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东
摘 要:读本有助于中小学生系统学习与掌握某一学科或者某一专题知识。策划与出版中小学校读本类图书是出版社传播文化、服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美育》读本的策划与出版为例,阐述出版社如何通过关注国家、社会发展要求以及教育政策风向,洞察市场需求,进而约请权威专家学者,把握美育的内涵和真谛,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一套系统的美育课程体系,为中小学美育教材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读本 选题策划 美育
读本,顾名思义,就是帮助读者学习某一方面知识的书籍。对学校教育来说,课本也是读本,但是读本不限于课本。学校读本大多是就某领域或者专题方面的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学习的图书。如,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越来越得到重视,于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就应运而生了。再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在校學生掌握的新知识越来越多,有些新的知识需要有专门的读本来学习,于是就有了科学素养读本、网络安全知识读本等。还有一类读本,与国家某一阶段的大政方针以及教育政策紧密相关。比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很多学校开设了生态环境课程,那就得有相应的环境教育读本。再比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很多出版社策划了关于青少年党史教育的读本,为在校学生学习党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综上,专题读本对中小学生系统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拓展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出版社在进行读本类图书开发时,应敏锐洞察教育政策的变化和学校教育需求,策划出版高品位、有特色,引领某专题和领域方向的精品读本。文章拟以《美育》为例,探讨读本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
一、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方针,洞察市场需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版人要有时代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要时刻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通过策划选题、出版图书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
(一)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新时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肯定了美育对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1]。中华美育精神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给人以向善、向上、向美的引领,具有很强的时间穿透力和生命力。传统美育重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通过培根铸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019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着重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意见》指出:“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2]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学校美育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完善课程设置、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加强教材体系建设,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
美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提高素质乃至于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编写并出版一套弘扬传统美育精神、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的美育教材读本就成了出版社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是编写美育读本、开设美学课程的重要契机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发布“双减”系列政策,其在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同时,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体现。一方面,“双减”做了“减法”,减轻了学生负担;另一方面,中小学在具体实施中,也要做好“加法”,落实素质教育,发挥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而又有个性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小学生除了通过户外锻炼、参观考察、劳动实践活动来进行素质教育的提升,同时也要接纳系统的素质教育课程的教育。出版社承担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服务教育的使命,是服务教育事业、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出版社有丰富的专家资源和图书选题策划的经验,组织专家、学者为中小学编写一套高质量的美育读本既是助力“双减”、服务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出版业关注教育发展,为教育提供服务的表现。
二、打造精品图书,引领教育前沿
出版专家聂震宁先生一直呼吁,做图书就要做精品书,他给精品书的定义为:“所谓精品书,就是有着一流的内容、一流的编辑、一流的校对、一流的印装、一流的推广、一流的评价的标志性图书。”[3]他对精品书的评价,是将一流的内容放在首位的。而中小学读本类图书,作为直接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读物,其内容品质显得更加重要。
(一)紧抓美育的内涵,塑造美好心灵
打造一套美育读本,首先要弄清美学的内涵和核心,才能有的放矢。美学的内涵和核心是什么呢?在之前的学校美育实施中,往往认为教学生唱歌、绘画、弹奏乐器、做手工就是美育。诚然,学校里的这些艺术教育都是美育的一部分,并不是美育本身。
那么美育的内涵和核心是什么呢?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美育归根结底是心灵的教育。中华传统美学一直把“心灵美”放在首位。美育作为“五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超出一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其目标是引发心灵的自由和创造,激发情感的共鸣和升华,从而养成和谐完满的人格。就像美学大家宗白华所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4]
而心灵美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爱,中华传统儒家文化,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仁爱思想的传承。爱是推己及人,然后延伸到万物的,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我们的美育,就是要塑造美好心灵,让中小学生具有一颗善良的、美的心灵,从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热爱人生开始,进而懂得爱父母亲人、爱老师同学、爱花鸟虫鱼、爱祖国山河、爱世界万物。
(二)约请权威专家,注重特色创新
前面说到,做一套精品读本,首先要有一流的内容,而一流的内容来自哪里呢?当然是一流的作者。美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审美活动产生的,可以说自古有之,即使从1912年首次将美育纳入教育体系以来,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其专业性还是非常强的。出版社编辑要约请权威的专家作者团队,才可能打造出一套高质量的美育读本。首先,编写者必须要有深厚的美学理論造诣,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搭建美育读本理论框架;其次,仅有美学理论还是不够的,还要深谙教育理论,能够将美学知识、能力、素养等潜移默化融入读本中,形成课程体系。这套《美育》约请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叶朗教授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顾春芳教授担任主编,并邀请教育学、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专家、教师以及中小学校教育教学一线的艺术老师参与编写。
在文学艺术领域,唯有特色创新,才有其价值,同样,我们打造一套读本,也只有具有独到的特色和创新,才有其出版的意义。这套《美育》是由当前美学界和教育界知名专家全新编写,处处体现着创新。其中有两点,笔者觉得有必要提出来着重说一下。其一,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读本尤其注重体现民族特质和传统文化。在这套《美育》读本中,祖国的大好河山、传统园林建筑、传统美食、传统诗词书画、传统节日文化以及传统乐器等都是重点介绍的内容。其二,艺术经典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心灵创造,具有超越时空的精神文化价值,艺术经典的教育在这套《美育》读本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学习艺术经典,可以触动心灵的善良,产生震撼心灵的美学特征,从而使人产生共鸣。艺术经典往往会超越时空,跨越国界。因此,读本注重弘扬中华传统美育精神,却不拘泥于传统文化,而是广纳古今中外的艺术经典,读本引导同学们一起“谛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欣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阅读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的作品,通过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心灵进行对话,去寻找人生的意义,追求美好的崇高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探求美育真谛,引领美育方向
目前学校的美育大多是以艺术课程作为支撑,其方式主要停留在开展美术课程和音乐课程。随着美育观念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单纯的艺术课程已经不足以适应时代发展对美育的要求。当前,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热衷于追求“艺术特长”,进行钢琴考级、绘画考级等,目的是为了孩子能够升学加分,或者作为“艺术特长生”进行升学。这种功利化的“美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有时反而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扼杀其艺术天赋。
美育的真谛在于引领人在超越功利、心灵自由的精神状态中,感知内在灵性,提升人格修养。在这套《美育》读本中,编写者注重通过引导青少年在自然和艺术的世界里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从而提升精神境界,寻求生命意义,树立人生信仰。这正是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学校美育指导思想。
三、构筑读本内容体系,助推学校课程建设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美育教材体系建设,指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围绕课程目标,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注重教材纵向衔接,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5]
这套《美育》读本遵循意见要求,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这11个学年,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知识内容体系。为了便于学校开设课程,读本每个年级分为上、下两册,对应上、下学期,共22册。每册包括“神圣自然”“审美空间”“美的艺术”“传统文化”“美好的我”和“人生境界”六个单元。这六个单元,从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建筑到品味艺术经典、传统文化,进而指向人的心灵世界和人生境界的全面提升,循序渐进,探索艺术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每一单元最前面是一段导语,以简明扼要的文字、经典的语录,引出课文,吸引读者的兴趣和引起阅读的欲望。课文根据单元主题,带领读者走进自然风光、艺术殿堂以及伟大人物的内心世界。接下来的“经典赏析”一般选择围绕单元主题的名家名篇,让读者沉浸在美文中欣赏和感悟美。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丰富美育和艺术实践活动,每一单元的后面还设置了“交流与互动”“体验与实践”以及“笔记与报告”版块,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美学经典的基础上,提升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
相比其他的教材和读本,这套《美育》在内容、图片和版式设计方面本身就是“美育”的体现。在编辑进行装帧设计时,特别强调精品内容和精美形式的完美结合。读本每一单元都设了一个小扉页,小扉页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有一幅古朴典雅的小图和一整幅绚烂多彩的大图,既代表两种风格,又形成一种视觉的对比。读本在课文以及“经典赏析”版块,均配有与主题相得益彰的精美图片,“笔记与报告”版块多以表格形式呈现。版面清新疏朗,给读者在视觉上以美的享受。
综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小学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要求,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上好美育课,这就需要编写一套系统的美育读本。这套《美育》读本正是出版社基于意见要求,落实读本研究和编写工作的积极尝试,这也必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美育课程走上现代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系安徽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