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与文旅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5-30 10:38姚娟刘自为
学理论·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姚娟 刘自为

摘 要:科技已成为文旅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科技赋能可以创新文旅发展的方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创新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对科技赋能以及我国文旅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解读,研究了科技赋能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互动机理,从文旅产业数字化和科技赋能数字文旅产业化角度论述科技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提出我国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理念及新模式。

关键词: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产业数字化;文旅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9-0091-03

随着“互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 技术、VR/AR、融媒体、LBS 体验营销等新一轮科技浪潮到来,科技已跃居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引擎和加速器,文旅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期,文旅产业走入了“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创新为目标”五位一体的新阶段。科技赋能的文旅产业,其产品和实施过程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必须转换成全方位视角分析和实施。“科技+文旅+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使原本的“资源数据化”走向了“数据场景化”,带来了“沉浸式”体验,跨越了时空界限并逐渐从“场景网络化”走向“网络智能化”,将文旅产业的内容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区块链技术的不可复制、不可篡改等特性,为有效保护文旅产品的创新性和知识产权提供了保障。

2022 年也是“Z 世代”大量走入社会的关键节点,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用“Z世代”的语境,将赋予能量的价值观、世界观以文化传播形式输出,构建“文化+ 社交元宇宙”的模式将是科技工作者和文旅工作者的重任。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国之民意,既要注重其“量”更要管好“质”,文旅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的文化需求,激发内容创造活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等都有重要意义。科技赋能也扩大了文旅成果的传播与辐射范围,产生巨大经济利益和文化溢出效应,因此把握好文旅产业发展时段,使其与时俱进,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前瞻化、全民化地高速發展,在数字化时代尤为重要。

一、研究综述

美国埃里克·施密特的《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一书中将未来企业的成功之道归结为聚集一群聪明的创意精英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且快速感知客户的需求,愉快地创造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提到赋能不同于管理和激励,更多体现在内在的动力源;美国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的《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对管理的不确定性进行阐述。我国互联网头部企业阿里、京东、联想亦纷纷提出赋能,京东把赋能划分为机制赋能、组织赋能、实践赋能、专业赋能几方面;腾讯研究院、腾讯5G 生态计划、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共同发起“探元计划2020”,探索科技赋能文化的创新路径,凝聚行业共识;盛趣游戏与上海市合作开发公益性红色文化互动空间“复兴·颂”,弘扬红色文化,打造文化生态圈;故宫学院的“让紫禁城活起来”,拉近了人们和文物的距离,多角度亲密接触文化遗产。

业界对科技赋能文旅项目已广泛展开,2019 年江苏互联网大会分论坛暨首届江苏智慧文旅高峰论坛重点探讨“文旅‘核聚变:5G 遇上智慧文旅”的主题;2020 年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审核通过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行业项目涉及智慧城市、大数据公共服务云、管控综合云平台、融媒体、移动终端旅游平台;佳木青和旅游规划设计院于晓剑院长将文旅与科技融合细分为文旅+ 科技、文创+ 科技、农旅+科技三个方面,并对农旅+ 科技创新性提出“NEST”(网络高效、生态低碳、产业融合、科技创新)智慧变革的农旅模式。

科技赋能机理近年亦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服务业、物流等领域,借助关键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如将其应用于文化、图书管理、金融业、公共服务等领域,依托其提升数据价值并进一步挖掘深层业务逻辑和业务创新,将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沙吉(2022)提出“技术赋能—共创价值—生态共建”的逻辑演进机理,提出理论创新为引领、职能融合为保障、服务平台为基础、文化传承为依托的发展路径;解申(2021)基于AI、移动终端、大数据、5G 等技术更迭,从制度创新角度提出聚焦调整版权保护水平、鼓励区块链发展、注重数字化运用等政策与立法;我国2020年也启动社保卡文旅“一卡通”建设,统一接口标准、技术规范,推动实现一卡通用、一码畅游和同城待遇,为文旅赋能做好基础工作;2021 年我国也修订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定标准,认定首批24 家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明确标准,树立行业标杆。

学术界对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高度关注。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以“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与社会福祉”为主题共八个分论坛展开,彰显文化和旅游业对高质量发展及创新发展的关注和坚定信心;伍向阳(2021)等提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在供给侧赋能,辅以品牌塑造及导向;肖黎明(2021)等设计了维护整体环境、强化经济要素、民生导向,实现旅游本土化创新、供需均衡、以人为本的目标。亦有学者对经济发展高质量与制造业发展高质量展开研究,任保平(2020)等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生产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解学芳在她的“‘智能+时代技术与制度协同驱动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研究”课题中提出文化要素的智能互联互通,必须深化智能化技术与文化产业的交融,实现全球价值链高生态位跃迁,健全“智能+”时代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经济高质量发展包含经济增长结构合理、增长稳定、生态环境可持续以及经济增长成果共享四个方面,同理,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亦需关注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绿色及共享高质量发展。现阶段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科技赋能的应用研究多,但理论研究少,科技赋能也大多基于大数据实现精准定位并注重供给侧创新等,从模式、供给载体和供给战略等方面提出,赋能机理涉及少。

二、对科技赋能的进一步解读

文旅产业以政府、企业、个人等为主体,以市场为纽带,以经济链条为中介,把文旅活动向服务、生产和生活等多方面拓展,使产品满足大众文化消费,并经市场转换,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的价值。其价值的实现是产业链上各主体协同一致的结果,科技赋能是科技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科技赋能贯穿在文旅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文旅产业亦具有经济属性,需不断发挥文旅的市场潜能,提升文旅的经济价值;文旅产业亦具有精神价值属性,发挥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可实现文旅对大众的精神世界的规范作用和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导向作用;文旅产业亦具有外部性属性,多样化和溢出效应明显,创新空间约束性小,属于创新密集型产业;文旅产业亦具有大众需求属性,随着诸如小红书、字节跳动、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不断涌现,由于其边际成本低且时效性强,导致规模效应猛增且网络外部性凸显。因此,科技赋能必须回归文旅本源,科技为手段而非主体,利用科技手段和业务逻辑打破路径依赖,才能实现产业与管理模式的突破;其次科技赋能平台离不开开源技术,开源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成熟,通过拥抱开源技术和有效利用开源技术,可以拓宽创新逻辑,从而用更灵活的方式与各阶层、各地区解决共享和分享需求。现在广泛出现的主创(以文旅商品为载体)和客创(以游客对目的地感触和灵感为支撑)的文旅内容提供者,为文旅高质量发展都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进一步诠释了民众参与的科技赋能。

数字文旅产业化亦是科技赋能的重要体现,数字化文旅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规模化、市场化、正规化和专业化,只有文旅产业规模化和市场化,才能获取融资并不断社会化和专业化,进而实现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产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文旅产业的全链条的规范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过程融合了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等,具有传输便捷、绿色低碳、需求旺盛、互动融合等特点。近年来,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大众消费不断升级,获取信息范围不断加大,实时共享内容海量增加,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为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化创造了条件。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强感召力,我国数字文旅产业产品也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文化输出并向国际市场拓展成为很多企业的发展重点。我国多年积累的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业态,也伴随着数字赋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其经济价值和创意价值不断创新,未来跨境电子商务及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与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化相互依存,共创品牌。

近年我国数字文旅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如整合营销、体验消费和定制消费等新型消费,在做好市场下沉并逐渐渗透的过程中,将“交互式”“可视式”“沉浸式”融入营销和消费过程,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文化的基因,完美实现科技与文旅的有机结合,助力文旅价值实现。

三、对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解读

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我国现有的5G 技术、云技术、区块链、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等技术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文旅产业基础设施的通用性不断提升,从顶层设计角度战略规划我国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高瞻远瞩地对文旅产业的云存储、人工智能应用、数字产品技术升级等进行系统规划,保证生产端、传输端、需求端的产业链流畅组合,打造“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产品”的数字化产业链条。

文旅高质量发展包括文化市场体系高质量。赋能非激励和管理,赋能是赋予个体有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主动通过言行、态度、数字资料等表达对环境和事物的感知,在环境和资源促使下,创意人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和能量,通过科技赋能产生力量和欲望,使大众享受过程和结果。现有的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舞台,丰富了市场文化体系,拓展了文化业态,提升了文化产品的内容丰富度,也延展了文旅产业供应链,实战中培养了文化市场的人才,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文旅市场业态。

文旅高质量发展也包括文旅产业体系高质量。文化产业体系高质量体现在文旅产业体系的组织结构不断创新,从根本上去中心化,资源能够充分共享,文旅和科技、文旅和金融、文化和旅游能深度融合,产业组织具有自主性、流动性和灵活性,不断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大众享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科技赋能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分析

文旅产业数字化,要求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的高度融合,文旅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文旅丰富了科技的内容和表达,科技是推动文旅发展的动力,科技手段可以创新文旅发展的方式。文旅要素通常表现为软性产品,但经过多年规范化管理,具有一定规范体系,因此文旅产业数字化的规范化和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字产品快速传播的数字时代,不健康的内容导入将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文旅产业数字化是在文旅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和监督引导下才能正确实施,做到夯实文旅产业数字化基础。文旅产业数字化是个系统工程,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数字化和内容展现,其复杂度、交叉性和可拓展性将大大提升文旅产品数字化难度和空间,因此,文旅产业数字化绝非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经过数代人的打磨,愈久弥香。科技赋能文化不仅仅是过程,还交织着精神需求和社会网络的隐形产品要素,如何通过科技赋能,精准且高质量挖掘都对科技赋能文旅产业提出更高要求。科技赋能所产生的产业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动态发展,因此文旅产业数字化也将是个动态过程,伴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前行。

数字赋能我国文旅产业化的新模式。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化,科技公司既要谙熟并渗透文化产业,又要扎根科技产业,科技赋能的文化产业,未来将很难区分是科技公司还是文化产业,二者高度跨界且边界融合、互相渗入,随着二者的跨界和融合,新模式应运而生。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就是文旅产业新模式的典型代表,借助公共平台,大众参与度和关注度大大提升,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方法,“平台+ 终端”的新模式,极大降低了传播成本且提高了传播效率,通过高参与度的自组织方式大大提高了文化产品的敏捷性并改善了不确定性,增加了大眾的分享感和幸福感。

数字赋能我国文旅产业化的新业态。科技赋能文旅产品,延展了文旅产业的产业链,提升了文旅产业的产业链活力,涌现了众多新业态。科技赋能的文旅产品,将不仅仅体现在呈现出的产品,从创意产生到脚本设计,到需求的精准定位,再到文化数字产品的设计和打造,直至最终产品的推荐算法和引流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等都伴随着新业态的不断完善和壮大。只有科技赋能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文旅产业数字化才能不断前行,同时只有不断前行的文旅产業数字化,才能催生新业态的产生和壮大,在市场化道路的进程中分工明确,生态和谐稳定。

数字赋能我国文旅产业化的新产品。新产品体现在产品的表现形式和体验方式,近年来出现的数字博物馆、云中展厅、数字旅游、网络直播、小视频、短视频等都是新产品的体现。数字产品的无形化更能展现文化产品的多元性和多层次的特点,我国文旅产业的衍生品纷呈展现,实物与创新结合、虚实结合、古今穿越、人工智能等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方式凸显了产品的文化属性。新产品也体现在文化产品的有形和无形的结合,有形产品赋予寓意且渗透着传统文化,其传播性和价值都会提升,如跨境电子商务中产品品牌价值体现、产品的商标展示、带有“国风”创意的特色产品的热销等,通过科技手段在产品中赋予其灵魂,在国际化进程中产生经济效应。

五、结语

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文旅科技水平、提高旅游产品智慧化。在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十四五”发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重构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将有助于文旅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新环境中持续创新。科技赋能文旅产业承担着重要使命,科技赋能文旅将有力构建国家综合实力有机整体。文旅经济与数字经济的交融保障我国广袤大地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被深度挖掘,科技赋能的文旅产业成为推动国家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强国的文化底色将愈加彰显。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福祉、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综合软实力等有关键效用,科技赋能的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于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以人民为中心,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稳健增长,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埃里克·施密特.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M].北

京:中国出版集团,2018.

[2]伍向阳,等.新时代旅游审视:文化赋能、品牌塑造与高质量发展[J].企业经济,2021(3):114-122.

[3]肖黎明,于翠凤.中国绿色文旅融合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影

响因素分析[J].生态经济,2021(8):118-125.

[4]任保平,何苗.我国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其路径选

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40-48.

[5]解学芳.基于技术和制度协同创新的国家文化产业治理

[J].社会科学研究,2015(2):50-57.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业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