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素美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从篇幅长短来看,年级越高篇幅越长,这也就意味着文言文学习的挑战性越大。文言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重视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从而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与成效。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来说,文言文属于教学难点,其教学成效无法比肩现代文教学,教师一定要明白高年级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方面
文言文的表达习惯不同于现代文,其表达方式较为特殊,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文言文基础知识还较为薄弱,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还欠缺学习方法和技巧,这就影响了文言文的阅读效果。
(二)教学活动方面
和现代文相比,文言文较为枯燥,学生读起来较为拗口,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热情较低。再加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运用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导致文言文的教学质量不够高。
(三)学生参与度方面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的是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高年级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并不高,一般都还是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课堂,学生属于被动听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
二、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的多元化举措
(一)教学内容方面
在多元化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可以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引入更为丰富、全面的素材,拓展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与成效。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拓展,从横向层面上,可引入与教材内容类似的文本,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从纵向层面上,可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可引入文章中的人物的其他故事,以此来达成教学延展。
例如,《伯牙鼓琴》一文虽然只有百余字,但却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情描述得很生动。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引入相似的故事内容,如《管鲍之交》《忘年之交》等,以此来延展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可通过教学内容的延展,引导学生比较这几个故事的内容,对故事中的不同友情进行区分,以此来深化学生对于《伯牙鼓琴》知音之情的认知与理解。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从横向上延展类似的文言文故事,还可以从纵向上进行拓展,以此来深化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成效。如《伯牙鼓琴》这个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一书,书中不仅有《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还有很多其他的故事。教师可以选取《列子·汤问》中的其他故事来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明确故事主旨,从而拓展文言文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方式方面
在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中,不仅要多元化拓展教学内容,还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探究。教师一定要冲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1. “文”“白”对照式教学。
文白对照是儿童读懂文言文的得力“拐棍”。采用文白对照式阅读,学生可以在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能够让其相互关照,从而提升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之前,先为学生准备好《自相矛盾》的白话文内容,并将其打印好发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将《自相矛盾》的文言文与白话文进行对照,让学生把文言文的内容读懂;接着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交流,感受文言文阅读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此种方式也能够深化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白对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以通过让学生多读,体会阅读文言文的樂趣,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并在读中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如在《自相矛盾》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引读法”进行教学,即笔者用白话文说一句,学生找到相应的文言文读一句。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生: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师: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笔者在朗读时,故意夸张地强调“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学生便模仿着笔者的语气,绘声绘色地读出“物莫能陷也”。就这样一句接一句地文白对读,学生的文言文朗读变得生动、有趣,而且文言文的意思也理解了,无需教师再逐字逐句地讲解。之后,学生甚至能用文言文来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这样,语言积累的目标也达到了。
2. 情境创设式教学。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练习与实践,要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意境,以此来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成效。
(1)经典朗诵。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内文言文,还可以找到课外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目,让学生进行诵读,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论语》中的经典篇目,让学生每天利用早读时间或上课前的几分钟进行诵读,以此慢慢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角色创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文言文的内容有故事性,如《学羿》《两小儿辩日》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对故事情节进行表演。例如,《两小儿辩日》中的人物有孔子和两小儿,在教学时,教师可选择三名学生,让其分别扮演孔子、小儿,还原课文中的对话内容。此种表演形式,能够让学生产生切身体会,深化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合理应用。
总之,对于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一定要予以重视,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从而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与成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蔡浦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