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少儿科普图书编辑力的创新路径

2022-05-30 03:25邹源
出版参考 2022年8期

邹源

摘 要:少儿科普图书是我国图书市场中增长潜力最强劲的领域之一,编辑作为原创少儿科普图书从策划到出版、营销的全流程引导人,需要结合新时代要求,从诸多方面提升编辑力。本文探讨了编辑从选题策划、挖掘作者、内容呈现、全流程营销等方面出发,提升少儿科普图书编辑力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科普图书 编辑力 出版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1]

科普童书是面向儿童传播科学的重要途径。作为少年儿童接触科学、认知科学、了解科学的启蒙读物和学校科学教育的有益补充,科普童书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青少年文化素质、增强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育后备科技人才意义重大。

据开卷数据,从1999年到2020年,少儿科普百科类图书的动销品种数逐年增加,在2020年达到54313个品种。同时少儿科普百科占总体市场的码洋比重也从1999年的2.15%上升到2020年的6.06%,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并连续13年保持增长。而2021年1月之后,少儿科普图书在儿童图书中的码洋比重已经超过儿童文学,成为少儿类图书的第一大细分类。据北京开卷数据,2022年1—4月,少儿科普百科类的码洋比重依然超过少儿文学类图书。

而在不断扩大规模的科普童书市场中,引进版科普童书一直占据大半壁江山。如2014—2017年当当网少儿科普畅销书排行榜前100名中,引进版图书约占80%,原创图书仅占20%。[2]近年来这一现象有所改变,原创科普童书质量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与引进版图书的占比差距明显缩小。如在2019年和2020年当当网和京东童书畅销榜中,引进版科普童书上榜11套(种),占比50%,本土原创图书上榜10套(种),占比45.5%。[3]

想要在激烈的科普童书市场竞争中突围,作为少儿科普图书从策划到出版的全流程引导人,编辑人员需要具有专业整合能力,不仅要有高度的科学敏感性,还能寻找、发现合适的作者,并关注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在稿件的加工阶段用高水平的文字能力组织稿件,同时具有全流程营销的意识。本文将从选题策划、挖掘作家、内容呈现、全流程营销四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少儿科普编辑力。

一、提高选题策划的敏感性

科普编辑要养成了解科技发展的习惯,以此保持对科技的敏感性和创新思维。在不断的市场调研中明确受众市场与读者定位,在此基础上策划出符合少年儿童需求的选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紧盯社会热点,增强原创选题策划敏感性

相对于报刊来说,图书出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社会热点话题的把控方面相对薄弱。

编辑首先可以通过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运用,及时了解科学领域的先进研究进展,并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如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依托大数据而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是科研、教学关注的热点。童趣出版公司适时推出了中国大数据专家涂子沛的《给孩子讲大数据》《给孩子讲人工智能》,以有趣的故事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孩子普及前沿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

其次,也可以查阅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寻找某一科学领域的先进研究,比其他同行提早一步接触科学动态和关键热词,在今后的选题工作中有机会把这些热点选题发展为少儿科普图书。

2.聚焦中国科技创新成果,讲好中国故事

引进版图书的内容视角无法完全满足我国少年儿童对世界、中国的认知,我们要坚持科普内容原创,向少儿讲述自己的科普故事,帮助他们充分认识中华科技,并树立坚定的自信。近年来,我国在量子、激光、通信、人工智能、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领域发展迅速,为科普图书出版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中国高铁丛书”等,就是从我国突出的科技创新成果中策划出的选题。此外,中国特有的生物资源、地理风貌,也都可以作为重点关注和策划的选题角度。这既可以增加少年儿童对我国科技和文化的自信,也是与引进版童书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有效策略。[4]

3.注重品牌化与系列化的开发

回顾少儿科普百科类图书近几年的畅销榜单,名列前茅的畅销作品大多套系化特征明显。同时畅销书排行榜中也时常有“老系列”的新作品上榜。这启示编辑,一方面,在选题策划时应对自身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准确定位,围绕某条内容线进行深入挖掘。例如接力社出版的“少儿万有经典文库”,起先是编辑想给孩子们出版一套科普经典,先选择了《物种起源》,并找到古生物学家、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苗德歲创作。《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出版上市后收获社会各界认可。编辑和出版社随后陆续邀请各研究领域有建树的专家学者,遴选对人类文明进程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经典著作再度开发利用,《天演论》《资本论》《本草纲目》等深奥难懂的巨著被改编成通俗易懂的“少儿彩绘版”,走进了青少年的视野。这个品牌的创建,有助于编辑在特定领域内更深入、更方便地开展创新。

另一方面,可以抓住产品线,从内容特点中找到好的切入点,从图书、数字产品、周边衍生品等进行后续策划。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畅销知识漫画“大中华寻宝记”系列,就延伸建设了地理漫画图书(《内蒙古寻宝记》等29册)、历史漫画(《秦朝寻宝记》)、恐龙科普、神兽系列等8大产品线,并开发了同名动画片52集、广播剧45集、“中华寻宝大会”微信小程序等多媒体项目。其中神兽系列以大受孩子们欢迎的神兽形象为IP,推出了《寻宝记·神兽发电站》《寻宝记·神兽在哪里》《寻宝记·神兽小剧场》等延伸图书,及神兽毛绒玩具、抱枕、文具、盲盒等周边产品,后续还将继续推出“大中华寻宝记”系列知识小说。这也是出版机构IP运营、融合出版的典范。

4.利用平台数据提供信息支持

在选题策划之初,编辑需要必要的数据支持,以判断此类选题的市场容量及成长性,并结合本社的各种资源综合考虑其可开发性。以开卷提供的行业大数据为例,通过TOP500榜单或开卷选题模型库,可以了解该类选题的市场竞争情况。如聚焦“高铁”,截至2022年3月开卷的选题市场竞争分析如下:选题码洋比重呈上升趋势,市场集中度(即高铁类图书销售TOP5出版社的码洋占有率)高达74.46%,属于高度垄断市场,但高度垄断也并不代表其他出版社完全没有市场机会。如果整个市场体量很大,且成长性高,即使码洋占比相对较低也是值得投入的,关键是与本社已有的各种资源是否匹配。其次,了解领先出版社有哪些产品,通过分析领先出版社销售榜单的头部产品,寻找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也可以有效参与竞争。

二、发现优质作者,培养本土少儿优秀作家

确立好选题后,在组织作者与编者阶段,编辑需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联系合适的科普作家,充分调研不同作者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擅长写作的文风,以便选择合适的作者力量,做好科普读物的内容创作。

1.调动大科学家作者资源

大科学家具有专业的科学素养及最新的技术观念,是少儿科普的重要作者资源。但同时专业人士基本都长期扎根在科研项目上,如果没有大量的普及实践,很难走近孩子,尤其是低学龄和学龄前的孩子,这时编辑的辅助作用就非常重要。与重“获取”的成人科普图书不同,少儿科普作品重“吸收”和“兴趣”,不仅要为孩子提供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兴趣挖掘。在创作之初,编辑就需要为大科学家提供分级阅读的理念,并和作者一起来打磨样稿的内容、语言及框架。比如说,体例上应避免长篇大论,而是力求简短,多用小标题;让作者多讲故事,或讲解科学原理时多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出发,多用孩子能够理解的例子、比喻;多用启发式、提问式语言,引导孩子探索和求知;等等。

2.挖掘新作家

目前科普作者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和博物馆等。此外,活跃的科普自媒体,如B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也涌现了一批科普大V,他们在具备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较之传统的科学工作者更为接地气,所以编辑需要伸长触角,广泛浏览,以发现合适和有潜力的科普作者。

挖掘成人科普作家,有助于出版社快速组建作者队伍。如《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的作者陈磊,原本只想用漫画给成年人讲讲历史,并没打算给孩子做科普。他的成人读者觉得他把历史讲得很有意思,就推荐给孩子,小学生成了读者的主力军。于是陈磊开始给小朋友做科普甚至教辅书,《知识点有画面》等教辅书也成了畅销书。

随着自然教育在我国的兴起,自然教育领域也为少儿出版提供了更多作者资源。据相关资料显示,自然教育从业者学历普遍较高,具备较高科学素养,在自然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点,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少儿科普能力的创作者。此外,一些成年的自然教育爱好者因兴趣加入这个领域,并不断提升专业知识,这一群体为少儿科普选题提供了更丰富的作者资源。如国内原创自然笔记开山之作《自然笔记》的作者芮东莉,原本是一位古汉语博士,因在做环保志愿者的过程中接触到自然笔记这种形式,从此开始用画笔和文字来记录自己身边的动植物,成为了一位博物达人,出版了多部颇受好评的自然笔记相关著作。

总之,合适的科普作者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为少年儿童创作出深度与温度并存、知识与趣味兼备的科普精品。

三、坚持少儿本位,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备

在加工稿件阶段,编辑要具有科学素养和创作精神,不仅需要把控稿件内容的科学性,还要关注读物的趣味性,使文字、呈现形式和版式编排更加符合小读者的阅读习惯。

1.把握“少儿本位”的语言表达

陈述性的内容应当符合孩子的兴趣,从内容本身找到切入点。《如果国宝会说话》中“陶鹰鼎”一集中的文字:“假如陶鹰鼎会说话,它也许会告诉我们,六千年前它在熔炉内外的日日夜夜吧。今天,它就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着天工造化,展示着技巧神思,也展示着属于它自己的肌肉萌。”这种讲述方式非常有代入感,能成功吸引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而讲解科学原理类的内容,在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兴趣、解释逻辑方面则更需要技巧。

2.多种呈现方式提高趣味性

根据分级阅读理念,考虑不同年龄段小读者的阅读需求,决定图书呈现方式。如“乐乐趣揭秘翻翻书”系列,翻动卡片调动阅读积极性;“第一次发现”丛书,用“透明胶片+纸质手电筒”的巧妙工艺,激发孩子自主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实现互动式阅读。2012年接力出版社还与“第一次发现”丛书原版权方法国伽利玛少儿出版社共同开发,将仿3D技术、触控感应技术、移动定位技术融入电子书中。

此外,还可以根据图书内容,尝试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多媒体跨界合作。如《60万米高空看中国》就是一部多元融合的主题出版佳作。它首次大规模、系统性地将卫星资源运用到出版产品中。扫描书中AR展示页,就可以在关联APP中唤醒地球,让地球在掌心旋转。读者还可以从中看到运用遥感卫星技术、以超高分辨率呈现的三峡大坝、“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等令人震撼的图景。

3.图文结合巧编排

广受好评、持续畅销的英国DK科普童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将图片和文字充分结合,科学知识的表达以具象化、实景化的图片为中心,配合文字解释和说明,既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又能表达丰富的信息,便于读者理解每个主题。在具体的版式设计中,对于在同一对开中差异性较强、信息较多的内容,可以采取密集排图的方式,增强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穿插信息量较少的页面,用跨版图画的方式增强图片的视觉冲击力。[5]

四、注重全流程营销

图书营销并不是图书入库后才开始,而是在图书策划时便已启动。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市场行为,图书的营销不是单纯的销售活动,而是贯穿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6]

图书在选题策划阶段,编辑就要对图书的作者背景、作者自带可用的宣传资源、目标读者、图书所属板块及特色展开充分调研,做初步营销策划的方案。同时根据上述特点,思考营销对象、营销渠道、出版方可以利用的资源、适宜上市的时机、线下活动等。

文稿创作阶段,引导作者围绕卖点进行重点写作和打磨;掌控出版时机,与作者确定好交稿的时间节点。编辑作为文稿的第一读者,需要标出每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地方,请作者努力将这些专业性的论述转换为小读者能读得懂的语言。

编辑加工阶段,加深对图书的理解,把握全书的主旨内涵,与少儿读者的需求做好对接与表达。如思考標题、小标题能否修改得更便于孩子理解;找到适合做新媒体推广的精彩文字和图片;不断提炼宣传关键词等。

装帧设计阶段,整体的画风和装帧设计需要与文本内容契合,向读者准确传达图书的主题与定位。以中草药主题的童书为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神奇的草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故事,画面中的角色造型、服装和建筑却充满了浓浓的异域风情,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碰撞和偏离感。同样主题的《小药童的秘密花园》,故事与角色设定则更符合主题的东方元素,而且画面软萌可爱。

了解细分渠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推广。少儿科普在近两年码洋增长迅猛,这与抖音等短视频电商,通过“直播+低折”的“组合拳”推向下沉市场有很大关系。据北京开卷数据,2022年1—4月从网店细分渠道中的少儿板块结构来看,短视频电商渠道中少儿科普百科类销售码洋比重最高,进入TOP100的品种也最多,其次是少儿绘本和少儿文学类。这些渠道主推具有实用性的图书,有益于孩子掌握知识的少儿科普图书很容易切中家长痛点,在短视频中也比文学类图书容易讲解,因此非常适合主播带货。而在实体店渠道中,少儿文学类图书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少儿科普百科类图书。所以编辑需要了解不同渠道的销售及受众特点,为图书选择合适的营销和发行渠道,并根据出版时机及节点提前联系渠道或网站,做预售、预热等活动。

综上,在少儿科普图书迅猛发展的背后,原创少儿科普图书的策划与出版存在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我们需要从出版的全流程出发,从选题策划、作家挖掘、内容呈现、全流程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作者单位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