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逯爽 马星
摘 要:为了探索通过网络教育将关学文化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新时代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总结出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文章从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和规律出发,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西安工商学院学生如何理解关学文化及关学文化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并对大量调查材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切实有效地将关学文化精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进行了初步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关学文化;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4-004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是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关学文化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关学文化精神深植于陕西关中大地,独具地域特色。关学文化中深刻蕴含的思想营养、实践智慧与精神价值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学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理解和认同我国优秀傳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切实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中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又落实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西安工商学院关学文化教育现状
本项调查问卷以西安工商学院2021级、2020级、2019级和2018级的3337名学生为对象,涉及文、理、工、经、管、艺等7个学科类别。本次调查通过问卷星随堂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337份,有效率100%。调查问卷从4个核心方面共设计单项选择题6项、多项选择题6项,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认知
经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占50.88%,“不太感兴趣”占2.52%,“一般感兴趣”占45.97%,“没什么兴趣”占0.63%;53.67%学生认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生道路中“必不可少”,43.84%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2.49%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关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84.42%的学生通过“学校学习”,88.10%的学生通过“网络媒体”,75.25%的学生通过“报刊书籍”,47.08%的学生通过“亲人间互动”,60.77%的学生通过“旅行见闻”,33.68%的学生通过“调研参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民俗民风”的占比96.22%,“文学艺术”占比91.01%,“礼仪道德”占比90.41%,“科学技术”占比39.25%,“其他”占比11.8%。
(二)大学生对关学文化认识现状
关于学生对关学文化的了解,表示“不了解”的学生占17.50%,表示“知道一点”的占49.99%,表示“想要了解多一点”的占29.28%,表示“非常了解”的为3.24%;关于学生对关学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熟悉程度,55.32%的学生“知道一点”,26.94%的学生“非常熟悉”,9.71%的学生“以此为成长目标”,8.03%的学生“不知道”;关于对“横渠四句”内容的理解,86.87%的学生理解为“人为天地之心,民为社会之本,人的价值体现在高尚理想的追求”,75.70%为“为顺应民意愿,延续文化的命脉,实现天下的恒久安平”,70.96%为“人的历史使命,彰显了人的普遍社会责任,在于化理想为社会现实”,69.25%为“将个体融入整体的相互依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体现”;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94.76%的学生认为学习传统文化能“提升自身修养,增加文化自信”,91.67%的学生认为能“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继承发扬中国文化”,86.39%的学生认为是“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5.30%的学生认为“没什么意义”。
(三)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
关于在各种网络思潮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引导教育重要程度的认知中,96.31%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大学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来进行正向引导教育”,3.69%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中国传统文化离我比较遥远”;关于从网络价值观思潮中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中,93.47%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增强文化自信”,90.83%的学生认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结合并传承和弘扬”,83.94%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推崇及影响更多的人”,31.53%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会受到西方及其他文化的渗透影响,逐步走向衰落”。
三、关学文化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发现,目前将关学文化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生对关学文化内涵认识不全面
经调查,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对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认识总体较好,选择民俗民风、文学艺术、礼仪道德总体达到90%以上,选择“科学技术”和“其他”的较少,仍不够全面。通过学生对关学文化了解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关学文化了解较少,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学生仅占29.28%,尤其对代表关学文化思想精髓的“横渠四句”的内涵理解浅显,但都能认识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且都能认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在人生道路中不可或缺,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这对于“00后”大学生而言是弥足珍贵的。认知是认同和践行的基础和前提,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认识和理解不够清晰,那么自觉弘扬和践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行动是难以落实的[3]。
(二)学生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学校各类课程未形成教学合力
经调查,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大部分来自“网络媒体”,占比为88.10%,来自学校教育的占比为84.42%。可见网络媒体和学校教育是引导高校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但学校课堂教学以专业课为主,传统文化的覆盖面较少,学校的教育力度和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对在各种网络思潮中,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引导教育重要程度的认知调查,说明学生对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易受流行文化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虽然大学生都能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来进行正向引导教育,但更需要学校等各方形成合力,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在各种网络价值观思潮中,助力学生传承和弘扬结合时代特征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关学文化。
(三)学校对文化教育融入专业课教育认识不足,不够重视
对大学生更喜欢通过哪种教学方式将关学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资源学习,以及通过参与度高,能进行实践体验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将关学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过目前,学校将文化教育融入专业课教育和思政教育中的内容较少,学生喜爱的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更少。尽管学校也开展了一些传统文化讲座和艺术活动教育,然而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活动数量不够,受众也以学生为主,实际参与者并不多,涉及关学文化的内容几乎没有,难以激发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关学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
四、关学文化融入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学文化作为关中平原的地域文化之一,是陕西地域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显示出陕西地域突出的文化价值优势。将关学文化精神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探索一套适应“00后”大学生的教学模式。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关学文化精神融入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从内容上融合,实现关学文化思想内涵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有效贯通
将关学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首先要深入挖掘整理关学文化的内容,有效对接提炼的关学文化价值和各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内容。将关学文化和思政课程内容有效贯通,是为了使学生自觉认同践行思政课内容,借助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关学文化精髓和价值,呈现和表达思政课内容中蕴含的理论、精神和价值。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整理加工关学文化资源形成案例,提炼体现既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又能展现地域文化特点,引领社会时代价值,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蕴含关中平原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价值追求的关学文化中的思想性和价值性内容。
(二)从教学方法上融合,实现关学文化内容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有效贯通
民办高校所在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可有效改善思政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的特点,突破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探究具有地域特色的方法,如寻访关学文化名人参与式教学、探究关学文化研讨式教学、关学民俗文化体验式教学等,更好地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一方面,对教师来说,在备课过程中查阅文献资料,深入实地调查,加工整理获得的材料,提炼具有思想性和价值性的内容,这种教学过程更能提高教师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能更直观地接收到来自本地域的人文精神或传统,会本能地产生地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教师用幽默风趣的方式,采用大学生喜爱的语言风格来表达,进而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堂外,可以打造关学文化资源库,进一步丰富思政课育人元素,开拓一批具有育人实效性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基地,如西安工商學院于2014年成立关学研究中心,以高陵关学文化为依托,与高陵党史博物馆、高陵文化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博物馆建立了合作育人实践基地。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关学文化相关问题,运用网络载体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在释疑解惑、凝聚共识的过程中用文化滋养新时代大学生。将关学文化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提升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和获得感。
(三)从教学载体上融合,实现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形式有效贯通
将关学文化融入思政课,既需要内容的融合,更需要体现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载体。在教学中,将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网络载体和活动载体有效融入传统的课程载体中,提升思政课紧跟时代步伐的生机和活力。在网络载体中,可以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宣传推动作用,首先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关学文化网络资源,如优秀的电影电视、综艺节目等文艺作品将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合,具有受众面广、传播途径快、影响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可以将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认知方式“微载体”运用到教学中,借助关学文化资源,打造网络思政育人新平台,开设关学文化网络共享课程,在传统课堂外打造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网络育人新空间。对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来自网络的教学资源。因此,民办高校可以开设以关学文化为主题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或短视频平台,用漫画、实时照片、视频、文章等方式,定期推送具有思政育人效果的内容,潜移默化地改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在活动载体选择方面,可以结合思政教育将关学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中,比如可以将相关内容展示在学校的新闻栏、宣传栏、广告牌、灯箱上,做到润物无声[4]。还可以借助校园活动让关学文化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比如举办具有关学文化特色的知识竞赛、书画展或民俗展,举办具有特色的历史故事座谈会和讲座等。其次可以将多种活动载体有效融合,如组织学生观看关学文化精彩视频,做课堂演讲,读经典著作,开展唱传统文化歌曲,讲传统文化故事,进行关中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调查等关学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关学文化展览馆、关学文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追踪关学文化历史遗迹等以体验式为主的活动。
此外,还需加强教师培训,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打造一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新媒体环境下,关学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必须建立机制体制,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能力,加强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运用好高校在思政教育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关学文化知识的“两课”教师、团委、学生处以及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高校传统文化相关专业教师应在专业教育中加强关学内涵价值教育,为关学文化的普及宣传发挥力量,同时应强化兼职教师的建设,通过高校教师和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民间艺人、技艺大师等的沟通交流,为大学生关学文化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支持[5]。
总之,推动关学文化融入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又能有效利用当代新媒体新技术,更有助于拓宽教学教育途径和平台,帮助大学生将关学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45.
[2] 李文静. 山东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 山东青年,2020(03):57-58.
[3] 谢守成,程仕波. 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培育途径探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2):67-70.
[4] 明成满,赵辉.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J]. 教育评论,2019(02):112-116.
[5] 骆岩. 新媒体时代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06):95-97.
(荐稿人:闫海霞,西安工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与实践项目“关学文化融入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21SPWSKT-C-7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丹(1985—),女,硕士,西安工商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逯爽(1976—),女,硕士,西安工商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马星(1985—),女,硕士,西安工商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