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

2022-05-30 10:48陈晨
共产党员·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向东医学科中山

陈晨

2020年2月,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身份驰援武汉,坐镇指导疫情救治工作66天;撤离武汉、返粤休整不到4天,4月11日,抵达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战疫35天;8月至11月,先后两次到新疆喀什支援,累计战疫56天;12月,沈阳疫情告急,出发驰援25天。

2021年4月,赴云南瑞丽支援抗疫20天;5月底,广东省出现疫情,任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驻点一个多月;8月,奔赴支援湖南和河南,战疫23天;2022年4月,前往上海支援;6月,回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重症八仙”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13次受命出征,不是在抗疫现场就是在抗疫路上,累计抗疫300多天,为阻击疫情、救治重症患者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管向东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1年,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国有难,召必至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举国上下聚焦武汉。1月29日,作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管向东与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两位负责人,联合向全国重症医学专业同道发出《齐心协力、拯救生命、打赢疫情阻击战——致全国重症医学专业同道倡议书》。

“凡为医者,侠之大者,奉命于病难之间,受任于疫虐之际。国有难,召必至,战必胜!”倡议书里的这两句话,让不少医生护士心情为之激荡,毅然报名做“逆行者”,重症科室同行更是响应热烈。全国4.26万名援鄂医护人员中,1.9万名来自ICU;管向东所在的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全员报名援鄂。

2020年2月2日,管向东赶赴武汉支援。第二天,他的身影便出现在堪称疫情“风暴眼”的金银潭医院。在武汉,他几乎跑遍了每一家定点收治医院,还到天门、仙桃等湖北各基层县市指导重症医疗,分秒必争地从死神手里抢夺病人,拯救生命。

那些日子,管向东的工作属于“一直在路上”。“去一家医院就要换一次隔离衣。有时一跑两三家医院,一天能换3套隔离衣。”但隔离衣里面的衣服没法换,“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那滋味,没法说!”回忆起在湖北时的工作情形,即使在ICU里见惯大场面的管向东也唏嘘不已。    2020年4月7日,当管向东和中山一院的医疗队撤离武汉时,城里开始堵车了。来时曾面对“空城”的管向东,看到堵车的那一刻,心却是暖的。

此后,他又为疫情多次出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就是命令。我是老党员,支援抗疫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管向东常说。那些日子,他手边常备两个包,一个是日常用品包,一个是换洗衣物包。“只要国家召唤,一小时内我就可以出发。”

大醫精诚,德术并彰

在武汉,管向东和其他7位“国家队”重症救治专家,被称为“重症八仙”。当被媒体问到如何看待这个称呼时,他说:“我们不是仙,只是在现场发挥了作用,全力以赴地救治病人罢了。这个称呼可能起到了一种告知作用,告诉广大民众,党和国家为了这次疫情调集了全国最强医疗力量支援武汉。”

面对学生时,管向东则常会引用“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那句名言: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重症医学,攸关生死。他认为每个病人都值得坚持到最后。正是在这一精神鼓舞下,奇迹才一再发生。

在驰援上海疫情时,重型、危重型患者里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超高龄老人较多,救治的挑战不小。但在管向东和其他4位“重症八仙”的努力下,很多危重型患者都被成功救回。

不管驰援何地,管向东都会穿着防护服进入“红区”。“红区”收治的都是重型、危重型患者,可以说是最危险的地方。“作为共产党员、普通医生、督导组专家,都必须在病床边,在一线工作,”管向东说,“这是我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熟悉管向东的同事都知道,他在日常诊疗中也始终坚持“病人在哪里,重症医生就要在哪里,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否则救治无从谈起”。

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吴健锋说:“‘给我冲和‘跟我冲有很大不同,管教授身体力行,扛起团队的战旗,这既是他作为医者的使命担当,也是他作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穿白大褂时,管向东习惯将党徽戴在胸前。他常戴的医生帽上还绣着“党员管向东”几个大字。在ICU里,医生一般都是全副武装,患者很难看到医生的脸。管向东希望患者看到帽子上的“党员”两个字时能更加安心、放心。他也时刻在用这两个字来鞭策自己。

勇于拓荒,甘为人梯

1988年,管向东考上中山医科大学(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研究生,成为当年唯一的ICU专业研究生。后来,他也是中山一院最早一批ICU医生之一。他刚工作时,国内甚至没有规范的ICU。20世纪90年代初,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创建5个ICU“窗口单位”,中山一院就是其中之一。

管向东一直勇于拓荒,从最初的3张ICU床位到250多张,现在的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重症学科之一。他建立了综合管理体系的重症医学中心,改善了以往ICU单一的管理模式;他带领团队建立了数字化的重症信息系统,并推动医护人员通道、病人通道、污物通道有效分流;他牵头编制的国内首个ICU建设与管理指南沿用至今,主编出版的国内首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有效提升了抢救成功率。

管向东也“甘为人梯”,推动中山大学成为国内首家重症医学博士培养单位,并作为全国首个重症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培养了100多位硕博研究生,还在国内首次开立本科生“重症医学”自选课程。他说:“人才储备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希望通过这样的选修课在年轻学子心中播撒下发展重症医学的种子。”面对年轻一代,管向东充满期待,期待与广大青年一起用责任书写医者使命,用无悔行动践行使命初心。

猜你喜欢
向东医学科中山
我的爸爸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赶集归来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中山君有感于礼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于向东
历史上的“中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