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丽娟
[摘 要] 以“分式的加减”为例,尝试进行教学设计实践与反思,实践发现,基于三条主线、三次类比、三轮重构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的学与思逐步引向深入,实现了科学育人,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 分式;加减;设计;反思
前不久,笔者参与了县里组织的教师暑期培训, 在培训中尝试对“分式的加减”教学设计进行重构,获得了专家与同仁的一致好评,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相应评析展现如下.
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及评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第2节“分式的加减”.
(2)内容评析:学生已经学过了分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分式的乘除运算等,为“分式的加减”作了有效的铺垫. 为什么要把分式加减运算放在分式乘除及乘方之后学习呢?其原因在于,分式的加减相对较难一些,分式的乘除及乘方可以直接利用运算法则计算,而分式的加减运算不仅要运用法则计算,还要进行通分、约分和因式分解.
2. 教学目标及评析
(1)教学目标:①经历探索分式加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其算理. ②会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培养学生的代数式化归能力. ③能利用分式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式的模型作用[1].
(2)目标评析: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的标志是能类比分数加减运算法则,自然地说出分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的标志是能对异分母分式进行正确的通分,然后按运算法则计算,最后把结果化为最简分式. 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的标志是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按分式加减的运算法则运算出结果.
3.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当同分子分式相加减时,学生会产生负迁移误认为分子不变,分母相加减. 分母是多项式的异分母分式相加减,有时需要因式分解后才能确定最简公分母,学生因为因式分解错误导致分式加减运算错误. 当分式与整式进行加减运算时,因符号处理不当而产生错误,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分式与整式的加减运算.
4. 教学过程设计
(1)交流复习,反思疑点.
在这一环节,用PPT依次展现以下内容,如图1所示,让学生依次思考分式的定义、分式的性质、分式的运算,当出现第⑤项内容时,板书课题及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教材呈现的素材应符合学生的现实,何谓学生的现实?其是指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及其他学科现实. 本节课在导入部分以数学现实的内容呈现,其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掌握研究代数式的基本思路,即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性质——代数式的运算——代数式的应用. 这也是后面即将学习“二次根式”的基本思路.
(2)解疑释惑,反思问题.
问题1:
约分:①;②.
问题2:
通分:①,;②,.
反思: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应用的数学知识是什么?通分时,如何找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呢?
设计意图 正确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需要掌握以下三点:①正确地对分式进行约分;②对两个或多个异分母分式进行通分;③因式分解是进行分式加减运算的有效路径,并再次强化分式的约分与通分的必要性.
(3)明确算理,达到反思.
问题3:观察下面分数加减运算,你能得出分式加减运算的运算法则吗?
+=,
-=-,
+=+=,
-=-=-.
问题4:
化简:①-;②+.
PPT展示:分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
①-==-;
②+=+=.
反思:分式加减运算每一步的运算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3,学生可以看到,分数相加减,同分母的,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后再加减. 当分数加减运算变为分式加减运算时,因为其都含有分母,学生自然地会把分数的加减法法则推广到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问题4的两个化简分别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与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引导学生运用分式加减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2].
(4)问题解决,应用反思.
问题5:
化简:①-;②+.
反思:当两个分母互为相反数时,如何化为同分母分式呢?
问题6:
化简:①+;②-x+y.
反思:当分式与整式进行加减运算时,如何将整式变为同分母分式呢?
设计意图 问题5的两个小题都属于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其中第②小题较第①小题难一些,需要将分母提取负号后变为同分母分式. 问题6的两个小题都属于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其中第②小题比第①小题难一些,需要将后面的多项式先变为分式再进行分式加减运算. 问题的设置涵盖了分式加减的四个重要类型,难度呈阶梯式上升.
(5)变式训练,反思方法.
问题7: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承担一条20 km公路的维修任务,甲队有一半时间每天维修公路x km,另一半时间每天维修y km;乙队维修前10 km公路时,每天维修x km,维修后10 km公路时,每天维修y km(x≠y). 甲、乙两队哪一队先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来自实际生活的问题,需要学生分别用分式表示甲队、乙队完成工程所用的时间,欲求哪一队先完成任务,需要运用分式的减法运算,通过分式运算结果的正负号判定所用时间的长短,体现了分式运算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设计
必做题:教材第146页习题15. 2第4题、第5题.
选做题:现有大小两艘轮船,小船每天运 x t货物,大船比小船每天多运10 t货物.现在让大船完成运送100 t货物的任务,小船完成运送80 t货物的任务.试说明哪艘轮船完成任务用的时间少.
设计意图 作业分层设置,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这里的选做题旨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多一些锻炼的机会,为后面分式方程的学习作进一步的铺垫.
本课评析
1. 三条主线:明线暗线反思线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此次教学亦如此,各个环节虽彼此分开,但却环环相扣. 本节课的主线是分式的加减运算,且始终围绕这个主线展开,前面有约分、通分作铺垫,中间有分式加减的例题讲解,后有分式应用的变式训练. 本节课的暗线是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推出分式加减的运算法则时运用了类比的思想,在处理异分母分式相加减时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本节课还有一条反思线,通过不断地追问,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让学生做到时时总结与反思.
2. 三次类比:有浅有深有高潮
本节课的第一个类比是分式加减与分数加减类比,将新旧知识进行了很好的联系,降低了学生的“认知坡度”. 第二个类比是异分母分式相加减与同分母分式相加减类比,实现了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的转化. 第三个类比是分式运算应用与分式运算的类比,凸显了分式运算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三轮重构:课时章节整体部署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经过了多次修改,也进行了多轮讨论,实现了从章节的视角整体布局本课教学设计. 在整节课时以“定义——性质——运算——应用”为基调进行教学设计,将学生的学与思逐步引向深入,实现了科学育人,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與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秀海,张庆华. 数式同性,追求教学的“本心”——以“分式的加减”为例[J]. 中学数学,2021(06):22-24.
[2]王朝晖. 类比教学,让数学知识自然生成——以“分式的加减”为例[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3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