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2022-05-30 08:01刘金乐
关键词:高中生高中物理物理

刘金乐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立足的根本,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传统教学中学生理解知识难度较大,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让物理教学内容突破教材限制,拓展学生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与此同时,学生在成长历程中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如爱国主义情愫、自然和谐要素等,利用此类德育要素,教师可在物理教学的同时为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索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分析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文化要素,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物理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8.025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融入文化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是新课改的突出特点,不仅可调动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加强高中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的能力。

一、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构建生动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构建生动教学情境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同时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形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例如,在“能源与持续发展”教学中为学生介绍每次能源革命给生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可举例讲述能源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让整座城市变为“死城”等,让学生受到震撼,让学生得知科技发展会让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产生灾难,为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理念,告知学生要遵循自然规律,教师可融入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让学生产生维护生态的意识;此外,还可融入佛教思想中爱护自然的理论,让学生践行环保理念。教师可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课堂教學内容,为学生构建传统文化教育载体,首先,教师可在教学中融入我国物理学发展史内容,此类内容本身就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此类文化,可在物理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为学生设计“桥梁研究”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探讨中国古代桥梁建设成就及桥梁建设思想,利用废品制作桥梁模型,让高中物理力学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最后教师可为学生研发校本课程,融入地方传统文化,让学生探究地方传统文化习俗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习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类比方法的应用就可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物理知识,让学生衔接好所学物理学科的新旧知识,完成电场、磁场、重力场类比学习以及V-t图、F-t图及P-v图类比学习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讲解《易经》中的类比思维方法,让学生了解《易经》中的类比思维对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人文学科发展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对类比方法、类比思想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类比方法应用要点。例如,在实验活动中引入“吾将上下而求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诗句,告知学生亲身实践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就可规范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活动时的态度,保证实验活动顺利开展。通过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教授科学学习方法以及开展物理实验活动的主要策略,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

一个完整的实验,不仅需要动手操作,而且需要最后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将数据以Excel的形式呈现,以便于学生分析和理解。以《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为例。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对加速度展开实验;然后,教师对实验结果以Excel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样能够方便学生直观了解数据内容,并通过表格对比的方式,分成两组数据:当M不变时,加速度和受力的关系t1=0.1949,F=0.30的时候,a=0.322894;当F不变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教师让学生利用上述两组数据,分别画出两种图像。这样学生能够利用实验数据自己总结实验结论,帮助学生加深和巩固对F=ma这个公式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整个实验过程更趋于完善,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的过程中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这样的方法与传统教师给学生讲述实验过程的方法相比,更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二、优化物理课堂文化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文化学习渴求

教师需要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来优化教学氛围、创设相关情景,引导高中生逐步进入物理课堂当中,被课堂中所学内容熏陶并体会到文化的感染力。教师要建立和高中生共同学习的心态,采取平等态度,在物理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更多的高中生参与讨论思考,师生双方相互激励,相互问答,不断引导高中生提升物理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在当下高考决定学生命运的情况下,物理教学也出现了功利化:对中考、高考有帮助的内容教师才会认真教,物理教育只传授物理知识,而忽视了对文化进行渗透。教师要坚持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包括职业道德、环保意识、团队意识等人文素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物理教师这种培养人才的精神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榜样作用。要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实现多种知识、多种思维的融合。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理念。另外,还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中国物理学史的教育。如王充的《论衡》、沈括的《梦溪笔谈》等著作中,就有大量的力学知识,可以通过这些知识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文化素养。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力,最后使学生能积极将文化学习融入高中物理中,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在学到磁场一章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磁学方面的贡献——指南针,指南针又称司南,是中国人第一个发明的。在磁场教学中以司南为主题,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我国古代在司南利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对世界上有哪些贡献?在课上组织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加强了对古代中国历史的了解,一个民族只有不忘记自己的历史,才能更好地砥砺前行。学生在发言中提到了我国汉代张骞作为凿空西域的第一人,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文化交流,为我国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汉武大帝雄才大略将西域首次纳入中国的版图,形成了对匈奴的合围,我国在汉代极具开创精神。在宋代由于国土面积不断减小,西域被西夏所控制,为此我们在海上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加强了与各国的贸易,并且在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才使得宋代在面对辽和西夏及后来的金时,依然能保持国家独立,宋代是我国历史中农民起义最少的朝代。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这种教育十分关键。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十分复杂的,第一我们要发展自己,第二我们要克服外界的困难,学习我们民族的进取精神,保持我们民族自身的特色和凝聚力。

三、基于教育发展趋势及人本主义理论,充分挖掘物理学中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物理学科中的大部分科学方法和内容都来自西方国家,物理学科的基本走向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走向是截然相反的,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物理学科之间存在一种隐性的“文化冲突”。“学科的深度融合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基于这种发展趋势,教师可从本土文化入手,站在物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使中华传统文化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之间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进行融合,通过“以文化人、以物理人”来弱化这种隐性“文化冲突”的影响。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高中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而且有助于他们重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物理学科的学习早就不仅仅以物理的学科内容为导向,而是融入了对于高中生自身发展的思考。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对中国的诗词歌赋、成语谚语和歇后语、民间艺术以及古代典籍等都展现出了浓厚兴趣。教育工作者可以将高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兴趣因势利导到物理学科的教学当中,这不仅有助于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更有利于提高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思考能力。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将物理学科的文化性凸显出来,从而发挥物理学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知识积累是指在学习相关物理知识过程中形成记忆后的准备工作。在巩固记忆知识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搜集与探索一些在课本与教学资料上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容易答错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分类。在搜集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找出几个相同点,便于学生记忆。高中生的知识积累过程是伴随着知识遗忘的一个过程。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反复复习,进行记忆,这样才能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全面、更加系统。物理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理解”。要做到这样的基础步骤是:一讲,二练。“一讲”就是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的认识传给同学,或者把自己的知识传给同学,在讲话时要多考虑对方的说法,以及如何讲解对方更容易理解。一个概念,一条规则若能说出一个或多个的问题,自己就对这个概念或规则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二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进行练习,通过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学习认识概念,认识规则,觉察知识的点,认识题目,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对其中的抽象思维进行推理,分析研究一个物理基础理论问题时不单单要从物理实验的结果分析,有时还要从教学研究者建立一套新的物理基础教学理论模型时的过程结果出发。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知识进行综合归纳的能力。要用推理和演绎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获得科学性与创造性的能力。刚升到高中的学生不能一下子完全适应物理学习过程,会觉得高中物理十分难学,所以教师要对初高中物理学科的衔接进行有效教学,对学生如何学好物理进行重点教学,充分注意新舊基础知识的双向同化与相互顺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全体学生以新知识同化旧知识,使全体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教师要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技术指导。

四、将古代诗词歌赋、成语谚语融入物理教学,培养学生从物理角度观察生活的能力

古代文学作品大多根植于生活和自然现象,无不映射出我国古代学者的才智及观察能力,许多高中物理知识也包含于其中。高中生学习了上百篇诗词歌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词歌赋鉴赏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学科素养。唐代诗人杜甫曾说“高怀见物理,识者肯安哂”,印证了文学鉴赏能力和物理学科能力在一个人的身心中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可在物理教学中吟诵诗词歌赋,让高中生经历从古人意境自然过渡到物理知识的过程,既有助于高中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又能丰富其文学储备,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通过对中国优秀古诗词融入高中物理的实例进行整理可以发现,这种独具创意的精妙结合方式,能够让高中生品味中华传统文化在物理学科中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成语是“众人皆说,所用之语”,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实际实践经验中总结而来的通俗易懂、简单好记的短语。成语、谚语和歇后语广泛流传并且沿用至今。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词语中大多都与物理基础知识和科学技术有关。中国古代典籍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精神轨迹。教师要善于从古代典籍中发掘相关物理元素,为物理课堂教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如《荀子·宥做》中记载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大意是欹器空的时候会向左右歪斜,全部盛满了就会倒,只有盛了适当的水才能保持水平。欹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重心所制成的一种盛水的器物,重心会随着水的升高而升高,因此只有盛适当的水时,欹器才能保持水平。早在几千年前,著名教育学家孔子在不知道重心这种物理概念的情况下,就曾用欹器来告诫自己的学生“满招损、谦受益”,即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可见教师如将欹器带入课堂,能让高中生加深对重心这个物理概念的认识,养成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要将文化教育理念合理传授给学生,就一定要先提升自己的物理文化素养,认真对待物理教学工作,让传统文化学习融入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方面面。文化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融入物理文化课堂氛围,可以使物理学习与文化相结合,不断提高探究思考能力。教师应该勇于打破学科的界限,积极发掘这些蒙尘的文化瑰宝,让这些文化瑰宝再次发挥巨大价值,向学生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社会担当。

参考文献:

[1] 刘丽英《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魅力中国》2019年第21期。

[2] 张海静《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文渊(高中版)》2019年第6期。

[3] 蔡淳《刍议高中物理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的发展》,《数理化学习》2016年第10期。

[4] 刘芳《基于“文化生态”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重构》,《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年第22期。

[5] 张雨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9期。

[6] 汪礼节《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细腻化处理方法探究》,《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年第8期。

[7] 谈金龙《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高中生高中物理物理
只因是物理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