常能取得出人意料的结果;需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和经验积累才可能成为真正卓越的“妙手”。
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特点是“表面合理,实则受损”的,就是忽视了规律,或者错误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胡乱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下法,应该避免的;俗手的特点是,它看上去有利于己方,其实对对方更加有利。
审题时首先对三个术语的内涵和情感倾向有准确的把握,这是理清三者逻辑关系的基础,也是落实题意的重心之一。
第二部分是阐明“本手”“妙手”和“俗手”之间的关系。明确的是“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做人做事就如同棋局一般,只有“本手”的基础功夫扎实,成长才得以夯实,人生的质量才能得以提升;在扎实基础、稳步前行的前提下,要抓紧学习、工作、生活的“着力点”,做到推陈出新,勇于创新,才能下出充满创造力的“妙手”,才能适应新时代的不斷变化;而“俗手”,是最需要避免的。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这就强调和明确了从本手开始,练好本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从方法论角度强调了做法。“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这是论证中的概念解释及其关系。“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这一句则从反面指出不深刻理解本手、不练好本手、盲目追求妙手的危害。
所以,本题的命题本意在于引导考生先做好“本手”,然后才可能成为“妙手”;“本手”是“妙手”的前提,不深刻参悟“本手”,就可能沦为“俗手”,强调做好“本手”的重要性。考生必须理清这三个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落实题意的另一个重心。
第三部分是作文的要求。
强调要挖掘材料的“启示意义”,体现考生的“感悟与思考”。本题阐释的重心不是棋理,而是借围棋术语的寓意,以棋局来比喻人世,引导考生理解人生与世界的变化和规律,把握为人处世和治世治学的方法。作文不限文体,但写的时候要明确文体。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或者写散文等。
考生需紧扣材料的核心含义与关系,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发散思考,如:本手、妙手、俗手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命题者的本意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概括出来;初学者为什么会下出俗手?怎样做好本手?怎样成为妙手?放开思路,联想到生活中、时代中有关联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现象,围绕材料的核心词与内涵,开始构思、立意、列提纲等。
立意参考:练好本手,争出妙手;强基固本避俗手,守正创新成妙手;稳本手,求妙手,避俗手;立本方显妙,无本则落俗;打好本手,追求妙手;重视本手,追求创造;欲成妙手,先做本手;扎扎实实练本手,勇于创新成妙手;脚踏实地做本手,牢固基础出妙手;精于“本手”方得“妙手”,虚求“妙手”难免“俗手”;……
总之,准确理解题意,全面落实题意,这是高考作文的核心要求,这也是考生日常作文训练的重点。
【学生例文】
练好本手,争出妙手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英德实验学校高二(7)班 付景霖
围棋初学者往往认为,妙手是决定棋局胜负的关键,但在一盘棋中,稳住棋局靠的往往是扎实的本手。人生如棋,稳中求胜最为要紧。我们要先学会下好作为基础的本手,才能创造出妙手,避免下出俗手——练好本手,争出妙手,方能致胜致远。
重视基础,练好本手。古人云:“水无源,流不长;木无本,叶不茂。”基础不牢,何以致千里?身在棋局,我们要先背棋谱,学定式;在人生路上,我们要先打造坚实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扎实掌握相应技能,训练好相应的思维能力。青年毛泽东起初马列著作阅读较少,但他勤读深思、下乡调研、反复实践,“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他终将外来理论与中国现实巧妙结合,以家国民众为本、以知行实用为妙,下活了一盘东方大棋。正如《道德经》所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成长的道路上,如果想一步千里,一蹴而就,知识与能力的大厦就如空中楼阁,做人治世就会下出“俗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青少年,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都要有牢固的基础,方能承载人生的万丈高峰。若好高骛远,忽视基础,必陷于庸碌无为,“欲速则不达”之困境,人之成长如此,国之发展也必如此。
下好本手,稳中求胜,避免俗手。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一般来说,俗手带来的害处甚至大于妙手带来的好处,一步俗手可能会棋势由优转劣。那么该如何避免下出俗手呢?从根源上讲,俗手是因为对本手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棋局思路不够清晰导致的。基本功没有打牢,便急功近利,急于表现,急于求胜,败局就必然难以避免。最好的对策就是下好本手,一步三思,稳中求胜。在人生路上,我们要做好本手,充分思考,“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扎实下好本手,放眼大局,而不能因小失大,盲目作为而下出俗手。
勇于进取,争出妙手。若想在人生棋局中立于不败之地,则需下好本手;若想致胜于千里之外,则需敢于施出妙手。初学者练好本手,就有了施出妙手的可能。妙手的内涵是创造,而创造的花苞需要基础的茎叶作为支撑,如果没有基础,那创造就会过于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回顾历史,其实许多发明创造看似“灵光乍现”,其实都源于科学家、能工巧匠们长期扎实的研究和思考。鲁班因手被叶子划破而找到锯木的方法,伟大科学家牛顿因被一只苹果砸中而发现“牛顿三大定律”,袁隆平长期到野外研究最终发现一株特优“野生”稻穗而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这些看似偶然的“妙手”,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本手”之理。而这些“妙手”的施展,也归功于他们已将“本手”锤炼得炉火纯青。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若想有缤纷多彩的人生,就先忍住单调寂寞,打好基础;若想要有稳定的本手,就得要吃得了苦,吃透人生的“棋理”。练好基本功方能为人行事中避开俗手,下出妙手。
综上所述,人生中,我们唯有打好基础,下好本手,方能频出妙手,避免俗手,这样才能在人生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命题特色】
1. 从题材来看,属传统文化类。是这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题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围棋来引导学生感悟为人处世之道。而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是“射箭悟人生哲理”,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Ⅱ卷是“书法悟人生哲理”,包括今年的全国甲卷的作文题以《红楼梦》众人给匾额题名之事写一篇文章。这些题目都是借用传统文化题材,引导考生思考时代和生活,加强修养,端正思想,感悟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付诸行动,实现人生理想,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思想性和时代性。
2. 从思维角度来看,思辨性较强。考生在审题和写作中首先要对“本手”、“妙手”和“俗手”之间的关系有准确的理解和阐述。符合新课标的课程要求,强调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考查考生辨识是非,分析现象,比较、归纳和概括问题本质的能力。同时要求考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符合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注重对考生的思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底蕴等进行考查。
3. 命题指向来看,侧重考查考生对作文材料的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和评价等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侧重考查对作文材料及相关内容的叙述表现、陈述阐释、解释分析等;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要具有较好的梳理与探究能力,需要对材料及相关内容进行积累整合、筛选提炼,从而作文题目提出的问题,进行创新的、审美的表达。
4. 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对教学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体现了时代发展状况和人的文化素养,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考查考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备考建议】
1. 关注传统文化题材,深化积累和理解
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民族历史的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等,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高考越来越重视的考点和题材。在高三复习备考中要注重积累相关的文化常识,理解其内容、内涵、特色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等。可重点关注以下题材:古代文学和思想名篇名著、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称谓、制度、地理常识、宗法礼俗、天文历法等。
2. 重视核心素养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实践性训练
高三备考必须在日常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开展扎实有效的实践性训练。真正高分的作文都能展现出作者良好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丰富、能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运用中展现良好的思维品质,语言运用总能表现美、创造美,在语言表达中展现出开阔的文化视野,展现出深刻的文化理解。而这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我们复习备考、尤其是阅读和作文备考的重点。
3. 重视读写结合的训练
还是要多阅读,阅读才会有积累,才能有灵活运用的基础;还是要多写,多改。要改变高三备考中单纯以做题为导向的割裂的閱读和作文训练模式。阅读和写作关系紧密,密不可分。其实,作文备考中的审题训练,本质是阅读能力的训练。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审题质量,就必须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强化阅读和写作结合的训练。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和写作能力并不是独立发展的,阅读对写作有着最基础的作用,通过阅读,积累素材,培养感情,学习其中的技巧。写作运用了阅读中积累的能力,同时写作反过来使阅读更具有选择性和思考性。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到了高三备考阶段,很多同学对阅读和写作结合训练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训练不到位,造成高考作文写作时审题不准、落实题意不全面不到位从而严重拉低作文分数。其实,高考中现代文阅读题,有些考生读不懂文本、问答题答案表述不准确等,都是读写结合训练不到位造成的。
4. 始终重视审题和落实题意的训练
提倡对作文进行升格训练,进行多次修改的训练。高考作文审题准确永远是最重要的一步,作文一旦离题偏题,就注定造成语文高考的灾难。写作之前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全面、准确理解题意的能力。作为学生,我们平时要认真听老师的具体分析和指导,多与老师交流,每天或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审题训练。而很多考生虽然审题基本准确,但在写作行文时落实题意不全面、不深入、不到位或有偏差,这是作文不高分的关键原因。有些考生离开作文材料的关键词句、核心含义和关系去阐释表达而不自知,无缘无故去堆砌辞藻,说一些似近实远的废话、套话,表面上文采斐然,实际却词不达意,不知所言。这是作文心态不端正,日常语言表达训练不够细致、不够到位,缺少反复揣摩、多次修改训练的结果。
5. 重视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
由于缺乏逻辑训练,很多考生往往表现出概念模糊、以偏概全、类比不当、推理错误、思维单一、乱立靶子等思维问题。作文审题和写作,最核心的素养是思维能力。学生面对材料的内容,需要调动其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对话题和相关的素材进行准确深刻的批判和独创性的思考与整合。而高三作文备考的核心任务是提升思维品质,减少行文中的逻辑错误。考生有计划、针对性地进行发散与聚合思维、立论与驳论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情感与理性思维、批判性与辩证思维、宇宙意识与创造思维等思维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6. 加强语言、思想的输入和输出训练
根据高考作文的基本特点和核心素养要求,高考作文备考首要重视的应是解决思想信息持续输入的问题。没有持续的信息和思想的输入,就不可能创作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文章。而高效输出的前提是高效的内容输入及转化训练。一是要进行持续的、丰富的语言素材积累;二是以阅读权威报刊杂志时评类文章为支点,综合解决作文思想浅薄、内容贫乏、语言乏味的问题。
责任编辑 廖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