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兵
尤金田径世锦赛男子4x100米接力预赛,中国队小组第六,无缘决赛。
尤金田径世锦赛赛场
东京奥运会因疫情推迟到2021年,本应在奇数年举行的尤金世锦赛,推迟到了2022年。仍在疫情笼罩下的世界田坛稍显仓皇,中国田径队几乎直到登机时才公布出征名单。虽然低调出征,人数也不多,依然收获了不少惊喜。
但这次中国队有点过于老当益壮了,整体以老将为主。尤其是获奖的几名选手,虽然两位金牌得主王嘉男和冯彬是90后,但他们的国家队队龄都很长。其他奖牌得主,女子铅球亚军巩立姣,大姐大级的人物,八次征战世锦赛,七次站上领奖台。还有女子竞走的切阳什姐,此役摘取两铜,她的巅峰保持了十多年。更有两位1987年生的妈妈选手刘虹(竞走),爸爸选手董国建(马拉松)。
老将一直在坚守,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其他国家的名将,也有许多老将,比如女子100米冠军、牙买加的妈妈飞人弗雷泽,1986年生,这次第五度收获世锦赛100米冠军,还打破了赛会纪录。这种“逆生长”非常传奇。
在国际的大舞台上,老将虽有闪光,而一大堆新秀,特别是00后已经大面积崛起了。比如牙买加女子短跑,弗雷泽目前仍在最高处闪光,一批2005年前后出生的小将已在世界青年大赛的赛场上熠熠生辉,论成绩,甚至可跻身成年组世锦赛的决赛圈。
相比而言,中国队的新人显然还欠点火候。老将即便此刻宝刀不老,却难以挡住接下来必然面对的下坡路,这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一支有生命力的队伍必然是新老搭配,联袂争先,方有希望。
竞走曾为中国田径揽得巨大荣耀——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陈跃玲为中国田径队拼得奥运首金。迄今,中国田径健儿在奥运会上共获得过11枚金牌,竞走就占了6枚。
然而,这两年,中国竞走很难,很难。
2019年多哈田径世锦赛,中国姑娘拿到了女子20公里和50公里竞走的两金,20公里还包揽了前三名。2021年,东京奥运之年,杨家玉在全国奥运选拔赛上,大幅度改写女子20公里竞走世界纪录。
但是,到了东京,中国竞走仅拿到一枚铜牌,是老将刘虹。她是靠着强大的毅力和超群的经验拼得铜牌,保住了中国竞走的一丝颜面。今年在尤金,中国队比得同样不理想,只有切阳什姐一人拿到女子20公里和35公里竞走两枚铜牌。
一直以来的王牌之师,为何今日如此之难?
首先是世界竞走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批曾长期败在中国选手脚下的外国运动员强势崛起。别人在进步,谁也挡不住,自己要保持优势,只能比原有的自己更强悍,进步更猛烈才行。但是,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中国竞走队的新老交替是一个问题,但整体的训练也不理想,本土教练与外教没有形成共同拼搏与进步的氛围。
客观来讲,中国队这几年没有多少机会出去比赛。竞走是技术化极高的一个项目,只有在大场面上才能磨砺心智。很遗憾,这一块缺得不是一星半点。
还有一点粗浅判断:中国竞走这些年在世界大赛上缺乏一套统一的战术。或许,竞走诸项,特别是女子项目,中国选手个个有争金夺银的实力,所以在场上往往是各走各的。有人会说:体育不就应该这样嘛,顺其自然,全力以赴。但是看看世锦赛吧,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这些长跑强国的选手也会在场上打配合。既然世锦赛设立了奖牌榜,就说明非常在意集体荣誉。正好,巴黎奥运会,竞走项目有很大的变革,昔日奥运会上设立的纯男子50公里竞走改成了男女混合35公里竞走团体赛。其实,这也是逼着选手们必须要拧成一股绳。
老將巩立姣八次征战世锦赛,七次站上领奖台,在尤金世锦赛上获亚军。
在尤金,中国径走成绩不理想,只有切阳什姐一人拿到女子20公里和35公里竞走两枚铜牌。
疫情之下征战世界大赛,对任何队伍都是巨大的考验。在尤金,不少选手因为新冠阳性而无缘赛道,有的是病愈之后状态全无,这些无不给运动员尤其是新人深深上了一课。
中国田径队此役派出了多位新人,尤其是多名00后选手,但整体发挥不能令人满意。绝大多数的新人基本上止步于预赛或者及格赛阶段。
客观原因不必过分强调,但也不能回避。他们很久没有参加大赛了,有的是今年刚刚走出国门,转到外教的麾下训练,还在磨合与调整期,有的还遭遇伤病……
但是,这次中国队新人的整体欠佳,值得警醒!看看世锦赛上,很多项目的冠军已经是00后了。挪威小伙儿雅各布·英格里格森,2000年出生,获得男子1500米亚军和5000米冠军。还有获得男子200米季军的美国飞人奈顿,2004年出生,今年曾跑出过19秒49的佳绩。
00后注定是要在巴黎奥运会上唱主角的,中国队的新人必须收起所有的浮躁、盲目自信和花里胡哨,珍惜时间,悉心钻研,才能有望靠近世界的步伐。现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运动员,真是太幸福了。如果有天赋、有希望,会被国家队派到海外训练,跟随世界上顶尖的教练,为此一掷千金。在这个层面,他们没有任何偷懒或者懈怠的理由。
这次到尤金的新人都说“大开眼界”。能够打开视野,也是极好的。但他们毕竟不是纯看客,不能光开了眼,看个热闹,必须得去学习,去琢磨,忍辱负重去追赶。
今年是室外世界田径锦标赛首次在美国举行,地点是被誉为“田径之城”的小镇——尤金。本土作战的美国队展示出强劲的实力,除金牌拿了一箩筐外,几乎做到了全项目的满额参赛。相比而言,中国队参加的项目不到总项目数的一半,大部分项目极度倚赖一两个人。2023年有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还有杭州亚运会,2024年是巴黎奥运之年。诸多大赛,近在咫尺,紧迫感实在强烈。
不客气地说,中国田径总是有一些亮点,这些亮点往往会让人们误以为自己很强。比如这次,中国队在尤金世锦赛上拿到了2金,的确是在奖牌榜上有很不错的一席之地。然后呢?如果仔细去看看,形势非常严峻。比如说男子径赛,即跑步类项目,100米苏炳添、200米谢震业之后的七八个项目就没人了,一直到马拉松,才再有选手能达标。
反观美国队,他们的选手在多个项目上包揽前三名,而且有一批选手能够达标,最终由谁上场,结果都不会太差。
中国队有的项目虽然派了人,但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选手受伤或者生病,这个项目就彻底“黄”了。所以每次出征压力山大,尤其是那几张王牌,张张都是重点保护对象。
中国田径队这十来年一直在践行“请进来,走出去”,请了很多世界顶级教练,也一批批往美國、欧洲等地派送选手训练。这个举措固然很好,而且见到了成效,比如这次王嘉男夺冠,美国教练兰迪·亨廷顿功不可没。但是,在“请进来、走出去”的基础上,是不是可以抓紧把国内教练的整体水平和积极性往上提升一度呢?
中国不乏田径好苗子、好教练,现在正所谓“时间紧,任务重”,可能没有十足的耐心去凭自己的力量细细打磨。奥运会固然重要,但不应当成为田径发展与进步的桎梏。
人们希望下届世锦赛、奥运会能见到中国队拿更多金牌,更希望感受到田径这一“运动之母”能在华夏大地得到真正长足与厚实的发展。金牌不是终极目标,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强悍的田径水平让这个国家更有活力、更加幸福。