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成 高宁
摘 要:中国共产党革命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逐渐发展形成红色文化资源体系,有助于弘扬革命精神与爱国思想。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合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挖掘红色文化中蕴藏的文化底蕴,以多元化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参与红色活动,为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文章从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价值入手,分析了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面临的困境。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思政教材、建设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红色文化的教学设计、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创新协同育人的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4-0044-04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进程中,积累形成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革命精神的先进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教育要合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好革命传统的育人作用,传承好红色基因。为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增强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坚定民族复兴、建设国家的使命。高校应通过不断优化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为大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并利用红色文化的人文优势,开展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显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一、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红色文化中蕴藏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为国家、群众奉献的光荣事迹,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素材。如井冈山精神等一系列红色文化精神,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1]。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了解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的关键意义,以课堂讨论、音视频播放、革命故事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宣传,使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思想中,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高校要结合当地红色文化,打造教育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革命精神以及永不言败、坚韧不拔的民族特性,也是促进现代先进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及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思政工作者需要对红色文化进行挖掘,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红色文化认同感,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及政治觉悟,避免大学生产生文化认同危机。
(三)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是关键的教育资源,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的相互融合,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雷锋、黄继光、邱少云等都是为了群众的利益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人物,也是所有人应当学习的榜样,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教育资源[2]。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高校要合理利用红色文化,树立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红色文化中蕴藏着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有助于切实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水平。
二、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面临的困境
(一)融入形式单一,内容单调
首先,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沿用的是传统教育模式。而大班式教学的学生较多,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大都将注意力放在教学目标与成果方面,不关注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而教师教授的内容大都以教材为主,并未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没有利用红色视频、红色讲座等教育资源,存在红色文化价值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在全新的时代发展环境下,大学生可以从多元化角度获得更多信息,所以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的体验感较差[3]。另外,大学生所处的现代生活环境与红色文化蕴藏的内容存在一定差异,学生会有距离感。教师讲授的思政内容重复性较强,内容也比较单一,无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佳。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解读红色文化的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理解与学习的红色文化知识也较为空洞。长此以往,即使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融合,也无法发挥激发学生民族认同感、爱国精神的作用。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在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部分高校红色文化课程较少,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理工科专业高校中。而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关键场所,红色文化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会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接触减少,仅仅从表面上对红色文化有一定了解,没有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此外,许多高校都将考试成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关键依据,评价的模式比较片面。总的来说,高校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还存在制度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
(三)部分大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深,对红色文化了解不全面
长期以来,部分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渗透的影响,如网络信息、书籍、进口产品广告等对西方的文化产品进行宣传,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部分学生过多关注西方文化,忽视中华民族的红色文化。大学生鉴别文化的能力较弱,盲目推崇西方文化,但西方文化糟粕会腐蚀学生的价值观[4]。就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都存在没有全面了解红色文化的情况,仅仅关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物质文化遗产,不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这也会阻碍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
三、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优化思政教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红色文化相互融合。尤其是教材编写方面,需要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材中。课堂教学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稳定开展的核心载体,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相融合,可以提供更多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还能使教师在思政课堂上,选择地方性、代表性较强的红色文化[5]。高校领导、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增加对红色文化传播的关注,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水平。在思想政治教材、教学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并以优化教材作为关键的辅助模式,促进红色文化深入整个教学流程中。另外,以宣传红色文化为核心载体,奠定稳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并促进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持续发展与传承。
(二)建设红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理想信念的关键载体,高校可采用展板、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传播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基本价值理念、思想进行引领。此外,高校应注重营造红色文化的教育氛围,选择大部分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文化方式,将红色文化的魅力体现出来,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相融合的发展目标。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奠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地位。高校要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氛围,需要融入现代化的原则,还要满足学生健康、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文化需求。
(三)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潮逐渐流入我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互联网平台上充斥着许多不健康的内容与言论,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塑造。因此,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体现出红色文化发展与传承的核心作用。高校要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红色文化实践发展平台,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水平[6]。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进行理论知识传授,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积极性,不利于实现思想素质提升目标。基于此,借助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可以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变为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通过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传授红色文化、爱国精神、民族责任感。
(四)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红色文化的教学设计
1. 落实教育目标,提出科学化教育方法
高校实现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紧密融合,要实现机制与体系协同创新的发展目标,并彻底解决传统理论教育、实践活动匮乏等方面的問题。高校需要顺利落实教育目标,并采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改革。立足高校实际情况,促进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体现育人功能。以培养掌握思想整理论知识、三观正确、道德品质健康的大学生为基础目标,落实完善的教育实践发展计划,丰富教育内容,建设完善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
2.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素材
高校创新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并完成跨科研室集体备课、统一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划工作。结合课程教育的特点,与红色文化相互融合,整合研究提出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7]。高校在思政课程教学设计的环节,可以利用《毛泽东选集》中的《实践论》等红色理论文献,引导学生探讨。对于概论课程学习来说,教育人员进行体验式教学,并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对于纲要课程学习来说,要以抗日战争为主题,选择多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进行教学。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来说,要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为核心主题,并以情景剧模拟表演的方式,深入讲授红色文化思想。
3. 联合思政教师、党团管理人员、红色文化专家开展思政教育
高校应建设思政教师队伍,以优化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内容为基础,开展红色文化专题教育活动。高校要最大化发挥党团管理人员的宣传效用,建设红色教育平台与载体。此外,高校与学员辅导员相互融合,在课外建设红色文化中心、教育协会。高校要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方式邀请红色文化专家,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使学生深刻感受红色文化蕴藏的精神与力量。
4. 创新思政课堂,开发红色文化网络
高校以建设红色校园文化为核心,召开红色文化校园专题展览会,开辟红色文化校园传播路径,还要评选更优秀的红色文化传承分子。同时,高校需要整合内部资源、外部资源,在红色革命根据地完成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在校园网中增加红色文化阅读专栏,建设红色文化网站,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在与教育空间紧密融合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
(五)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
第一,在红色文化的发展与融入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培养教师良好的文化素养,教师要学习红色文化蕴藏的文化精神、核心价值取向等,并掌握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及学习能力,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协同的核心目标。第二,高职院校要适当加大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力度。以建立教学团队、科研室为核心单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此过程中,引导教师观赏红色文化经典作品,提升学习能力,学习思政相关原著,写下观后感,增强教师的红色文化学习能力,深刻了解红色文化的底蕴及蕴藏的爱国精神[8]。第三,高职院校开展更丰富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使得教育人员全面了解红色文化资源,分析红色文化知识内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建设融合。
(六)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以单独的形式推进,而要建设协同育人管理机制,以期实现合力育人的基础目标。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健全的协同育人机制,并落实相关的育人管理制度,以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内容,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红色文化资源包括众多多元化、历史性的思想政治元素,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要对红色文化专题的内容进行挖掘,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实现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与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的同时,落实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运行。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红色文化还可以与教学评价工作紧密融合,落实完善的评价体系,还可以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为基础,开展结果、过程评价工作,提升教师在思政教学中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结语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应形成健康、向上的行为与思想意识,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然而,西方文化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高校要持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适当融入红色文化,选择合适的传承载体,建设良好的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基地,以期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相关人员要明确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不单单是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而是形成红色文化传承的媒介,建立影响力、引导性较强的创新教育体系,促使大学生形成爱国精神,提升思政认知水平,认同红色文化,牢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俊彬,王梦.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究[J]. 现代交际,2021(20):186-188.
[2] 付铭举,赵文春. 网络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106-107.
[3] 黄飞. 基于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路与策略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9):104-106.
[4] 龚潇潇. 红色文化在当代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构筑探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04):56-58.
[5] 吕甜甜. 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索——评《新时代红色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231.
[6] 吴若云,李旭亮. 依托地方红色文化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分析[J]. 决策探索(中),2021(06):33-34.
[7] 王砺寒,苗露露. 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红色教育——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22-23.
[8] 彭艳. 解析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传承的价值与途径[J]. 陕西教育(高教),2019(08):14-15.
(荐稿人:高春燕,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首批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与实践项目“动漫在高校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21SPWSXM-C-64)。
作者简介:杨玉成(1991—),男,硕士,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宁(1991—),女,硕士,咸阳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