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模式下广西高职粮食检验人才培养研究

2022-05-30 05:51:26陈宁春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引述了粮食行业人才供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指出当前广西粮食检验人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坚持人才兴粮的战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运作,推进校企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实施粮食检验人才扩量提质工程、推行现代学徒制等措施,以解决广西粮食行业检验人才紧缺的突出问题,促进广西粮食检验人才培育和发展。

【关键词】广西粮食行业 粮食检验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集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4-0117-04

《“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和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基层职工年龄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涉粮涉储院校数量有限、分布不均,专业学科建设参差不齐。行业人才队伍基础薄、投入少、教育培训条件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现代粮食产业和国家储备事业发展需要”,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另外,人才发展主要预期性指标表明,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2020年从业人员总数为195万人,2025年要超过220万人;2020年长期职工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35.3%,2025年要大于40%;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20.4%,2025年要达到28%。以上信息可见,国家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迫切需要实施高技能人才倍增工程。

当前,广西粮食检验人才紧缺,基层业务骨干断层,严重制约行业健康发展。为此,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广西唯一一所涉粮高职院校,必须发挥学院人才培育的核心作用,依托广西粮商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的各方力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办学导向,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的教学要求,承担粮食检验人才培养扩量提质的重任,以实际行动推动“人才兴粮”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推动集团实体化运作,构建校企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集团于2020年10月获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批准成立,旨在推进广西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做优做强广西粮食行业职业教育事业,更好推动广西粮食产业发展。集团由学院牵头,汇聚13所本土职业院校、54家企事业单位以及广西粮食行业协会等共71个成员单位,实力雄厚。

广西粮食检验人才的培养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有利于激发成员单位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的积极性,深度探索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手段,创新“合作办学、协同育人、促进就业、发展共赢”的紧密型集团办学机制,加快粮食检验人才培育扩量提质的步伐。

(一)探索集团合作办学新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新模式

在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指导下,学院牵头制定集团三年发展规划,确立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明确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明晰各方职责和保障措施,定期检查督办工作任务,制定运行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退出机制。

根据集团的发展规划,由学院牵头,会同各成员单位共同对涉粮涉储相关专业,尤其是粮食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认为构建行校企“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等多维立体协同育人新模式,能有效提高集团引领粮食检验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

(二)发挥学院牵头办学作用,推进行校企多主体育人新模式

学院联合集团成员单位加快推进行校企多主体育人模式,共同研究、制定粮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力度,建立兼职师资库,提高行业企业导师比重,探索双师双线运行机制;着力优化教材体系,实施校本教材建设工程,同时开发校企共研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云教材、职业技能手册等新形态教材,建立教材动态更新机制,打造立体化特色教材体系;完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无缝对接行业标准、市场需求,引入节点实训教学方法;强化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衔接,促进教学过程、生产过程与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加大校企共享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创新多方投入、收益共享新模式,共同打造广西粮食检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三)激发成员单位内生动力,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推进集团化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难点在于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和参与度。为了破除企业人才培养主体作用不突出、重引进轻培养的弊端,集团除了优先保证成员企业的用人需求,还要创新合作机制、夯实合作基础、服务企业发展,保障企业合理获益。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创新订单班组建模式,明确粮食检验人才定向培养的数量和对象。学院与企业按比例分配学生的学费,体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收入分配机制。二是探索建立办学投入激励机制,鼓励合作单位可以通过人才、资金、场地、技术等多种形式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长效办学投入机制。三是坚持共建共享机制,努力促进集团共研粮食检验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改革,共享人才、设备和科技成果资源,共建教育教学和技能培训团队,共搭招生就业和创新创业平台,共建实习实训和科技研究基地,共同实施职业教育和产业研究的深度校企融合模式。四是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度。企业导师可以到学校上课,通过教学环节提升能力和技術水平;学校教师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实施教学相长、互利互惠的骨干素质提升工程。五是为集团成员企业职工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学院负责企业粮食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提供职工学历教育层次提升的机会,拓宽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全方位体现集团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六是学院扶持粮食检验横向项目申报工作,多方参与企业粮食检验项目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二、发挥集团合作办学优势,实施粮食检验人才扩量提质工程

面对广西粮食检验人才紧缺的问题,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学院采取有效措施对粮食检验人才培养扩量提质,最便捷的方式是充分发挥集团各成员单位的优势。学院通过粮食检验人才供给调研,加大职教改革力度;通过强化粮食检验专业宣传,推行现代学徒制;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有效保障人才供给,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发挥集团引领作用,定期开展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人才需求动态,适时发布广西粮食行业人才需求计划,凝聚各方資源和力量,支持学院粮食相关专业群争创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促进学院办学与行业、企业需求相结合,有效增加粮食行业人才供给。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行业发展为己任,精准对接粮食检验人才供给,加快粮食检验人才培养,提升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制定粮食检验人才培养计划,按照需求的数量确定一定比例的行业、企业订单班或委培班。行业或企业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多种扶持方式加大对学院粮食检验相关专业办学资金投入的力度,快速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实现对口精准就业。创新订单班组建模式,增加订单培养规模,建设集“职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为一体的区内一流粮食检验职工培训基地,打造“立足广西、面向西南、辐射东盟、服务‘一带一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粮食检验职业教育新高地。

(二)加大专业宣传力度,推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

以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等粮食行业重大节点和大型活动为宣传契机,由集团统筹,会同学院、广西粮食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大宣传广西粮食行业高速发展的良好前景,加大宣传涉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加大宣传粮食检验岗位的紧缺程度及良好的就业前景,提高社会对粮食行业的认可度,提升市场对学院人才培养认可度,增加学生及其家长对粮食检验专业的认可度。学院还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周、粮食行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等多种渠道加大粮食检验专业招生的宣传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坚定更多的考生立志投身粮食行业的信心,下定报读粮食检验专业的决心。

学院与粮食检验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和制定人才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方案,根据合作企业需求,共同招生与招工,探索招工与招生同步或先招工再招生等多种招生形式。组建粮食检验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入学后由企业导师到学院进行企业宣讲,按照双选的原则建立学徒关系,明确学生在读期间既是学院学生,又是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签订“院企生”三方协议,明晰三方职责,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

(三)实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办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等多种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粮食检验专业的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为涉粮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为广西粮食行业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要更加注重粮食检验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如毕业生的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在集团内的就业率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质量跟踪,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分析,定期召集集团相关成员单位进行研讨,不断完善和修订粮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持粮食检验专业高效可持续性的发展态势。

三、推进集团一体化办学,推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

学院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度试点单位,借助集团办学的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强化资源共享,探索粮食检验人才集团一体化协同育人新模式,提高粮食检验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

(一)推行“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学院和订单企业的各自优势,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校企双方统筹利用人才和资源,健全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如教学管理、学徒管理、学籍管理等制度;共同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标准和方案,如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导师标准、质量监控标准等;共同制订和完善“工学交替”联合培养计划,共同推进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建设,共同研究协同育人培养方式,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建立校企分工协作、联合培养粮食检验人才的“双主体”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二)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粮食检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1+2”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全过程协同育人。学生第一学年在学院进行通识课程和部分理论基础学习,第二、三学年进入校企双方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学习,学院负责三个学年全部实训以外的课程教学,合作企业负责全部实训教学和就业衔接工作,同时通过订单班的企业导师带学徒的方式,实现学习、实习、就业的高度契合、无缝连接,学徒也可以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时间到企业与企业导师跟班学习,作为学生社会实践锻炼的主要形式。学院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学徒技能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对口就业比例。

(三)推进校企“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聘用、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机制,形成校企人才互聘互用互动的管理机制。

在区内遴选熟悉粮食检验专业技术的、符合企业导师条件的企业业务骨干组成集团粮食检验专业企业导师师资库,优先选用历届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粮食职业技能竞赛的、参加区级粮食职业技能竞赛的企业职工以及已经取得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的高端职业技能人才。在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指导下,集团应出台政策支持企业人才兼职学院粮食检验企业导师。一是集团对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先设置一定数量的粮食检验专业专职或兼职的企业导师,具体负责实施高职粮食检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二是集团委托学院或企业对粮食检验企业导师加强工作考核,要求企业导师每年必须完成定额工作量,将企业导师的奖励性绩效与考核结果挂钩;三是鼓励优秀的企业导师到学院授课,由学院计发课酬,并将教学工作量计入企业工作量考核,长期从事校内教学的企业导师经考核优秀,可由学院颁发客座教授的聘书,提高课酬标准,按比例奖励企业的工作量,条件成熟的可以调入学院担任专职教师;四是企业导师工作绩效考核要列为企业职工评价、岗位晋升、职级聘用、工资晋级考核的重要指标和依据,企业导师工作成效显著的应当优先考虑;五是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在粮食检验人才培养扩量提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对促进粮食检验毕业生实现对口就业的企业给予奖励,在企业考核、企业发展中予以重点扶持,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企业深度参与粮食检验职业教育。

学院粮食检验专业教师根据研究方向及实际情况,指定教师与合作良好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机制,由其负责协助企业遴选导师、安排企业导师工作任务、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对接顶岗实习岗位安排并负责学生的项岗实习指导及后续的预就业和推荐就业等一系列工作。学徒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可安排教师到企业驻点负责管理职责,同时规定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企业实践,在职称评审时可作为硬性条件进行考核。

(四)推进集团校外教学基地建设

在集团成员单位中,依托粮油检验技术权威单位广西粮油质量检验中心、粮食行业龙头企业南宁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申报建设粮食检验现代学徒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推进粮食检验人才实践性教学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努力建成集实验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职业技能竞赛、实践性教学校外住宿区、校外研学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随着区域经济和粮食行业的不断发展,粮食检验人才的培养在初步满足了数量需求后,仍将持续担负着提质培优的艰巨任务。学院要坚持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的战略,坚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粮食检验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粮食行业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懿.基于工作岗位能力培养的“粮食质量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食品,2021(7).

[2]刘文妮,刘亮亮,郑震君,等.关于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粮油食品科技,2021(29).

[3]张令,周艳,王明璐.基层粮食检验人员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

[4]魏林,杨洪立,关天琪,等.行业背景下职业院校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1).

注: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西粮食行业检验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GXGZJG 2018 A0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宁春(1975— ),广西南宁人,硕士,副教授,现就职于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和食品检验。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8:46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18:26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1:02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4:53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5:31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2:38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