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意义

2022-05-30 10:48:04吴浩然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全球化

摘 要:近年来,中国美术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6个民族在约960万平方千米的疆域上创造了大量精品力作,主题性美术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主题性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而言,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具体来讲,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应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实际和时代特色,坚守民族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从传统出发,并吸收和借鉴各民族包括与西方绘画碰撞基础上的一切优秀文化基因,来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取向、价值追求和表现方法。

关键词:全球化;主题性美术创作;民族立场;文化自信

一、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相关思考

中华民族美术的内容、种类和形式丰富,并在其自身的绘画语言体系下,直接或间接地用颜色、符号、节奏等记录了一个民族生命繁衍、发展、壮大的足迹。对于广大美术工作者而言,这些就是主题性美术创作最为宝贵的资源。“主题艺术”是一个外来词,它是从俄文翻译而来的,是以故事为主题的油画和民俗画,延伸到当下的中国,是指围绕重大题材、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的作品。不过对于主题性创作,现实中有很多专业从事美术工作的画家和理论家在认识上仍存在不少误区,甚至认为主题性创作早已过时,认为美术创作就不该有主题的限制,艺术应该更多地强调自由,作品应该是个性化的一种表达。

其实,但凡熟悉美术史的人都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主题性美术作品,如唐代的《历代帝王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宋代的《清明上河图》(图1),以及近现代的《田横五百士》《江山如此多娇》等。而西方也有《梅杜萨之筏》《自由领导人民》《夜巡》《格尔尼卡》等彰显时代变革的主题性美术作品。这些具有宏大叙事、鲜明思想,且艺术精湛的主题性创作,并没有妨碍画家个体思想的表达、艺术本体的探索和技法技巧的发挥,反而为他们推动艺术往更大空间发挥和开拓提供了可能。由此看来,史诗般的作品或者“命题作文”同样能够甚至更有利于探索美学的价值和艺术本体的境界。

当前国内主题艺术的传统比较薄弱,首先是因为我们的艺术创作缺少对自己文化的信心,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其次是因为过分强调技术和形式,缺少人本观念。艺术家们常常过于坚守自己的观念,存在思维教条化、创作机械化、表现模板化等不足,以及“假、大、空”的问题。创作风格和画面感觉较为“冷酷”,創作时缺乏对创作主题真实、真挚的情感回应,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创作。最后是因为缺乏对主题性美术艺术价值的理解。在市场经济的干扰下,艺术创作发生信仰缺失,存在文艺批评的“盲点”。

主题艺术的主题,包括国际化与国家化、传统与现代、美学法则与价值观等。全球化语境下,笔者认为搞好主题性美术创作,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必须放开思路。搞好主题性美术创作既有吸收和借鉴外来美术有益营养的要求,也有用新的思路和新的观念去重新认识中华美术发展法则的紧迫性。二是要从现实生活和情感出发,充分发挥积极性,在保持本民族绘画传统的原则下,处理好继承民族美术传统和关照外来绘画的关系。三是必须高举民族美术的大旗,打破“传统即中国,现代即西方”的思维模式,注重民族美术的语言、意蕴和思想内涵,突破已有的模式,注重与现代人的社会生活和审美心理契合,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反映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只有这样,创作的作品才鲜活,才能引起共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主题创作的精品化,也才能真正创作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不朽之作。

二、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大意义

全球化发轫于经济领域,呈现出一种向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辐射、延伸和扩展的态势。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文化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对内所体现的凝聚力和对外所体现的国际影响力所迸发出的生命力,反映为意识形态等无形的力量,而主题性美术创作则是以审美与情感为核心展开的思想表达、国家民族形象塑造的物化形式。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尽管在经济发展上成绩斐然,为国际社会所承认,但在主题性美术创作领域仍有许多短板亟待补齐。

(一)艺术性

艺术性永远是艺术创造的首要特征,尤其是主题艺术。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不能违反艺术的法则的,不能违背创造者真情,不能违背人性。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一种静态力量,有着深刻的寓意,沉淀着脚踏实地的生命体验,沉淀着活的、热的心灵感悟,这是中国历史特有的投射,是照亮中国人民前行的旅途之光。

(二)导向性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一个没有重大著作的年代,意味着没有杰出的画家,也就没有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发声”的领袖。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有高超的技术,尤其是要掌握宏伟主题,这样才能成为一种历史见证。“为时代而作,为人民而画”,如果没有技巧,那就是不负责任。因此,现在尤其有必要用主题性美术创作来引领创作者。

(三)历史性

历史真实永远都是符合历史精神与历史规律的相对真实。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用当代的灵魂来审视和思考,用一支画笔绘就我们国家的力量源泉。时代需要我们的文艺创作者提供具有民族史诗性的作品。从一定意义上讲,历史题材作品的生存意义在于其艺术性,而非其记录功能。

(四)民族性

民族题材的艺术创作必然要表现出深刻的国家个性与精神。如果没有对民族生活的深入了解,艺术作品就会浮于表象,从而不能表现出深层的国家情怀。要注重乡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与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融合,表达出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能让我国艺术创作在世界艺林占据一席之地。

(五)自信性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艺术要发展,必须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坚强的文化灵魂,而这来自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自信才能建立起来。从根本上讲,我国的文化体现了国人的智慧与价值观。中国的文化不仅能让世人更好地认识中国,更能为促进全世界发展作出贡献。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彼此尊重,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在更大的世界舞台上发挥价值,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三、坚守民族立场下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长期以来,谈及主题性美术创作,我们往往会想起“主旋律”“历史画”“重大题材”等范畴。而事实上,“主题性”的范畴具有丰富而复杂的结构,我们应将其放置于一个更为包容、开放的空间里。主题性美术创作,除了反映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实际情况之外,还可以从细节的现实彰显时代风貌,或以小见大、润物无声地呈现社会人文的变迁,而且,后者更应成为当下与未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坚守民族立场,用艺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美术界亟待解决的事情。

(一)坚守民族立场下的视觉建构

不管是历史知识储备,还是涉及历史人物和事件史料的选择与理解,抑或是在构思、构图创作过程中对特定历史环境的想象力,以及重现真实历史所要求的画法,主题性美术创作对创作者提出了全方位的考验。艺术家要有个人的思想和表达欲望,要融入真实的人生体验,要尽量避免所谓的高大全、红光亮,要力争让作品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使历史事实能够与美术语言相映成趣,散发出真实而感人的魅力。

(二)坚守民族立场下的表现方法

毋庸置疑,像过去的任何时代,我们都离不开主题艺术的创造。当前,中国处在一个与历史上其他任何时代都迥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键阶段。我们提倡运用新视角和新材料进行创作,如利用DNA图谱、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科学技术揭示和创造出来的新奇逻辑关系,让主题性美术创作呈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视觉效果。或者打破诸艺术门类的界限,让主题性美术创作获得审美感知上的当代转型。

(三)坚守民族立场下的中国精神

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在主题艺术中,更多地表现中国精神。它是由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和传统精华所凝聚而成的特有的民族气质、品格和面貌。中国精神体现在中国人民的日常活动当中,涉及我们的礼节、风俗习惯和节日,以及衣食住行,乃至情绪表现。中国精神贯穿于我们的一生,是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东西,是我们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基础。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四、坚定文化自信下的主題性美术创作

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继承我们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虽经历千百年的发展,但在思想精神、题材内容、笔墨技法等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薄弱环节甚至空白点。把前人忽视、淡化或难于表现的创作难题作为主攻的对象,力求破解、补齐短板和填补空白,从而创作出与前人不同或前所未有的艺术新样式,也是中国画创新的一大路径。中国画的发展既需要排除非艺术的干扰,回归到风清气正的创新发展轨道上来,也必须走多元化的创新发展道路。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也是艺术发展的规律。作为美术工作者,只有坚定文化自信,脚踏实地地从笔法的需求入手,使其具有新的时代性,才能开创当代中国绘画的新局面,才能使笔墨艺术不仅有辉煌的过去,还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坚持原创。原创是画家的生命线。艺术贵在真实,贵在原创,艺术的根本价值即在于此。正如李可染所言:“传统必须受生活检验决定其优劣取舍,而新的创造是作者在大自然中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新规律,通过思维实践发展而产生新的艺术境界和表现形式。”如今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影响下,艺术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图式与图像代替,而信息传播的强大与便捷导致抄袭之风严重。一部艺术品的创造是一个艺术家在生活中发现、提炼、升华并将之付诸笔端的一个过程。没有这样的流程,创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无法让人感动。

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抓住当代环境变化,实现人文引领。当代艺术创作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当代的文化思想观念越来越注重艺术自身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艺术走向商品化、市场化,这就需要确保艺术的独创性,因此,必然会牵扯到对知识产权的保障。在某种社会思潮和哲学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方面产生了新的艺术观念和创造趋势。艺术批评的文本可以为艺术创作的发展提供思想的动力,因为艺术批评的哲学性思辨对艺术的健康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每个时代社会的发展都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与思潮转型,优秀的艺术家能敏感抓住当代环境变化,实现人文引领。

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一种与人的内心灵魂相联系的特殊的“人生经验表现”,使人们能够在观察、反思的基础上,在理论等无法触及的层面上,以真实性、客观性为依据,反映出对历史发展的评价和评议。当前,主题性美术创作面临的问题已不是思想与艺术个性之间的矛盾,而是艺术家自身内在的思维模式矛盾。这是一种主题深度、代表性与艺术时代性和艺术手法之间的矛盾。主题性美术创作更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意识,这是我们共同需要和期盼的,是具有时代声音和民族意识的艺术创作。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持续发展,人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美术工作者的任务越来越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M].郭英剑,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宁.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曹桂生.全球化: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往与互动[J].美术,2007(3):63-66.

[5]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吴浩然,江苏省美术馆文博馆员、三级美术师。研究方向:中国美术艺术、文博类。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28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18:44:33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09:20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师之大爱—————三尺讲台铸辉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5:36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