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格
用西施乳比喻美食,端见宋代。张耒笔记《明道杂志》记:“吴人以河豚腹中白腴呼为‘西施乳,鲜香滑嫩,状如奶酪,甘腴之至。”“白腴”即是雄性河豚的精巢,白嫩显突,似乳房,故喻为西施乳。
西施之美给后世留下想象的空间。也是宋代,闽人又有“西施舌”之谓,即指沙蛤(一作车蛤),属贝类,长椭圆形,似蛤蜊而长大,水管挺长而色白,常伸出壳外,其状如舌,故喻西施舌。明代,做过吴县知县的文坛“三袁”之一的袁宏道,又将白嫩的鲜笋称为“西施腕”,云其“较他舌乳更清新”(《食笋,时方正月》第三首)。
昭君出塞后,匈奴御厨得想方设法去迎合汉族皇后的口味嗜好。于是就有了一則传说:昭君爱吃用鸭熬成汤,配以油面筋、粉条制成的菜。后来,人们便用肥鸭、油面筋和粉条合而炖之,称之为“昭君鸭”。
但油面筋、粉条那时还没有。所以,“昭君鸭”的传说有瑕疵。昭君出生楚地,楚人有食鸭之俗。昭君怀念乡味,只是配料宜更改为那时已经入馔的竹笋、菱藕,这等食材即使匈奴不产,昭君的娘家自有,取用不难。这样就自圆其说了。
“貂蝉豆腐”一馔,俗名“泥鳅钻豆腐”,以豆腐比喻白皙美丽的貂蝉,泥鳅是指黑肥奸猾的董卓。泥鳅陷入锅中的味汤里,热得无处藏身,只得拼命钻进冷豆腐中。这便中了王充使貂蝉用的“连环计”:豆腐虽然破形为碎,泥鳅却也逃脱不了被焖煨的命运。此馔,据说是始制于江南或粤地。因烹法智巧,有历史况味,遂成谈资。
“贵妃鸡”的传说,大概来自苏海若《皇宫五千年》中“花容憔悴”一节:玄宗传杨贵妃在居所设宴,欲去欢酌,是时未幸,却到梅妃那里去了。贵妃满怀妒怨,独饮至醉。西膳房的厨人以慈禧嗜食鸡肉而制成此菜。清解后传入市肆膳所。
如今,“贵妃鸡”广布各地酒楼饭店,但制法不同。福建的“贵妃鸡”最有特色,看着那大汤盆里一只母鸡鲜肥白嫩,浸在热气腾腾的清鸡汤中,令人不禁联想到杨贵妃在华清池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