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福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充满正气,社会才会风清气正。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的营造,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修身”和“齐家”。我的家风培养是从一件小事深化的。
记得那是2002年的中秋,我的儿子刚出生,我在部队也刚提升为副连长,我的父母从山东老家来沈阳看我们。爸爸是个地道的农民,第一次出远门很兴奋,对周围的事物很感兴趣,总是问这问那的。我妈妈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大孙子更是乐得合不拢嘴,总喜欢用各种小表情逗孩子开心,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时间在寒暄中总是过得很快,眼看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妈妈陪着妻子到厨房忙活起来。我和爸爸也不知不觉聊起了工作上的事。当时我负责连队的后勤和官兵的休假管理工作,和爸爸之间的“唠家常”也就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了“谈工作”。而谈话的结尾,爸爸又像以前要求自己一样提醒我“做人要坦坦荡荡,做事要干干净净”。
不一会儿,妻子喊我们吃饭。我赶忙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桌,并把刚刚带回家、准备孝敬爸爸的两瓶好酒拿到餐桌上。刚要打开,爸爸随口问道:“这是啥酒,贵不?”“这是山西省的名酒,是部队一个刚从山西休假回来的士官送的,我没花钱,今天咱爷俩儿尝尝。”听我这么讲,爸爸就说:“这酒先别开,我从老家带来了几瓶即墨老酒,今天咱爷俩就喝它。”顿时,我意识到了爸爸话里的告诫。爸爸转身从他的大包里拿出老家的酒来。爸爸酒量一般,但在我打开酒后还是让我给他倒了一满杯,说:“我跟你妈今天第一次来沈阳,看到你们小两口生活很幸福,你的工作干得很不错,孩子也很健康,今天咱爷俩儿多喝一点。”就这样,一瓶即墨老酒在不知不觉中就见底了。
酒足饭饱后,我到厨房洗碗。爸爸也有意捡起剩下的盘子和碗筷,并问我:“刚才为啥不让你打开别人送的酒?”我虽明白爸爸的用意,但我还是佯装不知道,答道:“今天是中秋,老家的酒更适合今天喝。”爸爸知道我是故意打岔,便说:“其实你早已明白。虽说两瓶酒不是什么大事,但就怕习以为常。你想,连队的后勤、干部战士的休假哪一样工作不涉及连队的每一个人的利益?在与利益打交道的岗位上,要时刻警醒自己:凡是与职权相关的小恩小惠半点都不能沾,否则,习惯养成了迟早会吃大亏。”
爸爸是个纯朴的农民,没有做过官,手中也没有过什么权力。爸爸年轻的时候在村集体的粉条房做粉条,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很多在粉条房干活的人都往家里带粉条。后来都受到了处理,离开了粉条房。只有我爸爸,沒有往家里带一根粉条,受到了村里的表扬,年底家里还多分了不少粮食。因为这件事,爸爸成了村上的先进典型,更成了家里孩子们心中最生动的人生楷模。尽管爸爸话不多,但是他慈爱而威严,所以他老人家说的话总是刻印在孩子们的心里。
第二天,当我要去部队值班时,爸爸把还没启封的两瓶酒交到我手上,再三叮嘱要退还给人家。
到了连队,我婉言退还给那个刚休假归队的士官。那个士官说:“李队,酒是我老家的特产,您要是不收这太不给面子嘛。”在我很认真地作了一番解释后,那个士官才勉强答应收回这两瓶酒。不久后,连队要配合团里转场,全连的官兵那天干活到天黑。开饭前,我通知食堂加餐,那个士官提来两瓶酒,笑着对我说:“李队,今天大家干了一天的活,喝点酒放松一下吧。这两瓶酒我现在把它打开,敬我们分队和全连的干部战士,总该可以吧?”我连忙点头:“行、行、行!”连队聚餐时,食堂里传出了阵阵欢声笑语……
我国清代的叶存仁说过“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他能为官三十余载,甘于淡泊,毫不苟取。就廉洁教育而言,家庭里的言传身教就是对个人心灵的潜移默化的培育,家教的重点应该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如何处世,做到“慎独”。“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应该恪守的道德准则,更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规范。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大力弘扬廉洁自律的优良家风,并以此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