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客家文化乡村旅游开发是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打造助力乡村社区建设和稳固经济平稳增长、阻隔返贫的精准施策,是对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博白县全面脱贫攻坚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全面展示客家文化特色的魅力,发展大旅游产业是接下来要走好的一步棋。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利用客家文化优势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文旅产业是稳固农村地区脱贫后的精准施策与产业振兴行动,使县级旅游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增长势头,受益的群众越来越多。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围绕着客家文旅主旋律,博白城乡地区已建成了客家文化广场、客家文化步行街、印象客家博览园、王力书院及客家书香小镇等文旅景点。博白文化旅游资源大县的框架与格局基本形成。
博白客家文化形成与旅游发展概述
自宋朝以来,客家族群从北方中原地区辗转迁移到南方地区定居,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客家文化和地域特征。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迁移和居住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移民文化、中原文化和山地文化相融合的地域文化。[1]其根源于河南洛阳,流行于广东的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广西的贺州、容县、博白等地及国内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广西自治区客家人口超过500万以上,占比全区总人口的10%以上;而玉林市博白县客家族群人口截至2020年7月已上升到200多万,约占全县人口的80%。作为广西全区客家人聚居第一大县,博白拥有众多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和天然的秀丽景致,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都是开发当地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提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作为人口大市的玉林市整体旅游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各项旅游指标、综合数据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旅游业在乡村振兴文旅主题的拓展下,已由参访传统的历史文物景区、现代风情二线省会城市转向县级城市和乡村为主的乡村游,由此确定了促进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县域经济主轴。旅游业以开发红色长征文化游、乡村社区农业休闲游及山水资源景区微旅游为主导的体验内容,凸显村、镇县域经济旅游名县的塑造规划,再纵向与市、省会、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联动发展,形成大旅游产业集群。博白县于2020年5月全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稳固现阶段的成果,致力乡村振兴,促使城乡有效衔接融合循环发展,成为博白追赶超越的核心目标。开发客家文化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对于博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高效循环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博白客家文化与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博白县依托广西客家族群人口最大集聚县的龙头地位,以挖掘地方客家文化为亮点积极推动大旅游产业,取得较好效果。据博白县政府网发布的2016年至2019年博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资料显示,2016年累计接待游客284.09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1.29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282.8万人次,全年入境旅游收入593.88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9.8亿元;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459.93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1.48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458.45万人次,全年入境旅游收入607.12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44.15亿元;2018年,累计接待游客666.56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1.69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664.87万人次,全年入境旅游收入754.19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72.98亿元;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910.93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1.79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909.14万人次,全年入境旅游收入872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00.96亿元。以上数据显示博白县发展客家文化、红色乡村旅游业大有可为。
江宁镇四联村位于山区和合浦库区的交汇地,由于交通制约出行不便,原始生态环境得以保留,属于未开发地区。依托着浑然天成的生态资源和白鹭栖息聚集地——千鹤岛自然景观,乡镇辅导村庄精准对标引进网箱养殖渔业、种植农作经济产物,并建造了观鸟栖息地,以此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引导发展村集体共享经济,形成“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联动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创业和多渠道就业。
亚山镇潭岸村距离县城7公里,交通距离县城中心适中。长期以来全村依靠芋苗农作种植为主经济来源。自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该村转变发展思维审视自身弱项,积极规划乡村内循环经济以带动社区整体发展。2018年10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乡贤能人带领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愁、乡韵、乡村为出发点,请回在外的成功人士同乡贤共谋建设家乡良策。目前,潭岸村现已完成了该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了乡村风貌,并在2019年12月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未来将利用其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开发果树园、玫瑰园等休闲农业产业园,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服务于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发展乡村旅游。
在党中央政策的引领下,博白县深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节日庆典和民俗文化项目丰富了该县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客家文创产品开发不足
博白客家文化资源、文创产品开发层次尚浅,属于表面模仿市场上常见热销的商品,缺乏從城市到乡村、从自身文化内涵角度代表博白和景区的特色产品。应根据地域形成的独特文化风格,探索如何将文旅资源转化到具体的创意商品,深度挖掘传承内涵,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促进文旅整体规划战略布局的实现。
2、红色文化旅游创新不足
博白县红色教育资源众多优势突出,经过整理与完善,现有重要党史发生事件及机构遗址6个,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2个,革命领导人故居10处。2021年博白县将红色资源整理汇编后,发布了19个红色教育文旅打卡路线,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社区资源整体性开发。仍需进一步以建设新农村和新城镇为目标,树立博白红色旅游品牌形象,助力经济增长提升。
3、公共交通运输不完善
新开辟的旅游景点多数位于郊区乡村,缺乏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旅游服务。如博白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朱锡昂纪念馆、博白字祖庙和王力故居4个点位于城区,其余15个点均在城乡郊区和农村,特别是横水村合水屯客家围屋,坐落在乡村社区的历史建筑群,是博白客家在长期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传统住居文化、生活方式、风水信仰和内在精神积淀后所形成的特有建筑群落,具有很高的旅游和研究价值。因严重缺乏周边环境设施配套,很多游客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如何用健全交通打通博白县城乡各大旅游资源脉络,形成连片格局,是博白当务之急。
4、乡村社区景观互动性不足
博白县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不遗余力,目前已有江宁镇的四联村、城厢镇的大良村、亚山镇的潭岸村成为乡村网红打卡村。这些村庄所打造的人、文、地、景、产景观面貌都有各自特色和亮点,也彰显了各村的独特性。但是他们也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景区设施建成后,在游客视觉感受和舒适体验功能交汇点上没有做出更进一步的创意设计。只注重硬体景观设施的营造,未能深层次开发游客与景区交互的内涵设计。应强调游客与景点的互动关系,加强游客在景区内的沉浸式体验。
5、景点专业导引解说人才缺乏
博白县乡村旅游+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红色遗址)旅游+客家文化元素(民间习俗、客家围屋、节日庆典和工艺美术)旅游,是博白打造文旅主题景区新业态发展的抓手。新建成的景区各项服务指标还未完善,例如很多景点都是让游客自行游览参观。在一些重要景区也没有专业导览人员提供咨询、讲解服务,这样的经营方式会让游客体验观感不佳,服务上的不到位不利于实现推进博白文旅综合发展的目标。
博白客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建议与对策
近两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旅游者思维转变,青睐于灵活便利安全的出游方式,改变了以往的旅游消费形态,养成了理性习惯。人们普偏对旅游服务品质和安全有了更高要求,往往选择自然原生态、保留完整的乡村作为旅游休闲目的地,且以家庭自驾自助游的方式取代了传统旅行模式。红色革命文化旅游、红色题材文艺展演的主题游也是顺应时代趋势孕育而生的新旅游业态,博白作为县级革命老区的领头羊,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物底蕴深厚,将这些静态文物遗址转化成动能,在保护与传承上挖掘博白红色旅游资源,增加多元渠道创收,重点经营“乡村休闲旅游+红色资源+客家文化底蕴”方向,扩展全县文旅版图面积与内容,助力经济快速发展。
旅游出行时间以中、短途距离和省内、跨市游为主,以五一小长假、周末假日为最适合的出行旅游时段。来自区内外各地的旅客,以省会南宁、区内各市、县级游客和湖北省、广东省的外地客人为主要群体,还有一种异军突起新势力群众,即小镇青年、事业成功的农民阶层已成为文旅休闲消费市场的主力。玉湛高速公路开通后,广东游客数量激增,以周休二日微旅行中、短途行程为主消费形态,出游距离、景区停留时间、休闲游玩目的地半径都较去年呈现出扩张趋势,为2022年区内旅游市场全面有序复苏提供了条件。
博白县以市级、县级、乡级政府提供的乡村建设资金,扶持在地乡村社区产业的建立,并辅导村级产业工作坊、加工厂的升级,从传统农耕种养业和小型乡村加工制作转为以农产品为主的第一、第二产业。开发休闲旅游、客家乡村文化、红色教育资源、服务体验为主的第三、第四产业,打造产业相互支撑,立体多元化产业格局,以此巩固全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城乡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化增长,注重对乡村居民的扶持与辅导,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融合趋势。
博白县为玉林市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域,又是客家族群为主,客家文化资源聚集鲜明的地区。近年来,利用客家文化题材、元素等建成很多新景点,但简单模仿与同质化现象较多,形成恶性竞争,破坏了当地旅游生态的形成与发展。
为强化博白旅游战略,落实世界客家文化展示窗口和山水生态养生休闲度假中心的目标,建议对策如下:
1、杜绝新建景区同质化复制已有网红景点
整合客家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提炼景区特色是有难度的工程,但是不能以此为由没有原则底线地复制其他景区内容。虽然有博白客家联谊会和客家宗亲会等民间组织来出主意想办法,但缺乏统一规划起不到实质的帮扶效用。应在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牵头下成立客家文化旅游相关行业协会,招募会员进行规章条例制定,统一行业规范法则,促进符合自身特点的文旅运作。
2、发展综合强县计划追赶超越玉州区
博白虽拥有人口强县的称号,但对玉林市经济贡献却排名靠后。博白应痛定思痛,在乡村振兴中谋好局,审时度势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全县“乡村旅游+客家文化+红色资源+自然景观”的嵌合型发展,发挥联动效应。采取自上而下的县、乡、村三级资源合力,以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其它产业的综合性发展,将博白县经济提升到新台阶。
3、掌握数字化媒体运用助推文旅产业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2]培养传媒行业智慧数字化人才是首要任务,开展与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合作,对文旅线路、景观、标识、文创产品等进行设计,同时注重人才引进,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
4、构建城市文化IP形象工程
善于利用城市已有资源,有步骤、有计划地推介博白客家文化乡村旅游,通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博白客家文化艺术节、世界客商“一带一路”经贸文化论坛、桂台客家文化论坛和全国性年度旅游展会等交流联谊活动,以参访、展演、座谈、研讨等方式,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增加博白城市的出镜率、曝光度来构建博白城市文化IP,即“客家传统文化+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形式,打造博白成为县级最有价值IP形象,助力发展文创产业区块链的升级。
5、加强行业规范形成合力引导经济增长
整顿旅游景区恶意竞争、低价拉客等破坏行业有序健康成长的不正之风。应将各方资源合纵连横互相支援形成一个整体团队共商共筑文旅产业,将相关周边行业纳入,带动更多更广的行业参与,不断创新整体平台,让各行各业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客家文化、客家精神,深入发掘客家文化精髓,推动博白和各地文化经贸交流,充分发挥客家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3]
结 语
推动客家文化走出去,增加其能见度和影响力,打造乡村振兴下博白旅游产业精品品牌,需在顶层设计中审时度势、谋划好营销策略方针。应重点整合在地的客家美食文化、客家生活用品、工艺编织物技术传承、地方特色文艺作品巡回展演、红色资源乡村旅游和丹霞地貌自然景观等特色元素与资源,通过客家商品展销、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将博白“静态客家文化+动态红色乡村旅游”变成沉浸式的视频影片形式,利用商业模式运作经营,进行专业包装及造势宣传,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品牌助推地方旅游;開发新型循环性、融合性产业集群,促进全县新农村、新经济、新面貌的生成,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的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
注释
[1]阮斯蒙.上犹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调研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177-1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http://www.gov.cn/zhengce/2021-03/08/content_5591561.htm.
[3]汤超珍.“一带一路”背景下博白客家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浅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1):184-186.
作者简介
陈湘瑞 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景观建筑规划与设计、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