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坚守”:彰显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中的优良品质

2022-05-30 10:48杨合
新闻潮 2022年8期
关键词:坚守媒体融合传统媒体

杨合

【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作为传统媒体,只要不断坚守党性原则、坚守创新思维、坚守正确舆论导向、坚守内容为王、坚守舆论监督,就能占领舆论高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汇聚优质的新闻内容,全方位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在融合发展中彰显传统媒体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坚守;优良品质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些传统媒体因为创新不力,以致影响力式微,经营发展举步维艰。面对严峻挑战,传统媒体既要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强力推进融合发展,又要坚守党性原则、坚守创新思维、坚守正确舆论导向、坚守内容为王、坚守舆论监督,主动建设和占领宣传舆论高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汇聚优质的新闻内容,全方位服务好受众,实现从办媒体向办平台跨越,全方位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巩固地方主流媒体价值传播“定盘星”、舆论引导“压舱石”的作用,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和使命。

一、坚守党性原则,夯实传媒安身立命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传统媒体应发挥党的“耳目”“喉舌”功能,站稳“党媒姓党”的报道立场与宣传基调,实质就是要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主导权,这是主流媒体安身立命的基础和生存发展的根本。在全媒体时代,作为党在新媒体舆论场中牢牢掌握领导权的“利器”,主流媒体必须自觉宣传党的决策、方针,主张报道立场与宣传基调,始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一直以来,《河池日报》坚守党性原则,自觉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对标对表上级媒体,突出谋划重大时政报道。2021年,与《广西日报》达成合作协议,于区内地市党报中率先在头版重要时政新闻编排与中央及自治区级主要媒体对标对表,彰显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以實际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同时,紧盯中央、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结合地方发展特色、成效,全媒策划,精锐尽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5月20日,新华社播发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的消息后,河池日报社立即行动,进行重大主题策划,安排旗下新媒体平台及时转发,并由报社领导带领骨干记者前往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采访。赶到环江,记者采访完该县主要领导后,立即赶往毛南族发源地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采访了10位参与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的群众,以及乡领导、村委干部,并拍摄新闻图片和视频。采访一直持续到当晚9点,记者连夜成稿,次日凌晨及时在各个平台发布。为凸显这一重大新闻的影响力,编辑与前方记者密切沟通联系,最终决定突破常规,报纸采用连版的形式,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展示毛南山乡脱贫成果,图文并茂、层次分明。同时,通过由10张“笑脸”图片组成的版面“笑脸墙”,展示毛南族干部群众在党的好政策扶持下,自力更生过上好日子的奋斗历程。版面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美观大气,表达了毛南族群众脱贫摘帽迈向新生活的喜悦之情。

随后,河池日报社旗下的河池网也跟进策划,重磅推出《奔小康的路上,我们没有掉队!》网络新闻专题。专题开设《指示》《反响》《行动》《风采》《言论》5个重点栏目,整合编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采编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新闻等,全面展示河池各地各族群众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昂扬奋进的斗志夺取脱贫攻坚战最后胜利的经验做法。专题页面磅礴大气、内容精彩丰富,指引栏目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毛南族“顶卡花”为底图、相关版块使用特色图示或标志性风光图,极富地域特色,为地方社会各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营造了浓厚的网上舆论氛围。该网络专题共编发新闻信息230多条(含视频20余条),其内容同步在报社旗下多个新媒体平台展示,总阅读量近150万人次,联动传播构建全矩阵报道的传播格局,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在2021年度各类好新闻评选中,该重大主题报道涉及的新闻、版面、网络专题均获评省部级新闻奖。

二、坚守创新思维,融合创新稳固新闻宣传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媒体时代下,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泛社会化,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受到挑战。主流媒体要稳固占据舆论宣传高地,必须积极创新,尤其是处于发展基础薄弱地区的传统媒体,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传媒行业面临大变革,做到“弱鸟先飞”才有希望。基于此,河池日报社坚持融合创新,逐步建设并完善全媒体基础平台,积极申报相关传播资质,创新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以适应全媒体传播语境,优化改造采编流程服务全媒体生产。

强化基础创新。河池日报社长期坚持推进新媒体平台建设,建设全媒体传播矩阵,总用户量超90万,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占领地方媒体新闻信息传播制高点,党管主流媒体舆论宣传主阵地得到稳定巩固,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与此同时,主动对接,完善软硬件设施,率先成为广西地市党报中成功申报并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和“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两项网络运营主要资质的单位。2021年又对接广西日报社,在全区地市党报中率先把“头条河池”客户端内容同步到“广西云”平台,融入广西“一朵云”数据中台,使河池新闻第一时间链接到“广西云”融媒体平台,全面提升河池地域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近年来,河池日报社先后荣获广西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和全国第二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全国地市报“走转改”先进单位等称号。

强化语境创新。互联网、手持移动数字终端等新型传媒广泛普及,传统媒体“一稿通打天下”的模式已不再适宜,而应根据平台和受众特点,将时效性、针对性、精准度、承载和表达方式等融入新闻信息采集、编(剪)辑、播发全流程,才能使内容更贴近用户、形式更吸引受众。河池日报社对于重大政策性主题,在报纸上开专栏、在新媒体上设专题,引导各方宣传力量,推出大量集政策性、指导性、示范性、鲜活性于一体的新闻作品,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心声有机结合起来,为顺利推进当地各项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体现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于阶段性重大宣传主题,则加强策划,在新媒体上集中播发视频、H5、画报等互动全媒产品,“轰炸”地方各媒体平台和信息圈群;在报纸上打破常规展现成效、重要数据图表化、引入二维码,实现内容扩容、强化网络互动,迅速在社会掀起宣传热潮。对于事关民生的系列主题,则采用相对灵活的多种形式为受众解读,如在报纸上用文艺作品、理论文章、系列评论来阐述相关政策与民生的关联性;在新媒体上用“干货”梳理、一图读懂、“说文解字”、记者探访等形式找准政策与民生的契合点,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让宣传既有力度,又有广度,更有厚度。

强化制度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积极拓展影视创作业务,河池日报社将原属全媒体中心的视频团队分离出来单设影视创作中心,成为广西14家地市级党报中首家拥有专门从事影视创作部门的机构。此外,还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如每年拿出一定的编制,畅通特殊人才引进渠道,解决部分优秀采编人员入编难题。

三、坚守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进入新时代,网络数字科技飞速发展,传统媒体的主流信息传播渠道被互联网平台分流,传统媒体的优质受众正在逐渐流失,舆论引导的难度加大、成效减弱。面临如此严峻的压力与挑戰,传统媒体需要在多元交锋的舆论场中掌控话语权,在服务社会民生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持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公信力、感召力。

2017年6月,记者得知有不少“老外”到河池考察扶贫工作后,经过细致调查了解,发现“老外”能到河池考察,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事业和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具体体现。对此,河池日报社精心策划,积极准备,派记者独家采访到过河池考察的多个亚非国家官员,采写并刊发消息《河池脱贫经验“出口”亚非国家》,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还获得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官员来电充分肯定。该作品获评2017年度广西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21年,为做好建党100周年宣传,《河池日报》在“七一”当天推出《百年关怀》《百年英烈》《百年灯塔》《百年巨变》等主题特刊共36个版,聚焦在党的领导下河池各地各行各业的巨变和成就,报纸以大连版形式呈现,浓墨重彩、气势恢宏,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同年,报社参与拍摄的脱贫攻坚题材网络电影《山的那边有条河》在2021第三届中国融媒创新发展年会上,入围优秀融媒最佳深度融合十佳创新案例。2021年4月,该片在搜狐视频正式上线,获得80万人付费的点播量。

四、坚守内容为王,全媒记录时代发展强音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信息传播永远是媒体的重要功能,优质内容始终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即便进入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只要练好“内功”,切实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坚持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感悟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就能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情感、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在记录时代发展强音中不断发展壮大。

河池曾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长期以来,脱贫攻坚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改善民生需要打赢的最大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河池日报社的记者团队坚持深入农村基层、深入脱贫一线、深入群众生活,采写了大量内容扎实的新闻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后,河池日报社在着手开展好重大策划之外,还努力寻找民生“小切口”来展现新时代“大幸福”。经过反复甄选,决定以毛南族发祥地下南乡92岁毛南族老人谭运日坐着轿子被人抬出大山搬进新家的故事为切入口,通过新闻漫画的表现形式,还原老人从最初的疑虑和不舍,到响应政府号召,怀着美好憧憬,坐着轿子搬出大山,在易地搬迁安置点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作品以“家”的变迁为主题,表现决胜脱贫攻坚伟大战役带来“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巨大变化,最后以“只有国的强大才能带来家的幸福”升华主题,深切表达了以谭运日为代表的毛南族同胞脱贫致富不忘本的感恩心和家国情。该新闻漫画作品内容政治站位高,角度独到,图文设计精美,画面语言流畅,社会普遍反映良好,兼具政治性、时代性、新闻性、贴近性和审美性于一体,获评2020年度广西新闻奖一等奖。

五、坚守舆论监督,网络问政建起党群“连心桥”

舆论监督报道是新闻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日常新闻宣传报道的一项基本职能。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要把握好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统一性的关系,设法用好舆论监督这把“利剑”,才能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基层百姓解难。在网络媒体兴起初期,社会公众维权意识和个性诉求逐渐高涨、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不断增强,亟须借助互联网平台来表达所期所盼。此时,社会管理者也应秉持对民负责的态度,俯身向下,转变观念,着手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络问政”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网络问政以问题为导向,回应群众关切,督促政府职能部门直面问题、即知即改、履职尽责,这与传统媒体承担的社会职责和服务理念相契合。不少传统媒体积极参与网络问政建设,畅通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来提升自身影响力。河池日报社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设并运管网络问政平台,初步发展成全媒体问政、全社会监督的舆论场效应,有力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同时增强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011年4月2日,在河池市党委、政府主导下,河池日报社在河池网开设“网络问政”专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保障人民群众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政民互动,成为党委、政府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问政,河池市解决了一大批民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2020年4月2日,全新的河池“网络问政”融媒体平台应势而生,成为河池市党委、政府畅通与人民群众“连心桥”的又一重大创举。融媒体平台设置有“问计于民”“问政部门”“留言领导”“热点追踪”“问政排行”五大主打版块。网民可实时通过PC端、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政府门户网站和县(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等渠道登录平台,以视频、语音、图片和文字等方便、快捷的方式,实现移动端全媒体问政,部门即接即转即办,确保反映的问题有回音、有着落;群众还可以在平台上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针对问政办理查询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提升问政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此外,河池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党委、政府一把手集体实名入驻平台,实时接受和办理群众留言。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河池网络问政融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其作为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作用,及时回应群众呼声,纾解群众情绪,化解群众疑虑,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目前,网络问政融媒体平台实名入驻部门1266个,“问政部门”版块共受理网友提问1832条,办结问题1777条,办结率达96.9%;“留言领导”版块共审核通过网友留言82条,部门已答复80条,答复率97.5%。

为提高问政实效,河池日报社积极整理相关部门回应网友提问的内容,并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开展监督类新闻报道,在报纸和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网络问政·记者追踪》和《网络问政·部门答复》栏目,完善了党政主导、媒体监督的“双轮驱动”问政机制,推动问政工作在新时代下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运行,也进一步增强自身权威性和影响力。2021年以来,“网络问政”工作成效和相关经验获得《光明日报》、新华网、《广西日报》等中央及自治区媒体的报道推介。

(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坚守媒体融合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中国留学生“坚守”克里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