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中国之问”的三重解答

2022-05-30 10:48:04王虎学王薪岩
先锋 2022年8期
关键词:道路马克思主义特色

王虎学 王薪岩

【专家简介】

王虎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人学、价值与文化研究,出版个人学术专著《马克思分工思想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名”与“实”》、《人的社会与社会的人》、《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等5部,出版个人译著《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起点》等3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需要解答的新问题,“中国之问”是对这一系列新问题的理论自觉和政治自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分别侧重且集中解答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之问、中国的国家治理之问、中国的理论创新之问。解答“中国之问”对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之路”解答的是中国发展道路之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的发展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期间涌现出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许多救亡图存的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党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胜了一场又一场风险挑战,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伟大成就,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开拓创新之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表明,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任何艰难险阻都没能阻挡住党和人民前进的步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康庄大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需要、勇于推进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开拓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之治”解答的是中国国家治理之问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除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在于实现了“中国之治”,在于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

中国之治在于把握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首先,新发展阶段是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意味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进军。其次,新发展阶段依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快速发展,我们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空谈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級阶段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最后,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目的是揭示其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同时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国之治在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首先,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一致性。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拓前进。其次,全面的生产需要全面的发展理念,以人为目的的生产需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新发展理念在人的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最终又指导人的探索实践。从整体性出发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要站在人民至上的高度,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后,新阶段、新起点带来新发展、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贯彻新发展理念,要考察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准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之治在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有诸多基本特征,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为此,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战胜一切风险挑战。要坚持自主创新,走出前人没有走出的路,交出前人没有交过的答卷。构建新发展格局有诸多对内举措,最核心的是保持国内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为此,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目标任务,推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但是,强调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不能放松需求侧管理。为此,要坚持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有诸多对外举措,最重要的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此,要坚持以“一带一路”平台为契机,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纵观这些举措:保持国内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便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的是确保国内经济循环通畅,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之理”解答的是中国理论创新之问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讲好中国之理要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中国自身发展道理。

讲好中国之理要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以现实的人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和归宿,主动用实践的观点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回答中国之问,讲好中国之理,要学会、弄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做到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敢于斗争、勇于胜利。

讲好中国之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最宝贵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以中国为观照,立足中国发展实际,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新时代,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新时代党和人民的行动指南。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讲好中国之理要讲好中国自身发展的“好故事”,傳播好中国自身发展的“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践证明,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风险挑战;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解答“中国之问”还要回到中国自身的发展实际,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是对“中国之问”的集中解答。新时代新征程,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一定能够以昂扬的姿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自信自强地解答好“中国之问”。

〔作者王薪岩,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猜你喜欢
道路马克思主义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0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 06:30:00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完美的特色党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